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崇明划入江苏,以及崇明岛划归江苏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崇明岛属于上海和江苏共同管辖。崇明岛大部属上海市崇明区,小部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市海门区海永镇。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崇明岛的位置有关。崇明岛,也称崇明沙洲,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隔长江口北支水道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海门区相邻。
崇明岛属于上海还是属于江苏
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也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成陆历史有1300多年,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崇明岛名称的由来,按《上海志名志》来源于岛上所设地区名。公元10世纪,五代杨吴在顾俊沙(又称西沙,是形成崇明岛的最初两大沙洲之一)设崇明镇,是为崇明名称之始。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天赐盐场为崇明州,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四字,故曾名“瀛洲”或“古瀛洲”。
全岛东西长约100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似卧蚕。次于台湾、海南两岛为中国第三大岛和第一大沙岛。
崇明区(2016年7月22日撤县设区)属于上海市。(崇明岛小部分是江苏省的启隆镇和海永镇)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位置,地理方位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中国第三大岛。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全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
截至2019年6月,崇明区辖16个镇、2个乡、66个居委会、271个行政村: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海镇、东平镇、长兴镇、新村乡、横沙乡,区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扩展资料
崇明区建置沿革
崇明岛(沙洲)形成有1400年历史,唐武德年间(618~626),长江口胡逗洲(今南通)东南方向涨出两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称西沙、东沙。据说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始有渔民、樵夫在西沙农耕定居。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于天祚三年(937)在西沙设立崇明镇,辖于静海都镇遏使(今南通),这是崇明地区有建置的开始。显德五年(958),后周军队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领地,暂时废除崇明镇建置。
北宋初又恢复崇明镇,隶属于通州海门县。北宋天圣三年(1025),续涨出姚刘沙并逐渐与东沙接壤。建中靖国元年(1101),于姚刘沙西北50余里处涨出三沙。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将姚刘沙废弃的韩侂胄庄园设为天赐盐场,隶属于淮东制置司。宝庆元年(1225),天赐盐场划归淮东总领所。至宋代,在西沙逐渐形成平等、道安、释乐3个村,之后渐有坍塌。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崇明镇升为州,隶属扬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天赐盐场提督所旧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镇为西沙巡检司,仅存的道安村改为道安乡。
元代后期,东沙与姚刘沙相连,并不断南坍北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旧城坍没,州城一迁于原址北15里处。元末明初,东沙坍没大半。
明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为县,仍隶扬州路。洪武八年(1375年),改隶苏州府。建文年间(1399~1402年),在三沙西南30余里处涨起平洋沙。永乐十八年(1420年),城南为海潮坍迫,县城二迁于北10里处秦家符(村)。
弘治十年(1497年),兼隶太仓州。正德年间(1506~1521年),长沙露出水面,在平洋沙东南,该沙成陆后位置基本未产生迁移。在此期间,姚刘沙与西北三沙连成一片,而西沙坍塌仅剩道安一个乡。
嘉靖八年(1529年),秦家符(村)旧城坍没于海,县城三迁于三沙马家浜,该城存在20多年就坍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左右,姚刘沙坍没,三沙始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县城四迁于平洋沙,存在近30年。
万历十一年(1583年),平洋沙始坍,后来坍存部分渐与长沙接壤。万历十六年(1588年),县城五迁于长沙,城周方圆4里7分,之后一直延续至今。
至清初,长沙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大岛,并持续涨积。清顺治年间,南明御史沈廷扬、将领郑成功、张名振都来反攻过崇明岛。清顺治十六年(1659),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郑成功率领水师进攻崇明县城(今城桥镇),被总兵梁化凤带领崇明县军民顽强击退。
清康熙元年(1662年),随江流变化,三沙大半坍没,留下东三沙和西三沙的残余。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县专隶于太仓州。明清时期,又有大安沙、高明沙、享沙、日隆沙、富民沙等许多小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
至晚清时,以长沙与平洋沙相互连接后为主体形成现今崇明岛形状。长兴岛形成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今150年左右。横沙岛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120多年历史。
