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富,江苏首富恒力集团

盐城房产 精选 2022-12-05 48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江苏首富,以及江苏首富恒力集团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首富陈建华,身价540亿超刘强东,年入账7000亿坐直升机上班

说起江苏江苏首富的首富江苏首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刘强东,当然这和家喻户晓的京东有很大关系,然而,现在刘强东的首富之位却被另一个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家取代江苏首富了。

在江苏,很多人都知道刘强东,因为出身贫困、借钱上大学,最后成为富豪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

但是 在如今的江苏富豪榜单上,刘强东却被一位名叫陈建华的老板挤了下来。

在2022年福布斯富豪榜公开后, 陈建华的身价已达540亿元,而刘强东的身价才仅有400多亿元,轻易将刘强东甩开了100多亿。

如果看 前年 这两对夫妻的总身价, 陈建华夫妇 还要对刘强东夫妇高出 400多亿!

虽然江苏首富我们不常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看到陈建华的报道,但是江苏首富他却真的是在悄悄发大财。

陈建华名下的企业是 恒力集团 ,当地不少人都知道,前身是专门做纺织的。江苏向来擅长做桑蚕、丝绸生意,恒力集团自然在这方面也得心应手。

不少人看到财富榜单,都只知道陈建华是个大富豪,但却很少人知道,他并不是专业做丝绸出身的。

陈建华和刘强东一样,没有富庶的出身,但和刘强东不同的是,他 甚至都没有读完书,更别提上大学了。

十几岁在工地打工挣钱,因为从高处摔落,不能再继续干重活,才有了自己创业做生意的想法。

由于当地有许多纺织厂,陈建华就开始 收那些别人不要的下等蚕丝去售卖 ,虽然单价不高,但好在陈建华还算勤快, 靠着量大,因此积攒下不少财富。

后来,当地一家 国营纺织厂 经营不善,想要转手,陈建华果断将其收入囊中,在劝说工人留下后,大刀阔斧地对工厂进行了革新,之后终于扭亏为盈。

在1995年的时候,陈建华的工厂就已经能收入1000万元了,这在20几年前,可是不小的财富。

两年后,由于经济危机,当地的许多纺织厂都办不下去,陈建华夫妇却打算赌一把, 把别人经营不了的纺织厂并购过来,扩大了自家生意的规模。

好在,他们赌赢了,这才有了后来的 恒力集团。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陈建华成立了现在的恒力集团,也开始 对上游的石化产业有所涉及。

2016年时,陈建华名下的化纤厂成功上市, 到了2020年,恒力集团的年入账金额就已经逼近7000亿元,比当时的阿里巴巴都高。

就在去年年初时,石化行业股价大涨,陈建华夫妇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在胡润富豪榜单中, 这对夫妇的身家已高达2600亿,成功问鼎当地新首富的位置。 当然,这也刷新了当地首富的身家纪录。

在恒力集团出名后,陈建华在当地几乎人尽皆知,尤其是他 坐直升机上下班的 视频,更是刷爆了当地网友的朋友圈。

虽然有不少人都质疑陈建华,“这算不算炫富”,但是陈建华却表示,就是不想忍受堵车而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没有别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对陈建华的“姐弟恋”津津乐道,虽然他的妻子范红卫比他大四岁,但也由于范红卫在财务上的运作,才有了恒力集团的今天。

陈建华虽然身价不菲,但是也有网友注意到,在2021年 3月 和 10月 公开的胡润财富榜单中,这对夫妇的 财富值前后缩水了800亿元 ,相当于一个月就减去100个亿。

很多人说这可能是受到了 股价波动 的影响,后期可能就恢复了。但是如今股市变幻莫测,很难裁定由股价得来的财富是否经得起考验。

而就恒力集团的 整体经营 来看, 2021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高达127.12亿元,利润率也保持了上升趋势, 可见,除去股市炒作出来额价值,陈建华夫妇的实际财富实力也不容小觑。

江苏首富易主?新首富13岁辍学,如今每年进账7000亿,力压刘强东

提到“首富”这个关键词,你可能会想到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活跃了很久的比尔盖茨离婚热搜,你可能也会想到亚马逊创始人为了勇敢追爱跟多年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妻子麦肯齐分道扬镳,女方拿走六百亿美元,跃居世界女首富。把目光放到我国,你又能第一时间想到谁呢,是一口一个我对钱没兴趣、震惊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还是鹅厂的掌舵人马化腾?亦或是把万达开到全国各地的王健林,还是不知妻美的刘强东?

