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江苏首富2017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苏首富2022年最新排行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国药业行业,逐渐变成又一个造富的金矿石,并且还出了一对富商夫妻档。《福布斯》全新发布2020年世界富豪榜排名,在健康医疗的子排行榜中,前4名均是中国创业者。排名两地分居第一、第二的是翰森制药钟慧娟与恒瑞医药孙飘扬,夫妇二人的财富值打破两千亿价位,身家超过万达王健林,宣布登上变成江苏富豪。
在中国的医疗行业中,孙飘扬夫妇的名称对外部人而言很有可能较为生疏,可是大家平时可以触碰到的药物,有很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她们的公司。孙飘扬夫妻的本人财富值可以在短期内疯涨,关键是由于豪森药业登录金融市场的缘故,现阶段夫妇二人分别操控一家上市企业,两个人集团旗下的恒瑞医药和豪森药业的总市值早已提升千亿元,变成了第一个拥有千亿元总市值企业的夫妻档组成。
正江苏首富夫妇的财富传奇身后是一段一般员工的逆转史
孙飘扬于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金湖。1982年,他从医学界的黄埔军官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大学毕业以后,被分派到连云港市药业公司出任技术人员。一开始,相貌平平的孙飘扬并不会受到赏识,在工厂只不过一个一般的技术人员。但孙飘扬自身扎扎实实的技术水平最后使他得到出类拔萃,并遭受上级领导器重。
1990年,连云港市制药业运营举步维艰、举步维艰,时岁30岁的孙飘扬临危授命,挑动了场长的重任。
技术性出生孙飘扬迅速给工厂给出了方子——开发设计“新、特”药。第二年,他便斥巨资购买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造成厂内震惊。所幸,这款抗癌新药在研制后一下子变成企业的市场销售爆品。历经一步步勤奋,孙飘扬取得成功领着连云港市药业公司死而复生,短短的两年间,制药厂营业收入便提升亿人民币价位。孙飘扬也因而在工厂坐稳了脚后跟。
对比于老公,老婆钟慧娟的成功之道则有一些不一样。1982年,钟慧娟在得到江苏省师范学校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后,在连云港市延安中学就职化学老师,后又在连云港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呆过一段时间。1995年,老公孙飘扬与一位中国香港老总合作经营设立药业公司,因孙飘扬抽不动身,钟慧娟只能出马,以创办人的真实身份添加豪森药业,一路保证老总和首席总裁。这才拥有日后千亿元总市值的上市企业。
身价超出万达王健林
近些年,孙飘扬夫妻身价转变极大,财富升值速率可以用“一天一个转变”来描述。
胡润富豪榜排行榜表明,2017年,孙飘扬夫妻身价还仅有590亿人民币,排名总排行榜27位;2018年,二人身价升高到825亿人民币,杀入榜单前20;到2019年时,她们的排名已升职到第5,并凭着1750亿身价一举超过“前富豪”王健林家族(资产总额1200亿元、位居排行榜第9)。
孙飘扬掌握的恒瑞医药,是中国抗肿瘤药生产制造的骨干企业,在医疗行业具有“中国药神”美名。有专业人士曾向新闻媒体表明,“恒瑞医药是中国医药行业中的水龙头,无论是仿药或是创新药,它的总体水平全是最强的。”
全新收市数据信息表明,恒瑞医药总的市值3688亿人民币,与A股总市值排名第二的迈瑞医疗的差别达到1400亿人民币。孙飘扬在这其中拥有21.57%的股份。
钟慧娟,则是香港股市上市企业翰森制药的掌门,集团旗下明星产品一样是癌症药物。当今,企业全新总市值为1424万港元,再次横亘香港股市药业类公司市值第一的王位。依据招股数据信息,翰森制药第一控股股东为持仓75.66%的Stellar Infinity,由家族信托Sunrise信托受益人钟慧娟及闺女孙远一同拥有。
金融市场从不缺“造富神话传说”!她们如今早已变成了江苏省最颇具的夫妇,并且将来很有可能会发展趋势变成全国首富。有权威专家强调,在现如今特殊时期的危害下,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速率可能更快,未来前景也是一片光辉,这也就代表着,两个人的财富仍然会持续提升。但是,对比眩目的财富造就,其自主创业更高的使用价值取决于济世救人。
缘 起
浙商精明;徽商敢闯;苏商务实;……
这样固有的印象,实际有迹可循。司马迁就曾谈到:“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似乎,自古以来江苏有“会做生意”的美誉。“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是几代苏商共同求索孕育出的苏商精神。
但事实上,在中国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江苏早已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江苏成为中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经济强省。
可以说,在这一场江苏经济腾飞的奇迹里,不断涌现出的苏商故事——其创业的波折、发展的迅速、斗争的激烈,足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有人,低调内敛,做成了大生意,却在功成名就时蹲起了监狱;
有人,顺势而飞,却过早飘飘然,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有人,胆大心狂,白手起家,却抵不住英雄末路危机频现……
曾记否,“全球最狂华人”严介和,已年至花甲?
