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深圳江苏商会郁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深圳市江苏商会会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万科郁亮终成房地产薪酬老大 收入979万元超越马明哲。试问薪酬能与金融业媲美的还有谁?除了房地产恐再无行业敢吱声。
《投资时报》重磅推出的《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全样本报告》,对3195家上市公司总经理2016年薪酬进行了收集和统计,并得出28个行业总经理的平均薪酬。根据统计结果,房地产总经理有135人,2016年领取薪酬的有127人。房地产以151.14万元的人均薪酬位于非银金融与银行业之后,紧追银行业的155.44万元,再次缩小了与金融业之间的差距。
万科的郁亮尽管较上一年薪酬减少了19.8万元,但仍以979万元薪酬超越中国平安的马明哲,成为2016年最贵总经理。房地产业还有一位总经理进入薪酬榜前五,她是世联行的女性总经理朱敏,年薪为794.72万元。她1999年加入世联地产,历任世联地产代理事业部总经理、世联地产副总经理,现任该公司董事、总经理、代理财务总监。
此外,房地产业内薪酬前五名还包括泛海控股的韩晓生、金科股份的蒋思海和阳光城的张海民,薪酬分别为685.3万元、661.45万元和660万元,分别位列薪酬排行榜第11、12和13.
值得一提的是,韩晓生的薪酬较2015年增长幅度很大,达到467.68万元。但他并非涨幅最高的房地产总经理,招商蛇口的许永军薪酬较上一年增长了501.48万元。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名城的俞锦和金融街的吕洪斌分别减薪120万和119.86万,成为减薪幅度最大的两位房地产业总经理。
朱敏进入总薪酬榜前五为房地产业的女性总经理争了一口气。事实上,房地产业女性总经理占比在各个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2016年女性总经理有12人,占比8.89%,相比2015年有所提升。这12位女性总经理中仅有3位薪酬在200万以上,除朱敏外,还有华发股份的陈茵(291万元)、万通股份的李虹(200.6万元)。其余9位年薪均在百万之下。
房地产有硕士65人、博士1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7.46%,属中等水平。此外本科学历的总经理有49人,专科学历的有8人,本科以下占比5.97%。
此外,该行业总经理年龄相对偏大,有16位50后,占比11.85%,年龄最大的为苏宁环球的张桂平,1951年出生的他曾任多个社会职务,包括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副会长、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等。
值得一提的是6位80后新生代总经理,分别为荣安地产的王丛玮、华丽家族的王励勋、大名城的俞锦、S*ST前锋的徐建、京投发展的高一轩和海航投资的戴美欧,都是男性。其中,荣安地产的王丛玮年纪最轻,仅有30岁,尽管40.06万元年薪并不突出,但也足以让同龄人羡煞双目了。此外,房地产业还有72位60后的总经理和41位70后的总经理,70前总经理人数占比65.19%。
郁亮深圳江苏商会郁亮,男深圳江苏商会郁亮,1965年出生与江苏,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系,获学士学位,后于1997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硕士学位。曾供职于深圳外贸集团。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任深圳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起任公司总经理;1994年起任万科董事至今,现任万科总裁。
在万科从百亿公司到千亿级公司深圳江苏商会郁亮的跨越中,郁亮展现了“中国企业第一经理人”深圳江苏商会郁亮的职业风范
给了。来万科之前,郁亮曾在深圳外贸集团公司工作,当时他的同学在万科,因此把他引荐给王石。当时郁亮带着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来到了万科面试,并成为公司最老的一批员工。
打工月薪过百万,一年就是1200万,怎么做到呢?学习几个目前能够拿到这个薪酬的职场精英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看2019年A股高管薪资排名最高的10个人的薪资情况:
先学习一下第十名:郁亮郁亮,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任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任公司董事,2000年再次当选董事,1996年任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任公司总经理,荣获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任深圳市江苏商会会长。 2014年,郁亮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2017年6月30日,郁亮当选万科董事会主席。2018年1月不再兼任万科总裁、首席执行官。 郁亮在进入万科的第20个年头,提前将这家企业带入千亿轨道,并统领这家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在规模和战略上持续领先。即使在调控深入的2011年,仍然推动万科用10个月越过1000亿,有望实现20%以上的增长。
再来学习一下第一名:吴向东吴向东,1967年7月出生,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管理工程及工程力学系工程力学专业双学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美国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3年7月进入华润工作,历任华润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等职位。2019年2月,离开华润置地后加入华夏幸福任首席执行官(CEO)暨总裁。