但是,如果给这个关键词加上一个冠词呢?比如说,提到江苏首富,大家或许会第一时间想起迎娶奶茶妹妹,为了创业几乎一夜白头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先生。这段时间,关于刘强东的各种报道,我们看了个遍,诸如一些敏感的法律话题、婚变、出轨等多方面消息,我们好像很少看到关于刘强东资产方面的相关消息,而今,关于江苏首富易主的消息几乎铺天盖地,他成功超越了刘强东,成为江苏省新一代首富,资产比刘强东多出1880亿元。

如果一个人13岁就辍学了,你会想到什么呢?是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不好好读书,跑出去混 社会 ,肯定没文化,没出息,将来没什么出路;还是觉得这个孩子真可怜,小小年纪就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继续学业,踏入 社会 ,而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这位大佬,陈建华,他恰恰就是后者。

2021年3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富豪榜。陈建华以2600亿元位列第36位,成为江苏省首富。陈建华和妻子分别以1880亿元和580亿元击败刘强东,创下江苏首富的新高。在2020年发布的胡润2020富豪榜上,陈氏夫妇只有1350亿元。陈建华的财富增长速度惊人。名单公布后不到六个月,陈的财富就增加了1250亿元。事实上,胡润百富榜2021截止日期是2021年1月15日,而胡润富豪榜2020的截止日期是2020年8月28日,仅仅半年的时间,照此推算,陈建华财富一天增加8.9亿元,可以说得上是超级富豪。

新冠病毒大流行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人们现在都戴上了口罩,一种起到保护屏障作用的吹塑布。它是一种化纤材料,聚丙烯。上游是油,下游是熔喷布。 由于供需剧烈波动,熔喷布价格波动较大,疫情期间每吨3万到650万不等。我们每天需要2700万吨面料来满足国内需求。这样巨大的产业链,是我们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我们说陈建华和他的恒力石化产品有多好?他的工厂生产聚丙烯,每天生产4亿只口罩。中石化远远落后于恒力。2020年初,武汉收到陈建华1亿元捐款。

不过,陈的知名度低,公众不认识他,与他刻意保持低调有关。

陈建华1971年出生在苏州市吴江区,是个典型的70后,相信你很少会在各路新闻媒体上看到他的名字,如果不打开百度百科或者身处其中,你可能都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可是,恰恰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如今抢走了刘强东江苏首富的位置。

由于小时候家庭贫困,陈建华并没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反而是初中都没有读完就放弃学业,走到 社会 上打工补贴家用。但是当时陈建华还没有成年,年纪小,文化水平也不高,文职类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他都做不来,好在当时江苏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地很多,陈建华只能在工地做泥瓦匠,学些粗活手艺打工。虽然那时的工人工资很低,但是架不住陈建华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肯干,凭借着当时多劳多得的薪资体系,陈建华也能拿到不少工资,赚了不少钱。

学历只会影响一个人的起点,但不是终点,陈建华很快凭着出色的头脑和踏实肯干的态度成为了工地上的小包工头,管着好几个工人,他以为,他在工地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然而,成功之路并不是这样一帆风顺,天有不测风云,陈建华在一次施工中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伤到了脚,迫于无奈,他没法在工地继续工作,只能回家养伤,而这次的摔伤有些严重,陈建华不能像从前一样,在工地卖力干活赚钱。

虽然不能再做体力活,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人也不能一直停在原地,陈建华还有个聪明的脑子,他开始琢磨其他赚钱的门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无意中发现,江苏的工厂正在回收旧蚕丝,而他的家里角落里,刚好堆积了很多母亲闲置不用的旧蚕丝,如果能够把这些蚕丝卖给工厂,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陈建华不仅卖掉了自己家的旧蚕丝,还叫上了自己的小兄弟,在纺织厂周边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回收大街小巷里各家各户的旧蚕丝,再卖给工厂,赚取差价,慢慢的居然也挣到一些小钱。就是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2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200万元的积蓄。在那个家里能有个冰箱彩电BP机就是小康家庭的90年代,200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举个例子,90年代北京的房价,也只要两千块一平。

这两百万巨款在当时,可以供陈建华挥霍许久,他本来可以拿着这些钱潇洒享乐,可是陈建华并没有这么做,他很清楚自己的起点在哪里,对自己的终点虽然没有预计,努力的人本身就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拿着这笔钱,陈建华和自己的妻子合计了一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萌生了自己创业办厂子的想法,

1994年,夫妻二人集资三百多万元,接管破产的吴江化纤织造厂。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让工厂重新焕发生机,飞速发展。这是这对夫妇的第一次豪赌,幸运的是,它得到了回报,投资第一年就为陈建华夫妇赚了一千万!