谁曾想,借“改名”以转运的祝义财,最终换来了牢狱之灾?
怎料到,“长袖善舞”的袁亚非,现在已四面楚歌... ...
然而,在名利风暴的席卷中,无数“牛人”“狂人”“狠人”被冲撞得灰头土脸,跌下云端,风光不再。
商场沉浮,物是人非。毋庸置疑,能登上江苏“首富”宝座的一群人,一定有其非同常人之处。首富们奋力追逐的,终究不过一个“利”字,是功是过,只得交予后人评说。
从这点上说,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和中国所有商人一样,在商海博弈命运沉浮,嬉笑怒骂间,一个个金钱帝国就此出现或者消散。但他们又是特别的,江苏独特的商业环境赋予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地区商人的特质。
为此,商业大咖社开辟《寻找失意的江苏前首富》系列观察,为大家盘一盘这些年跌落神坛的“前首富”。
让我们一起感受,江苏前首富的命运沉浮、潮起潮落……
严介和:怎一个狂字了得?
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号称“全球最狂华人”的严介和一生足够精彩,足够跌宕,更足够狂妄,也足够发人深思:
他可以白手起家,32岁创立太平洋建设,随后十年多年就登顶江苏首富;
也可以在一年内资金链断裂,财富迅速萎缩;
更可以推平700座山,妄图去建造中国的“拉斯维加斯”,写《新论语》追逐诺贝尔文学奖......
回顾严介和的一生,他的狂傲,激进,甚至不顾一切,时常令人感觉不可思议——
他,究竟是什么人?
他的财富神话,还能继续吗?
严介和有一句名言:“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
但回首这个60岁创业狂人的一生,却似乎与这句话相背离:
可以说,严介和的一生起伏波动,着实夸张。更夸张的是,他的财富增值与贬值的速度,更像是一场闹剧,比如:
他曾在一年间,身家从15亿飙升至125亿成为江苏首富,而又财富迅速缩水,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
正因如此, 他不止一次被人质疑是,注水的大富翁——查阅近年 胡润百富榜与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严介和的排名相差甚远,反差巨大。
比如,据今年胡润百富榜,严氏家族排名位居18,资产1450亿元, 而福布斯2020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却“查无此人”。
不仅如此,严介和早些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也令人难以理解。
这个创业狂人的一些凌云壮志,看起来甚至近乎荒诞:他曾想推平700座山,去建成中国的“拉斯维加斯”,他想拿诺贝尔文学奖,去弘扬自己的人文理想——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事情最终都不了了之。而号称“第一狂人”的严介和,却又做出了许多,不得不令人惊叹的成绩:
这一切,让一个充满的对立与冲突的人跃然纸上:
严介和,究竟是个什么人?