1911年,沪军都督派遣民军赶走崇明镇台,建立民国崇明县政府,隶属于江苏省管辖;1914年,崇明县隶属沪海道管辖。1926年9月,陆铁强、俞甫才建立崇明县最早的中共党组织。1927年,崇明县又划归江苏省;1928年,崇明县外沙10个乡划出另建江苏省启东县。
1933年,崇明县隶属于江苏省第七区;1934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四区(南通)。1939年,崇明特别区公署隶属上海特别市(汪伪政权)。1945年抗战胜利后,崇明县再次隶属江苏省管辖;1946年,隶属江苏省第三区(松江)。
1949年,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1949年2月,蒋介石钦点萧政之出任崇明县长,成为民国政府在崇明岛的最后一任县长,任职4个月,1949年6月随桂永清兵舰败退台湾。
1949年6月2日崇明县解放,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改隶上海市。1950—1980年代对崇明岛北部滩涂的围垦,有了东风农场、长江农场、跃进农场、前哨农场等十多个农场的规模。1980、1990年代又对团结沙、东旺沙进行大围垦,形成后来的东滩。
2005年5月18日,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乡、横沙乡划入崇明县。2009年11月18日,长兴撤乡建镇。至2016上半年,崇明县是上海市16个区县中唯一的县。2016年7月,崇明撤县设区。至2017年底,崇明区辖有16个镇和2个乡,区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明区
参考资料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崇明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崇明概况(建置沿革)
崇明崇明划入江苏,今为上海市崇明区。不过以前崇明是在某些历史时期属于过南通(今为江苏省南通市,不同历史时期不一定均称南通,南通一名始自通州于1912年废州置县改称之南通县,行政类别、地区名称各有不同)管辖。
大致属于南通管辖崇明划入江苏的时期有如下几段:
公元937~1277年(崇明建置由此始,按照时间先后分属今南通之前身——东洲静海都镇、静海制置院及通州辖领之海门县)。
1369~1376年(时静海县并入通州,通州除海门县外增领崇明县;洪武九年,崇明县改隶苏州府,通州仍领海门县)。
1934~1939年(属设于南通城之江苏省第七区,1936年苏七区改称苏四区,增辖靖江;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及汪伪政府均对崇明地区政权设置多次调整,暂不表)。
1949~1958年12月1日(按照时间先后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江苏省南通专区)。从崇明建置初建开始,历史上共计362年属于南通管辖。
以下为崇明历史建置沿革:
唐武德年间(618~626),长江口胡逗洲(今南通)东南方向涨出两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称西沙、东沙。传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始有渔民、樵夫在西沙迁居。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与钱氏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于杨吴天祚三年(937)在西沙设立崇明镇,隶于静海(今南通),崇明沙洲始有建置。
南唐937年末,李昪取代杨吴,国号大齐,后改国号唐(史称南唐),改年号为升元,继续管辖崇明镇。李璟继位后,崇明镇辖于静海制置院(今南通)。
后周显德五年(958),后周军队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领地,暂时废除崇明镇建置,由静海军(今南通)辖制西沙、东沙。
北宋初,恢复崇明镇建置,归通州(今南通)海门县管辖。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崇明镇升为州,隶属扬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天赐盐场提督所旧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镇为西沙巡检司,仅存的道安村改为道安乡。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旧城坍没,州城一迁于原址北15里处。
明朝洪武二年(1369),崇明降州为县,属通州,仍隶扬州路。洪武八年(1375),改隶苏州府。
清朝雍正二年(1724),崇明县专隶于太仓州。宣统三年(1911年),沪军都督派遣民军赶走崇明镇台,建立民国崇明县政府,隶属于江苏省管辖。
民国三年(1914),崇明县隶属沪海道管辖。
民国十六年(1927),崇明县又划归江苏省。
民国十七年(1928),崇明县外沙10个乡划出另建江苏省启东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4),崇明县隶属于江苏省第七区(南通)。
民国二十三年(1936),崇明县隶属于江苏省第四区(南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崇明特别区公署隶属上海特别市(汪伪政权)。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崇明县再次隶属江苏省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崇明县隶属江苏省松江专区。
1949年,崇明县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
1949年6月2日,崇明县解放,隶属江苏南通专区。
1958年12月1日,崇明县改隶上海市。
2005年5月18日,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乡行政区域,整建置划入崇明县。2009年11月18日,长兴撤乡建镇。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改崇明县为崇明区。
参考资料:[1]上海市崇明区档案局.崇明概况[EB/OL]..
上海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划入江苏,崇明岛南部塌陷崇明划入江苏,北部泥沙大量瘀积崇明划入江苏,专家预测五十年后将和江苏连接。崇明岛1958年前曾经隶属江苏南通崇明划入江苏,1958年行政区划划入上海。崇明岛的地理位置与江苏靖江类似,靖江明朝前期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名曰马驮沙,由于长江北部泥沙的大量瘀积,在明朝天启年间跟北岸连接。至于上海崇明未来连接大陆是不是就变成江苏,一切顺其自然。
关于崇明划入江苏和崇明岛划归江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