1997年,纺织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许多同行要么破产,要么倒闭。陈建华也勒紧了腰带,多亏了他的妻子,他的工厂的现金流在账面上保持 健康 。就在那年,陈建华进行了第二次大赌,将公司的所有资金集中起来以最低的价格购买设备和工厂。

在金融危机之后,纺织品迎来了春天,陈建华夫妇已经拥有数家分公司,员工人数远超同行。金融危机让他的财富暴涨,他进入了“事业繁荣”模式。

2002年,陈建华投资22亿元扩建化纤项目。 2003年,陈建华在原吴江纺织厂的基础上成立了恒力集团。随后的10年,恒力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其业务已从纺织扩展到石油化工、新材料、房地产、热电、机械、金融、酒店等行业,成为国际大型民营巨头。 2010年,雄心勃勃的陈建华投资大连长兴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至此,恒力突破了从上游炼化到中下游化工的全产业链的纤维织造。

2015年,大连国有上市公司大连橡胶连续两年亏损,陷入经营困境。为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苏大祥两次提出重组方案,均被官方否决。2015年6月,大连国投宣布持有大橡塑30%股权并公开寻求收购。在规定条件下,只有中国石化和恒力集团符合要求,不出所料,恒力集团收购了上市公司的股份。随后,大连国投成立了子公司,将旗下所有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全部分离到新成立的子公司中。

2016年3月,恒力化纤成功完成借壳上市,陈建华成为上市公司的控制人。恒力化纤借壳上市其实是陈建华的第三次大赌,这是一场时间的博弈。陈建华也受到牵连,也受到了法律的质疑,他被相关部门约谈,好在那段时间有陈建华的妻子,恒力集团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

不久之后,陈建华回到公司。第三个赌注得到了回报,陈建华的恒力集团的财富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2020年,恒力集团营业额达到惊人的6953亿元,超越江苏省民营巨头苏宁集团,成为世界500强第107位。不知不觉中,恒力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仅次于华为。恒力集团的营业额比华为少2000亿元左右。在恒力集团,华为也是他们的目标。上市的恒力化纤市值也飙升至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每股增加49元。

随着恒力市值的飙升,夫妻二人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对夫妇拥有2600亿元,成为江苏省首富。陈建华先生和他的会计妻子用20年的时间创办了一家营业额7000亿元的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奇迹,陈建华的成功与他的敏锐的商业思维分不开。在企业家中,他能坚守初心,坚守行业,取得巨大成功。

对于成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也许你听过很多版本的故事,也许你听过深圳街头卖早餐的小贩十年如一日的早起,蒸包子,熬粥,在上班的路上,也许你还买过他的早餐跟他闲聊几句,却不知什么时候,那个消失的小贩已经赚够了本钱,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买下了数套房产,成为了小包租公;也许你听过马云在成功之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或许你也听过林绍良从粮油学徒一步一步变成东南亚首富的故事。所有这些或大或小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白手起家”成了这些人的代名词。

社会 上的公众认为,富人占有绝大多数的 社会 资源,所以越来越富有,但是,这些白手起家的诸如陈建华一般的大佬们,其实最初都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一颗沙粒,他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没能掌握什么世界顶流资源,那么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地位的呢?

回顾他们的发家史,我们不难知道,勤能补拙这句话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话,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不断努力,努力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身边的每个机遇,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也能有迈向成功的机会。初中辍学没受过高等教育的陈建华从一个泥瓦工人变成江苏首富,凭借的正是他自己吃苦耐劳的朴素品质,通过不断地思考,抓住机遇逐步变成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不得不说,这是又一个奇迹。敢于超越自我,抵抗时代洪流,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陈建华都做到了从一而终,在金融危机和互联网的冲击下,他仍旧坚持自我,坚持做实业,并且发展多元化经营,四十年如一日的勤劳和努力,铸就了陈建华跻身江苏首富辉煌的今天。

身为看客的各位都是新时代的受益人,我们享受着良好的 社会 福利,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出国深造,也许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差的可能就是那99%的努力和1%的机遇罢了。当下的我们,是否能够像陈建华一样,一往无前呢?加油!每一个有梦想的你们,或许下一个的首富就是你!#恒力集团# #陈建华# #首富# #企业家# #富豪#

江苏首富陈建华:一年狂赚6953亿,每天坐直升机上下班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9年江苏首富,陈建华名下产业总营收达到6953亿江苏首富,反超刘强东,一跃成为江苏新首富。

然而谁能想到, 在30年前江苏首富的时候,陈建华还是一个被迫辍学,在工地卖苦力维生的小小泥瓦匠 。

从普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陈建华到底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

而陈建华又是靠什么,能够年赚6953亿的呢?