深挖严介和的人格内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狂。
在严介和的前半生中,有两次重要的“狂”,让他的财富迅速激增。
1992,严介和第一次“狂”在江苏“一炮而红”。
1992年,严介和从淮安挤公共 汽车 跑了11趟南京,获得转手了五包的南京绕城公路三个小涵洞工程。
彼时,团队预计会亏5万,但严介和依旧要干:“ 如果不亏,我这个苏北人能拿到订单吗?两眼一抹黑,什么人也不认识。”③
这一下,就让严介和亏了8万——当时,这笔钱能在南京买一套房。可正是通过这个亏本项目,严介和赚到了名声,为后来拿下了1000万立方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打下了铺垫。③
自此,严介和终于赚到创业“第一桶金”:860万,随后一路狂飙。③
到了1995年,严介和的引江公司全面完成集团化组建,正式更名为太平洋建设集团。
第二次“狂”,更让严介和跻身中国的顶级富豪。
“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狂”的又一个契机。
“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④2003年,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权后,曾如是说到。
此后,严介和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并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更是达到115家,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甚至,据消息称, 重组ST纵横前后,太平洋建设更借此在南通签下60亿元的建设大单。④
尽管严介和有着足够的自信,自以为能与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但事实似乎并不如此。
在2015年,严介和就想把一些地方政府送上被告席——当时,太平洋建设集团向河北、湖南、云南、山东、贵州等省的六个地方政府提起诉讼,索偿他们拖欠约10亿元工程款。⑤
此外,严介和对状告客户。也很展现出自己的不可一世。
“在这种诉讼中,地方政府可以赔钱,但他们不能忍受丢脸。”严介和抓住这种心态,赌地方政府不会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对簿公堂,在走到审判程序前他就能拿到钱。
可有趣的是,严介和似乎腰杆子很硬。
尤其是几年前,严介和在湖北恩施授课时,曾口出狂言,现场抨击某些领导和现行政策,发表与现行政策相左的言论,导致当时州委书记王海涛因没有当场制止从而被贬,但他本人却没有受到过多影响。⑥
“这么多年来我跟政府打交道一直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丑闻,怕什么!干干净净,这就是狂的底气,一狂到底!”2014年严介和在新浪微博上就如此说到。
事实果真如此吗?
2005年,严介和跻身中国的顶级富豪。据胡润富豪榜显示,当年严介和身价从15亿飙升至125亿,位居富豪榜第2位。 那时的他最为春风得意,不仅将太平洋建设做到了全球工程与建筑行业私企第一,还把太平洋建设的营收做到超过康菲石油公司和巴克莱银行,被称为“中国最大包工头”。
但好景不长,自严介和成为中国顶尖富豪后一年,2006年 严介和的BT生意遭遇“十八级地震”——因承接基建工程的范围不断扩大,太平洋建设的资金链首次断裂。①
富豪陨落,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新闻。
彼时,太平洋及其附属公司欠银行3.28亿债务无法按期偿还,严介和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财富迅速缩水——据媒体报道称,当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5次查封了严介和的12处住宅,其中绝大多数已被重复冻结3次以上。①
到了2011年,严介和在参与投资兰州新区项目时,也碰了一鼻子灰。 当时,严介和号称要推平700座山头,投资220亿建设新城,并称新城将成为中国的“拉斯维加斯”。 但该项目在一期完工之后,就因为环评久未通过等问题而停工。
有趣的是, 当时媒体报道,在项目停工后,不少工程建材商和承包商曾上门向这位富豪讨薪,称其 拖欠金额达上千万。②
随后,兰州新区更是饱受生态环境质疑、空置房屋、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种种质疑,一直持续至今——而新区的建设,却杳无声息。
此外,严介和还有口号响亮,但深陷泥潭的项目——比如,“500亿”的辽宁营口项目,“300亿”的葫芦岛项目,“117亿”的内蒙古包头项目以及“100亿”的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项目。
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项目的巨额投资大多数没有真正落地, 尤其是石家庄正定新区项目,仅“挖了两条不长的沟”后,就解除了合同。⑦
甚至在今年5月,猫扑APP上还有人发长文控诉云南五湖建设(隶属于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第五集团)赖账百万。
如此看来,严介和并非金刚不坏——屡次项目受损,工程款拖欠之下,是严介和性格中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一面。
而这些,也不止一次地让这位江苏前首富,摇摇欲坠。
“思想深邃、理念新睿、语言精粹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大企业家。”在百度百科上,严介和的个人介绍中就充斥着这些高级且造作的词汇。这无疑是种自我吹嘘,甚至是别有用心。
而这一个“小算盘”,严介和也不止一次地展露在大众眼界之中——比如,在2012年严介和创立了名为“苏太华系”的产业集群经济体,并宣布退休后将把精力集中在了这个经济体中,只为做“教书匠”。
但实际上,一切仍是向钱看——“苏太华系”下辖38个集团,其中不仅包括太平洋建设,苏商、粤商建设等基建集团,还包括华佗论箭、雅仁和教育、蓝黄红文化。
而这样的吹吹捧捧之下,人难免就会有些飘——严介和还出了一本《新论语》,甚至口出狂言,要拿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中国爱吹牛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市场上,不止一个严介和对标《论语》并想超越《论语》,但与其他类似“马屁文”相比,严介和的《新论语》内容乏善可陈,甚至都没有读者。