在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当时任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吴向东指出,"我们也有1000亿的目标"。其提出,商业地产每年能提供几十亿的租金收入、几十亿的利润,如果按照现在行业住宅10%的净利润率反算一下,也差不多有几百亿可以结算的销售额,这样实际也已经进入到千亿俱乐部里面。此外,吴向东透露,未来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只要条件允许,有好的机会,公司的发展都不会停步。再过5年,公司希望商业地产能够提供比较可观的、稳定的,而且能够持续增长的现金流和投资回报。华润置地2015年全年综合营业额为港币1033.9亿元,按年增长15.3%。
从这些达到年薪1000万的例子可以看出来,要想达到这个收入,基本都要能够一手掌控一个年产值过千亿的集团公司,并且能够持续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利润分红。这样才有可能拿到这个薪酬。
3月31日深圳江苏商会郁亮,万科终于召开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
与过往无异,万科总是会在开场前播放几个深圳江苏商会郁亮的暖场视频。过去几次,大多是旗下物业、物流、商业、城市更新等业务的介绍。
这一次,直到业绩发布会正式开始,也没有听到一句与业绩相关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动画短片,唱歌、跑步、健身等,不一而足。
简单的开头已表达万科对未来的一些想法:“筋厂”厂牌,“认真做事,坚持理想,不妥协、不认输”的标签。
“万科去年第一次提出品牌年轻化,现在也有了厂牌,这背后有个很大的背景。”在董事会主席郁亮看来,万科已经在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人才,如鹅厂腾讯。万科需要人才,人才是让组织适配战略的要素。
“如何发现优秀人才,是万科在管理红利时代必须要提升和解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郁亮称。
行业从土地红利、金融红利步入管理红利时代,无疑是万科最重要的论断,万科在年报致股东函中,便用21个字宣告:“2020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
或许这是一种无奈,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作为行业龙头的万科亦无法避免。
如万科所言,过去是决定收获的多少、发展的快慢;如今是决定企业的生存,不能胜出则意味着淘汰。
地产制造业
对于万科2020年业绩,市场普遍给了“稳健”二字的评价。
营业收入4191.12亿元,同比增长1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5.16亿元,同比增长6.8%、万物云对外营业收入182.04亿元,同比增长27.36%……
事实上并不及市场预期,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用脚投票,万科股价低开低走,截至3月31日收盘报每股30元,跌幅4.37%,成为A股房地产板块跌幅最大的股票。
“蜗牛”般的利润增速,也许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不能再赚大钱和快钱,但还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做到去挣慢钱,长钱和老实钱。”在郁亮看来,没有生产要素红利的未来,房地产要回归实业属性,回报水平逐渐向 社会 的平均水平靠拢。
盈利能力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整个行业如此,万科也没办法避免。
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为22.6%,较2019年下降4.6个百分点。集团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8.5%,较2019年下降2.2个百分点。
这是继2019年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结算毛利率下降2.5个百分点、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0个百分点后,再次降低。
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坦承,万科内部已经形成共识:短期房地产利润率仍存在下降趋势,长期房地产行业回报水平会保持在 社会 平均水平。
换而言之,下降是必然。
高地价,限房价,成为房企盈利能力下降的最大因素,甚至出现不少地区项目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于万科而言,2020年末项目存货跌价准备为41.8亿元,较2019年末29.9亿元的项目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再次提升11.9亿元。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便影响税后净利润1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
虽然祝九胜还指出行业的回报率不等于企业回报率,能够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企业回报率能高于行业的均值,但目前万科面对的情况,难度比以往大,也需要更多努力。
“过去四年的政策调控,应该让所有的市场主体清醒认识到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和坚定性,哪怕在疫情期间都没改变过。”郁亮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三道红线、银行两道红线、两集中供地等,背后的源头就是房住不炒。
“政策出台,标志着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管理红利时代。”郁亮称:“房子就是个耐用消费品,开发业务越来越像制造业。”
