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城市群规划,以及江苏城市规划区域调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
发改规划〔2021〕174号
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江苏城市群规划:
江苏城市群规划你们《关于报请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请示》(苏发改规划发〔2020〕1007号)收悉。按照经国务院同意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经商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现函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及时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请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指导推动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南京市及都市圈其他城市是南京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编制专项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谋划推进合作事项,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我委将会同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2月2日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江苏城市群规划,是为了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5月11日江苏城市群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江苏城市群规划,规划中包含26个城市(上海1个、江苏9个、浙江8个、安徽8个),自2016年5月11日起实施。
这个规划能让一个城市发展得更好,因为它是全面发展的,具体以下说说:
一、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关乎整个江苏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这个规划,并不是仅仅只有南京,是以“1+7”的模式,把镇江、扬州、淮安、宣城、芜湖、马鞍山、滁州及常州的两个地区给包含进去,这种模式直接就让“散装江苏”拧成了一股绳,可以说是直接把苏大强当中较弱的几个全跟南京绑在一起,带动着这些地区的发展。
这个都市圈规划的投资,并不单单是投资南京,可以说是以点带线,再带到面的一种实操性较强的操作了。比如说,如果单把这些投资砸在南京,这个城市因为发展已经足够的好,所以并不能再有更好,最多只会让江宁等地区发展得更好一些,但是所能带动的是有限的。
但是“1+7”的模式却不一样,这个模式却能把资金用在把南京跟其他的地区连起来,让大家一起发展,形成一个都市圈、商业链,不管是哪里,都能有质的提升。
二、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属于多行业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并不是单发展一个行业,而是各行各业一起发展着。在这个规划当中,设定了第二第三产业,串联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线,让整个地区的规划都处于向上的趋势。
我举个例子,在其他的地区,拼的是人均收入,而在南京都市圈里,却是以人均消费作为标准——是的,一个地区的人均消费高了,它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收入高了最多只能说当地人能解决温饱了,而人均消费高了,却会让一个城市连同其他周边城市一起发展,变得越来越繁华,一个城市变得繁华之后,那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自然而言也就高了。这就是南京都市圈的命脉所在。
南京都市圈是“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而这个规划已经实行了十年,这十年以来,在这个都市圈里的几个城市都飞速发展,以全国0.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4%的GDP,可想而知这一个规划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效果。其他城市做到以点带面之后,就能慢慢覆盖到全国范围。
三、此类发展等同于一个试点,如果成功,就会以这种模式覆盖全国。
南京都市圈这样的规划可以拿十年前跟如今对比,看到现在的发展就该明白,这种规划是已经成功了,那么接下来的,就会在其他省市慢慢的覆盖,到时候就会有南昌都市圈带着宜春、安义、武宁、修水、萍乡,武汉都市圈带上咸宁、孝感、赤壁、恩施、仙桃,广东珠三角带上云浮、罗定、肇庆、茂名,合肥都市圈带着六安、淮南、蚌埠、桐城……这样以点带片、再带面的都市圈覆盖,实现全国的繁华。
当然,这种规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走向全国这条路,至少还有20年得走,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做法首先能拉进的是发展距离,不说让贫富差距缩小,但是至少会让各地以前没吃上肉的人能够每个月都有肉吃,这就是发展规划的一个最真实的效果了。这种日子大家回想二三十年,就能够明白了,当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如今又是什么样的发展,真的不是靠个人的,而是国家的整体规划。
四、这类规划可以重新定位城市名片。
南京都市圈的规划,是以农村规格向城市转移的一种模式,也在重新定位着各城市的城市名片。比如说一个地方原本是靠某种东西发展的,但是在规划之后的人均消费项目上,却是以另一种产业为主,那么在种种数据的支撑之后,当地就有可能会调整当地的产业,慢慢的按着规划去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城市名片,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就拿扬州来说,以前的定位是旅游城市,而现在是贸易城市,开放的扬州港连同“1+7”里面的滁州港、镇江港、芜湖港一起,做着对外贸易的纽带。
总的来说,南京都市圈已经成功了,那么就会在其它地区实行起来,这种规划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具体在十年后验收时就知道了。
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等26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扩展资料: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北纬32°34′至29°20′,东经115°46’至123°25′,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
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前,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太湖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长江三角洲顶点在南京市、扬州市(高邮)、仪征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关于江苏城市群规划和江苏城市规划区域调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