在豆瓣读书上,严介和的《新论语》无法查到评分,理由是“评价人数不足”。而在京东、淘宝、当当网等平台上,这本书的销量少得可怜。
而翻开这一套5本装的《新论语》,其间流露的观点语言,不经让一个爱秀优越,但思维逻辑匮乏的暴发户形象,跃然纸上,读罢不禁令人捧腹。比如:
一个人不要太优秀,相当优秀就可以了。太优秀的人太痛苦。
而在严版《新论语》中,通篇全是大道理,近乎废话 ,甚至有 读者在称该书“烂透了!”。 比如:
眼界决定境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心智更明。
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梦可以到达。
更狂妄的是,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严介和则称莫言“那只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④
此外,严介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喜欢频频地引经据典和抛出概念——但据其子严在接受采访时所言, 严介和平时“不读书不读报” 。⑧
更有趣的是,严介和曾不止一次称自己讲的课为“华夏第一课”——但据相关报道,严介和不管是讲课还是演讲,表述和内容都非常相像,甚至连遣词造句,听上去都像是背熟了的课本。尤其是他演讲时的激情与语气,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型传销现场......④
如今,“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严介和已年至花甲, 曾经的他,白手起家闯入中国顶尖富豪榜,却又只在胡润百富榜前3名“一闪而过”,短暂逗留。
而在今年胡润百富榜单中,严氏家族排名18,后退9位,严介和和他引以为傲的狂人模式还能走多远: 似乎是一个问题,似乎又不是个问题。
严介和,岂一个狂字了得!
参考资料:
①成都商报,《BT模式引发4亿债务 严介和12处住宅被封》,2006年9月25日
②界面新闻,《“狂人”严介和与2500亿的富人之城》,2015年10月31日
③广西电视台,《经济新观察》栏目,2018年7月30日
④搜狐新闻,《中国最大包工头”严介和》,2017年8月22日
⑤新浪 财经 ,《严介和起诉兰州政府拖欠工程款 涉案金额为同类最大,》2018年2月06日
⑥联合早报,《严介和恩施演讲与地方官王海涛抨击中央言论“斗争不力”被贬》,2017年1月7日
⑦ 财经 国家周刊,《严介和骗局:万亿项目或仅10%真实》,2012年6月07日
⑧AI 财经 社,《85后江苏首富谈狂人父亲严介和:他不强势嘴巴厉害,我要超越他》,2018年1月1日
北京直辖市首富——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说到王健林,许多人疑惑为什么北京首富是江苏首富2017他。按理说,王健林所创办的公司叫大连万达,而王健林本人是四川人。其实,是因为万达集团总部位于北京。王健林不仅是北京首富,同时也是曾经中国首富及亚洲首富,是中国大陆首位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企业家。
广东省首富——许家印
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作为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两年前还是比较低调的,然而在过去半年的时间身价一下子暴涨2000亿元,并在9月份呢成功超过王健林及马云,成为新的中国首富。而腾讯总部同样在广东,因此无缘广东首富宝座。
浙江省首富——马云
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
马云的传奇实在太多,从淘宝到支付宝,马云的阿里巴巴就像江苏首富2017他所说的一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出门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即可走遍中国。眼看今年的双十一即将到来,看来马云又要再一次成为中国首富了!毕竟马云的背后有一群女人在为其买单。
江苏省首富——张近东
江苏首富居然不是刘强东?当然了,毕竟京东的总部可不在苏州,而作为中国三大电商之一的苏宁老板,身价高达930亿,比刘强东还多一倍。
上海市首富——郭广昌
由于郭广昌所经营的复星集团主要从事医疗行业,因此除上海人民外,外地对其知之甚少。复星集团不仅在国内从事医药行业,同时在国外也并购了多家医药公司。
香港首富——王卫
曾经说永不上市的顺丰在今年正式上市了,而顺丰快递总裁王卫也顺利的当了一天的中国首富,随后以1500亿身价排名中国第六。
福建省首富——许世辉
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得2016年胡润百富榜第26位。
四川省首富——刘永好
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2016年胡润百富榜第30位。
河南省首富——秦英林夫妇
现任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布斯2017华人富豪榜前200名。
河北首富——王玉锁
新奥集团创始人,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内蒙古首富——杜江涛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南省首富——周群飞
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被称为“手机玻璃大王”
天津首富——孙宏斌
融创中国董事长,2017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第四位
湖北首富——阎志
安徽首富——吴绪顺家族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9年,陈建华名下产业总营收达到6953亿,反超刘强东,一跃成为江苏新首富。
然而谁能想到, 在30年前的时候,陈建华还是一个被迫辍学,在工地卖苦力维生的小小泥瓦匠 。
从普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陈建华到底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江苏首富2017?