再论管理红利
“我们能否抓住机会?”万科致股东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管理红利时代给我们一些新的命题,新的思考,新的应对。”祝九胜介绍万科对于这一方面的思考,应对的举措被归结为两个方面,避免致命短板、打造自身长项。
在郁亮看来,万科近年战略比较清晰,也就暴露了两个短板:组织和人才。
“当我们达到全面管理红利时代的时候,业务协同性比过往更大的时候,组织怎么适配战略问题。”郁亮表示,万科近年一直在做组织的建设问题。
郁亮并没有深入展开这一话题,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过去三年,万科持续处于调整变革阶段,2018年提出战略检讨、业务梳理、组织重建、事人匹配的经营管理提升主线,2019年工作重点是明确组织重建、事人匹配的基本逻辑,同年2月郁亮在深圳对媒体透露要开启“大江大海”计划。
2020年,深化组织重建、完成事人匹配是万科的重点事项。
万科于5月左右设立食品事业部,布局养猪等行业,7月在南方区域新设商业事业部,8月设立西北区域事业集团。至12月万科将总部包括招采、工程等部分职能搬迁至上海,同月成立酒店及度假事业部,合并冰雪事业部,丁长峰继续担任负责人。
“组织适配战略,人才需要先行。所以万科现在也有了‘筋厂’厂牌”,郁亮指,这不仅是品牌年轻化的考虑,还有一个大背景是万科已经在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人才,如鹅厂腾讯。万科需要人才,人才是让组织适配战略的要素。
这或许也是另一种焦虑。过去在开发能力上打造的规模与高周转已经变成次要,开发之外的能力成为房地产商们找机会的突破口,所以在人才方面,也不单纯要求房地产行业人才。
“2000年左右开始,我们进入房地产黄金时代,行业没什么人才,那时候有新动力计划,以中海为代表,有海盗行动,2007年,万科预感可以完成千亿,为解决管理问题启动007行动。”
郁亮指出,管理红利时代到了,组织匹配战略,同时还要实现人才和事情匹配,同时又启动了综合竞争,综合竞争的维度要放在整个 社会 上去看。
有意思的是,郁亮甚至直接在业绩会上打起了招聘广告:“必须从全 社会 邀请优秀人才加入,各位如果有非常优秀的十分人才我们非常欢迎。”
以下为万科2020年度业绩会现场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目前公司处于黄档,但是负债率离标准70%的要求非常近,想问一下公司未来的还款计划和节奏安排?未来有没有考虑适当放松资产负债率要求?
韩慧华: 万科长期以来都是坚持非常稳健的财务策略,我们致力于保持 健康 的财务状况和优秀的信用评级,这是一直以来都是在坚守的。
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532亿元,这是万科12年来连续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期末在手现金是1952亿元,对有息负债有2.4倍的覆盖,资产负债率维持在18%,长期维持在行业的低位,有息负债的总额占到总资产的比只有3.8%,这些指标比年初都有更进一步的优化,稳健的财务策略在未来会长期的坚持,现在剔除预售帐款的负债率是70.4%,距离70%有0.4%的差距,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一季度能够回到绿档。
行业已经来到了管理红利的时代,过往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库存的发展模式其实已经被改写了,我们不能再依靠囤积生产资料升值来赚钱,我们也不能依靠加杠杆来赚金融红利的钱,我们相信稳健的财务策略和财政政策让我们保持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弹性,未来万科会持续稳健运营。
郁亮: 刚才说到净负债率会不会太低,会不会影响发展的问题,万科并不追求过低的净负债率,40%这条线是过去相当长时间坚守的,但是我们并不追究过低,如果有的时候低一点,那是万科为了等待机会。
比如说今年土地的集中供应问题,对于资金来说要求很大弹性,如果资金方面没有很大弹性,面对集中供应土地来说遇到很大压力,所以正好是我们用一个18.1%的净负债率有可能是等待市场变化的机会。
所以,我们并不一定有意保持这么低的净负债率,保持合理净负债率就可以了。
现场提问:万科入股泰禾进展如何,之前有市场信息说万科背景的黄耀文任职泰禾的副总经理,后续万科会介入泰禾的经营管理,是否会考虑整体接盘?
祝九胜: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给三个方面的回答和回应。第一、泰禾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它最大的客户,对它打交道的金融机构以及项目股东,相关各方来说,这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同时我们看到事比较难办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去年中期业绩推介到今年年报的业绩推介,已经有半年时间了,进展还是不顺利的。
第二、帮人忙不能给自己添乱,在一开始的时候,万科是否入股泰禾还是有严格的入股前提条件,只有达成的全面的债务重组方案的情况下,万科才考虑真实入股,目前的进度,距离入股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第三、解题就像解锁,钥匙还是在泰禾自身和泰禾相关的债权人的手上,至于资管公司是一个正在酝酿阶段,是个操盘公司,不是接盘公司。操盘公司就是受各方委托,具体来干活的,具体来启动项目,面对项目上的具体的建造,启动,销售这些问题的,不承担项目本身的债权债务关系。
泰禾的问题,整体解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排除有少数项目是有可能先行解套的,在前一段时间,相关各方也在讨论在商议这个事情,能否成立一个操盘公司,对于少数资源条件好,债权债务的协议都达成,各方都支持的项目能够先行启动,尝试通过盘活项目自身资源恢复开工和销售方面来解决一部分问题,当然具体的方案还在探讨过程中。
现场提问:公司现在非住宅开发业务,包括物业、物流、商业、长租这些业务中,公司未来发展的优先级或者资源分配的重心是哪一块或者哪几块?讲到管理红利,能不能请具体分享一下管理红利的纬度,在管理红利时代,公司觉得哪些方面是万科做的还可以,但是后续需要重点提升的?