1、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江苏这片鱼米之乡上。

只是陈建华的家庭并没有感受到“鱼米之乡”的繁华,反而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在开始的时候,父母确实也指望陈建华“知识改变命运”,所以陈建华从小就被送到学校读书。

但事实证明,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说什么都是空话。

在陈建华13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只能让他辍学进城打工 。

这个时候的陈建华年纪还小,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

父母便恳求同村的人带着陈建华,学着做一个泥瓦匠 。

别看泥瓦匠到现在机会都快见不着了,但在当时也算是门响当当的好手艺。

且不说在工地里,泥瓦匠比普通卖力气的工人待遇更好。

就说村里, 一年到头总有几家要翻新房子的时候,这些泥瓦匠根本就不愁吃喝 。

可见,父母虽然让陈建华辍学回家,但是对于他的前途可从来没有放弃过。

都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宝贝疙瘩,若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

陈建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很快学成归来,凭借着一手砌砖的本事,在成立一家建筑队站稳脚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正是江苏高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盖楼还是盖工厂,都需要大量专业的工人。

像陈建华这样掌握一门手艺的工人,就更是吃香,几乎都是活儿赶着活儿,根本不愁挣不到钱 。

眼看着陈建华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2、

泥瓦匠这活儿虽稍微轻松些,那也只是与普通人卖力气的工人相比,实际上都是体力活,又能够轻松到哪里。

尤其是在城里盖楼的时候,泥瓦匠需要在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添砖加瓦,辛苦自是不必多说,还非常的危险。

1989年的时候, 年仅18岁的陈建华,就是在一次高空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下来,小腿直接摔断,被迫回到家里养伤 。

在家躺着的陈建华一时间没有了经济来源,心中说不出的焦虑。

虽说工地方面肯定会报个工伤,赔偿一笔钱财,但这毕竟是个死数,迟早会坐吃山空的。

更何况,陈建华对于自己的腿伤什么时候能好,到底还能不能好,心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陈建华可不想自己家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年迈的老父老母就又得照顾自己 。

所以在家的这段时间,陈建华根本就坐不住,没事的时候就拄着拐杖到院子里瞎转悠,琢磨来钱的路子。

别说, 竟然还真的让陈建华琢磨出一些门道来 。

那时在一天下午的时候,陈建华正拄着拐在院子里溜达,结果正好看到母亲从院外回来,怀中还抱着一大堆的废线。

这废线就是纺织厂所裁剪下来的废弃线头,一般这些废线利用价值低,二次加工又太浪费时间,根本不划算。

所以大部分的纺织厂,就会将这些废线直接当做废品处理掉 。

但是这却不代表这些废线就真的没有利用价值。

在江苏,许多农户的女主人,都将这些废线收集起来,按照颜色重新归纳串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如同正常的线一样缝制衣服。

而且,却让陈建华渐渐起了心思。

江苏自古便能够被称为鱼米之乡,靠的可从来不单单是种地或捕鱼。

纺织业在江苏一直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从古时候的男耕女织,到后来的江宁织造,再到如今的各种织布厂、纺织厂。

可以说, 自古以来江苏对于纺织行业就极为重视,即便不说当地人人都会织布,但至少每个村里都会出几个远近闻名的织女 。

陈建华打得便是这个主意。

当地纺织厂比较多,能够为陈建华提供足够多的废线。

而同村会纺织的人也不少,陈建华也不担心找不到人处理这些废线 。

说干就干,陈建华拿出自己的积蓄,一边联系纺织厂收购废线,一边联系同村好纺织的女工加工。

等出来第一批成品之后,陈建华又与伙伴一起推着小车到城里卖。

这算是陈建华“创业”的第一笔生意 。

这次“创业”成功的经历,不但给陈建华树立了信心,甚至还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送到他的身边。