而陈建华又是靠什么,能够年赚6953亿的呢江苏首富2017?
1、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江苏这片鱼米之乡上。
只是陈建华的家庭并没有感受到“鱼米之乡”的繁华,反而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在开始的时候,父母确实也指望陈建华“知识改变命运”,所以陈建华从小就被送到学校读书。
但事实证明,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说什么都是空话。
在陈建华13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只能让他辍学进城打工 。
这个时候的陈建华年纪还小,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
父母便恳求同村的人带着陈建华,学着做一个泥瓦匠 。
别看泥瓦匠到现在机会都快见不着了,但在当时也算是门响当当的好手艺。
且不说在工地里,泥瓦匠比普通卖力气的工人待遇更好。
就说村里, 一年到头总有几家要翻新房子的时候,这些泥瓦匠根本就不愁吃喝 。
可见,父母虽然让陈建华辍学回家,但是对于他的前途可从来没有放弃过。
都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宝贝疙瘩,若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
陈建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很快学成归来,凭借着一手砌砖的本事,在成立一家建筑队站稳脚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正是江苏高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盖楼还是盖工厂,都需要大量专业的工人。
像陈建华这样掌握一门手艺的工人,就更是吃香,几乎都是活儿赶着活儿,根本不愁挣不到钱 。
眼看着陈建华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2、
泥瓦匠这活儿虽稍微轻松些,那也只是与普通人卖力气的工人相比,实际上都是体力活,又能够轻松到哪里。
尤其是在城里盖楼的时候,泥瓦匠需要在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添砖加瓦,辛苦自是不必多说,还非常的危险。
1989年的时候, 年仅18岁的陈建华,就是在一次高空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下来,小腿直接摔断,被迫回到家里养伤 。
在家躺着的陈建华一时间没有了经济来源,心中说不出的焦虑。
虽说工地方面肯定会报个工伤,赔偿一笔钱财,但这毕竟是个死数,迟早会坐吃山空的。
更何况,陈建华对于自己的腿伤什么时候能好,到底还能不能好,心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陈建华可不想自己家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年迈的老父老母就又得照顾自己 。
所以在家的这段时间,陈建华根本就坐不住,没事的时候就拄着拐杖到院子里瞎转悠,琢磨来钱的路子。
别说, 竟然还真的让陈建华琢磨出一些门道来 。
那时在一天下午的时候,陈建华正拄着拐在院子里溜达,结果正好看到母亲从院外回来,怀中还抱着一大堆的废线。
这废线就是纺织厂所裁剪下来的废弃线头,一般这些废线利用价值低,二次加工又太浪费时间,根本不划算。
所以大部分的纺织厂,就会将这些废线直接当做废品处理掉 。
但是这却不代表这些废线就真的没有利用价值。
在江苏,许多农户的女主人,都将这些废线收集起来,按照颜色重新归纳串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如同正常的线一样缝制衣服。
而且,却让陈建华渐渐起了心思。
江苏自古便能够被称为鱼米之乡,靠的可从来不单单是种地或捕鱼。
纺织业在江苏一直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从古时候的男耕女织,到后来的江宁织造,再到如今的各种织布厂、纺织厂。
可以说, 自古以来江苏对于纺织行业就极为重视,即便不说当地人人都会织布,但至少每个村里都会出几个远近闻名的织女 。
陈建华打得便是这个主意。
当地纺织厂比较多,能够为陈建华提供足够多的废线。
而同村会纺织的人也不少,陈建华也不担心找不到人处理这些废线 。
说干就干,陈建华拿出自己的积蓄,一边联系纺织厂收购废线,一边联系同村好纺织的女工加工。
等出来第一批成品之后,陈建华又与伙伴一起推着小车到城里卖。
这算是陈建华“创业”的第一笔生意 。
这次“创业”成功的经历,不但给陈建华树立了信心,甚至还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送到他的身边。
这个人就是陈建华未来的妻子范红卫。
3、
范红卫比陈建华大四岁,两人同样是苏州吴江区人。
但是两人小时候却并不认识。
范红卫的家庭条件要比陈建华好上不少,至少家里能够供她一直读完大专毕业。
凭借着这个学历,范红卫在18岁那年成为纺织厂的一名会计 。
而这个时候的陈建华,还是个刚刚辍学一边打工一边学艺的泥瓦匠。