这个人就是陈建华未来的妻子范红卫。

3、

范红卫比陈建华大四岁,两人同样是苏州吴江区人。

但是两人小时候却并不认识。

范红卫的家庭条件要比陈建华好上不少,至少家里能够供她一直读完大专毕业。

凭借着这个学历,范红卫在18岁那年成为纺织厂的一名会计 。

而这个时候的陈建华,还是个刚刚辍学一边打工一边学艺的泥瓦匠。

按照道理说, 陈建华与范红卫一个泥瓦匠、一个纺织厂会计,就算是说破天也没有机会相识才对 。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巧合。

随着陈建华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已经不满足在附近小打小闹,开始寻思着扩张自己的生意规模。

好巧不巧,陈建华就来到范红卫工作的工厂,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在听完陈建华的规划之后,范红卫也认为这很有搞头,便主动帮助陈建华出谋划策 。

而陈建华虽然有想法、有能力,但毕竟早早就辍学出来打工,迫切需要范红卫这个高材生来帮自己铺路。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伙做生意。

两人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也渐渐互生好感,很快便结为夫妻。

至此,陈建华就更加放心将财务方面的问题交给范红卫,自己则是一门心思扩大生产。

还别说,男外女内的合作方式,果然让生意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然而说到底, 陈建华、范红卫所干的生意也不过是家庭作坊模式而已,即便扩张的速度再快,也终归有个限度 。

其一,是因为陈建华认识的人有限,越到后期能够招募到的女工就越少。

其二,是因为陈建华没有自己的场地,很多厂商根本不愿意与陈建华合作。

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自己开办个工厂,这两个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

但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最大的三个原因就是没人、没钱、没地。

没人这个好解决,只要工资给开到位,不怕没人来。

没钱这个问题虽然困难,但是妻子范红卫倒是帮陈建华出了一个主意。

此时的江苏大力鼓励民营企业,为此还开出不少的贷款扶持。

然而实际上,贷款的程序流程复杂,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申请下来。

但是这一切,却难不倒会计专业出身、拥有近十年工厂会计经验的范红卫 。

按照范红卫所说,如果他们决心开办一家纺织厂的话,范红卫就有信心贷回来大额商业贷款。

没人、没钱都不是问题,反而开工厂的地儿却成了老大难。

原因很简单,江苏自古以来便纺织业盛兴,到了如今几乎每个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外人根本插不进去。

即便有没有开办纺织厂的镇,那也确实证明不适合开办纺织厂。

不管是那个原因,反正都不会给陈建华批地办工厂 。

陈建华如果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那么就只能去收购那些已有的纺织厂,不过这价格就要昂贵许多。

但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属于陈建华、范红卫的机会就来了。

1994年,这也是陈建华从事废线生意的第五年那头 。

这个时候南麻镇有一家纺织厂经营不下去,准备向外出售。

陈建华、范红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急匆匆跑到南麻镇商讨收购事宜,但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

南麻镇开出的价格倒也还算是合理,只需要300万就能够买下这家纺织厂以及相关设备。

但问题是,南麻镇将一些与纺织厂无关的产业捆绑兜售。

如果陈建华、范红卫要买下这家纺织厂,就得多花69万买下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

范红卫对此是坚决反对,但是陈建华却觉得不无不可。

陈建华认为像南麻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错过了再等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如果这些时间用来好好发展工厂,说不定早就将这些钱赚了回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范红卫虽然学识远远好于陈建华,但是思想上还是处于一个打工的心理,还是偏好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而已经经商五年的陈建华,虽然也会控制成本,但是却已经诞生了时间成本的概念,知道如何规避时间的浪费 。

这一点,还是陈建华从那些纺织厂里学到的。

那些纺织厂难道都不知道废线是可以二次加工的吗?当然知道,只不过没人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假如每月生产的布需要花费100万成本,卖掉后进账160万,利润在60万。

而如果将这些废线回收二次加工,确实能够再提高10万的利润,但是需要额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但如果这个月用来生产新布的话,可是足足有60万的利润,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来赚这10万呢?

所以这也是那些工厂明明知道废线能够降低成本,但却依旧不会进行二次加工的原因。

显然,陈建华也是这个思路。

看上去是多花69万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

但是换一个思路,多花费69万就能够提前好几年拥有一个纺织厂 。

范红卫听到陈建华的解释之后,心里顿时好受许多。

也正是这个举措,让陈建华的人生提前步入快车道。

4、

1994年,已经完成工厂收购的陈建华、范红卫,正是成立吴江化纤织造厂,而这也正是日后“恒力化纤”的前身 。

为了稳住工厂里经验丰富的工人,陈建华定下了“每月15号发工资”的铁律,在全体员工面前立誓,即便是借钱也绝对不会拖欠工人一天工资。

正是因为这条“铁律”,让工厂的员工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在全厂员工上下一心的情况下,吴江化纤织造厂仅仅第一年就完成了1000万的产值,成功让工厂转亏为盈。

更是在第二年,创下了2700万的产值,为陈建华积攒了第一笔财富。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借着这笔钱立马重新投入到生产中。

短短几年间,陈建华的工厂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是成倍的往上翻。

单单是1998年,陈建华就一次性从国外收购了306台最先进的喷水织机 。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却开始显现出来。

其实自从1997年起,这场金融危机就在东南亚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泰币更是一落千丈,经济险些崩盘。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国内的影响还并不算太大,陈建华一直在江苏本地做生意,更是不会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

但是到了1998年,随着香港、深圳、广东等地的外贸企业受到影响,连累着国内各个工厂订单滞留,许多工厂生产的货物却无法及时变现。

各个工厂的产业互相关联,都是一条线,当一端受到影响的时候,它的上下游工厂未免也会受到影响。

最终会导致整条线都无法运转起来。

许多老板是在无法忍受日益亏本的工厂,只能低价将手头的工厂出售。

而这,却让陈建华看到了机会。

陈建华说江苏首富: “人总要穿衣服。”

陈建华既对市场信心,也对自己的产业有信心。

也正是源于这种信心, 陈建华一举拿下8500万,仅一年就将厂房扩张了2万平方米 。

事实证明,陈建华的决策是对的。

在这场危机中,陈建华手底下的工厂却从来没有停过工。

虽然堆积了不少的货物,但是在危机接触的第一时间,这些货物就能够第一时间变现。

单单是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四年间,陈建华的“恒力”产值就超过百亿 。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

2002年,投资32亿成立“恒力化纤”,光是第一期工程就超过80公顷的面积。

不仅如此,陈建华还积极扩展自己下游产业,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正是这个举动,奠定了陈建华在化纤行业的龙头地位。

在2008年的时候,“恒力”年产20万吨工业丝,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商。

在2009年,“恒力”年产60万吨化纤聚酯,成就了陈建华“世界化纤巨子”的名号 。

陈建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恒力的价格波动,就是国际市场的行情。”

但显然, 光凭现在的“恒力”还是无法做大的,真正能够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其实是在2009年之后 。

其实陈建华早就在知道,只掌握下游产业的”恒力“就和无源之水一样,表面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断送眼前一切。

如果想要持久,就需要掌握上游产业。

但在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众所周知化纤的上游产业是能源产业,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重要资源。

任何人想要拿下来也并不简单。

陈建华从2012年起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到了2017年才成功拿下项目,直到2019才彻底完工 。

前前后后七年的时间,“恒力石化”至此总算名副其实。

虽然陈建华在“恒力石化”上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恒力”全年总营收6953亿 。

陈建华更是凭此反超刘强东,成为江苏新首富。

但是陈建华因为“摊子”铺得太大,陈建华光是奔走在几家分公司之间都是个问题。

不说别的,光是“恒力集团”、“恒力化纤”、“恒力石化”三大版块,距离就相隔十万八千里,每次开会的时候,陈建华光是赶路就得半天。

到后来, 陈建华干脆直接专门配了一家私人飞机,每天坐飞机上下班 。

如此不仅节省时间,还能够避免高峰期堵车的尴尬。

论出生,陈建华在一众富豪中并不算好,曾经一度因为吃不饱,被迫辍学打工。

而能够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其中除了陈建华自己的努力与运气之外,更加离不开他与妻子的相辅相成。

没有妻子范红卫的专业知识的帮助,陈建华根本就无法拿下第一笔贷款。

没有范红卫坐镇后方稳定局势,陈建华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扩张产业。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陈建华的信任,范红卫才会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而且几个关键决策上,也都是陈建华力排众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建华与范红卫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如今,“恒力集团”依旧是陈建华与范红卫一正一副,共同主持大局。

也是各大排行榜,都会将陈建华与范红卫两人绑定在一起排名的原因。

或许,“琴瑟和鸣”才是陈建华与范红卫,能够取得如今成就的真正原因。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江苏首富和江苏首富恒力集团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