按照道理说, 陈建华与范红卫一个泥瓦匠、一个纺织厂会计,就算是说破天也没有机会相识才对 。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巧合。
随着陈建华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已经不满足在附近小打小闹,开始寻思着扩张自己的生意规模。
好巧不巧,陈建华就来到范红卫工作的工厂,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在听完陈建华的规划之后,范红卫也认为这很有搞头,便主动帮助陈建华出谋划策 。
而陈建华虽然有想法、有能力,但毕竟早早就辍学出来打工,迫切需要范红卫这个高材生来帮自己铺路。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伙做生意。
两人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也渐渐互生好感,很快便结为夫妻。
至此,陈建华就更加放心将财务方面的问题交给范红卫,自己则是一门心思扩大生产。
还别说,男外女内的合作方式,果然让生意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然而说到底, 陈建华、范红卫所干的生意也不过是家庭作坊模式而已,即便扩张的速度再快,也终归有个限度 。
其一,是因为陈建华认识的人有限,越到后期能够招募到的女工就越少。
其二,是因为陈建华没有自己的场地,很多厂商根本不愿意与陈建华合作。
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自己开办个工厂,这两个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
但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最大的三个原因就是没人、没钱、没地。
没人这个好解决,只要工资给开到位,不怕没人来。
没钱这个问题虽然困难,但是妻子范红卫倒是帮陈建华出了一个主意。
此时的江苏大力鼓励民营企业,为此还开出不少的贷款扶持。
然而实际上,贷款的程序流程复杂,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申请下来。
但是这一切,却难不倒会计专业出身、拥有近十年工厂会计经验的范红卫 。
按照范红卫所说,如果他们决心开办一家纺织厂的话,范红卫就有信心贷回来大额商业贷款。
没人、没钱都不是问题,反而开工厂的地儿却成了老大难。
原因很简单,江苏自古以来便纺织业盛兴,到了如今几乎每个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外人根本插不进去。
即便有没有开办纺织厂的镇,那也确实证明不适合开办纺织厂。
不管是那个原因,反正都不会给陈建华批地办工厂 。
陈建华如果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那么就只能去收购那些已有的纺织厂,不过这价格就要昂贵许多。
但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属于陈建华、范红卫的机会就来了。
1994年,这也是陈建华从事废线生意的第五年那头 。
这个时候南麻镇有一家纺织厂经营不下去,准备向外出售。
陈建华、范红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急匆匆跑到南麻镇商讨收购事宜,但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
南麻镇开出的价格倒也还算是合理,只需要300万就能够买下这家纺织厂以及相关设备。
但问题是,南麻镇将一些与纺织厂无关的产业捆绑兜售。
如果陈建华、范红卫要买下这家纺织厂,就得多花69万买下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
范红卫对此是坚决反对,但是陈建华却觉得不无不可。
陈建华认为像南麻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错过了再等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如果这些时间用来好好发展工厂,说不定早就将这些钱赚了回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范红卫虽然学识远远好于陈建华,但是思想上还是处于一个打工的心理,还是偏好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而已经经商五年的陈建华,虽然也会控制成本,但是却已经诞生了时间成本的概念,知道如何规避时间的浪费 。
这一点,还是陈建华从那些纺织厂里学到的。
那些纺织厂难道都不知道废线是可以二次加工的吗?当然知道,只不过没人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假如每月生产的布需要花费100万成本,卖掉后进账160万,利润在60万。
而如果将这些废线回收二次加工,确实能够再提高10万的利润,但是需要额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但如果这个月用来生产新布的话,可是足足有60万的利润,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来赚这10万呢?
所以这也是那些工厂明明知道废线能够降低成本,但却依旧不会进行二次加工的原因。
显然,陈建华也是这个思路。
看上去是多花69万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
但是换一个思路,多花费69万就能够提前好几年拥有一个纺织厂 。
范红卫听到陈建华的解释之后,心里顿时好受许多。
也正是这个举措,让陈建华的人生提前步入快车道。
4、
1994年,已经完成工厂收购的陈建华、范红卫,正是成立吴江化纤织造厂,而这也正是日后“恒力化纤”的前身 。
为了稳住工厂里经验丰富的工人,陈建华定下了“每月15号发工资”的铁律,在全体员工面前立誓,即便是借钱也绝对不会拖欠工人一天工资。
正是因为这条“铁律”,让工厂的员工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在全厂员工上下一心的情况下,吴江化纤织造厂仅仅第一年就完成了1000万的产值,成功让工厂转亏为盈。
更是在第二年,创下了2700万的产值,为陈建华积攒了第一笔财富。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借着这笔钱立马重新投入到生产中。
短短几年间,陈建华的工厂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是成倍的往上翻。
单单是1998年,陈建华就一次性从国外收购了306台最先进的喷水织机 。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却开始显现出来。
其实自从1997年起,这场金融危机就在东南亚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泰币更是一落千丈,经济险些崩盘。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国内的影响还并不算太大,陈建华一直在江苏本地做生意,更是不会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
但是到了1998年,随着香港、深圳、广东等地的外贸企业受到影响,连累着国内各个工厂订单滞留,许多工厂生产的货物却无法及时变现。
各个工厂的产业互相关联,都是一条线,当一端受到影响的时候,它的上下游工厂未免也会受到影响。
最终会导致整条线都无法运转起来。
许多老板是在无法忍受日益亏本的工厂,只能低价将手头的工厂出售。
而这,却让陈建华看到了机会。
陈建华说: “人总要穿衣服。”
陈建华既对市场信心,也对自己的产业有信心。
也正是源于这种信心, 陈建华一举拿下8500万,仅一年就将厂房扩张了2万平方米 。
事实证明,陈建华的决策是对的。
在这场危机中,陈建华手底下的工厂却从来没有停过工。
虽然堆积了不少的货物,但是在危机接触的第一时间,这些货物就能够第一时间变现。
单单是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四年间,陈建华的“恒力”产值就超过百亿 。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
2002年,投资32亿成立“恒力化纤”,光是第一期工程就超过80公顷的面积。
不仅如此,陈建华还积极扩展自己下游产业,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正是这个举动,奠定了陈建华在化纤行业的龙头地位。
在2008年的时候,“恒力”年产20万吨工业丝,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商。
在2009年,“恒力”年产60万吨化纤聚酯,成就了陈建华“世界化纤巨子”的名号 。
陈建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恒力的价格波动,就是国际市场的行情。”
但显然, 光凭现在的“恒力”还是无法做大的,真正能够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其实是在2009年之后 。
其实陈建华早就在知道,只掌握下游产业的”恒力“就和无源之水一样,表面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断送眼前一切。
如果想要持久,就需要掌握上游产业。
但在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众所周知化纤的上游产业是能源产业,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重要资源。
任何人想要拿下来也并不简单。
陈建华从2012年起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到了2017年才成功拿下项目,直到2019才彻底完工 。
前前后后七年的时间,“恒力石化”至此总算名副其实。
虽然陈建华在“恒力石化”上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恒力”全年总营收6953亿 。
陈建华更是凭此反超刘强东,成为江苏新首富。
但是陈建华因为“摊子”铺得太大,陈建华光是奔走在几家分公司之间都是个问题。
不说别的,光是“恒力集团”、“恒力化纤”、“恒力石化”三大版块,距离就相隔十万八千里,每次开会的时候,陈建华光是赶路就得半天。
到后来, 陈建华干脆直接专门配了一家私人飞机,每天坐飞机上下班 。
如此不仅节省时间,还能够避免高峰期堵车的尴尬。
论出生,陈建华在一众富豪中并不算好,曾经一度因为吃不饱,被迫辍学打工。
而能够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其中除了陈建华自己的努力与运气之外,更加离不开他与妻子的相辅相成。
没有妻子范红卫的专业知识的帮助,陈建华根本就无法拿下第一笔贷款。
没有范红卫坐镇后方稳定局势,陈建华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扩张产业。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陈建华的信任,范红卫才会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而且几个关键决策上,也都是陈建华力排众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建华与范红卫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如今,“恒力集团”依旧是陈建华与范红卫一正一副,共同主持大局。
也是各大排行榜,都会将陈建华与范红卫两人绑定在一起排名的原因。
或许,“琴瑟和鸣”才是陈建华与范红卫,能够取得如今成就的真正原因。
江苏首富2017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苏首富2022年最新排行榜、江苏首富2017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