王海武: 板块上的投资,我们都会非常重视,但是究竟投在哪里,投多少?我们的侧重其实还是核心要回到和城市同步发展和客户同步发展,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投资的重点,也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如何判断客户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呢?
有三个指标,第一、看这个城市、包括人口导入的情况。第二、客户、城市都是在配套不断完善的客户中,客户对配套的完善有非常强的需求。第三、会看产业是不是有导入,是不是有聚集,因为刚才谈到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这三生融合根本上来讲还是一开始的出发点是生产、或者说吃住平衡,工作机会,这是客户发展的基础,我们从人口的导入,产业的聚集和配套完善这三个纬度判断究竟该在哪里投资?
在7个BU,我们的这些新的业务板块方面,我们的优先级,资源配置并不会有一个预设的目标,或者预设的规划,我们还是牢牢把握投资的原则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准则,根据实际的情况,发现机会,同时去捕捉机会。
郁亮: 我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对投资来说,当然首先考虑每个业务的发展潜力有多大,第二看看我们的能力有多高?如果说潜力大,没能力也做不下去,光投资,无效投资,失败投资更可怕,本身业务有发展空间的前提下,能力大小,能力成为我们的优先级,如果这方面没有优先级,只能说能力优先,没有相应的能力,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能力,我们不会做投资,所以我想这点补充一下。
关于上市的问题,不同业务类型最终都要接受市场检验,我们先后都会上市,只是在我们业务上市过程中,我们会选择,我们会考虑两点:一个是全面和长期,全面指的是万科今天的每个业务相互之间有协同性,所以我从整体集团业务的协同性出发,是万科集团业务协同性最好,效益最好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上市问题,不纯粹考虑单个业务的问题,所以放在整个大的平台上去考虑,平台价值最大化。
第二,长期是不需要赶资本市场的热点,我们不是把业务养大了卖掉,并不把卖掉业务作为我们业务成功的标志,而是这个业务能够越做越好长期做下去为标记,为自己的目标,所以在短期资本市场热点来决定我们的上市安排等等,不是万科的选择,所以在上市问题上,我们肯定会安排上市,但是我们这里面会考虑全面的协同性和长期主义的角度。
祝九胜: 管理红利时代确实给我们一些新的命题,新的思考,和需要做新的应对。我们也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面对管理红利时代我们主要要怎么应对?两句话,或者两个关键词,既要避免致命的短板也要打造自身长项。
管理红利时代是由原来赚钱逻辑可以靠土地,可以靠金融这些要素去赚钱的逻辑,变成了以能力、以劳动挣钱的逻辑转变,在靠能力挣钱的逻辑下,要避免致命短板,还要打造自身的长项。因为管理红利时代是以充分竞争为主要特征,竞争的力度是比以前要强很多,企业不可能再靠一两样关键的资源就能够打赢仗,就能够获胜,所以均好无短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每一条选定的赛道上建立领先的竞争优势,每项业务是根据行业演变的趋势发现的机会找到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建立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从规模数量的竞争转化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竞争。
第二、形成立体组合的能力拼图,因为竞争力度增加,只有小团队的能力不够,只有找到突破难点的行业力量形成中后台的工作,才有可能应对现在和未来竞争的烈度。
第三、让 科技 融入业务,提高 科技 运用的水平,不断释放潜在的价值。 科技 不光是业务和管理的附属,它已经变成改变创新的力量,让 科技 融入到业务当中去,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应对。
当然刚才边回答也边反思,可能我们用的语言过于万科化,过于公司化,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我自己做了一点简单思考,跟你分享一下,也就是在管理红利时代,我们需要把客户服务好,把产品和服务要做好,把公司运营好,这里面体现能力优先, 科技 融入,要把生态打造好,要把投资者关系和股东回报做好。
总而言之,这几个纬度的要求会更高,只要我们做到努力工作,度日如年,能够回报好股东和利益相关方,能够应对客户市场的变化,做到三生融合等等要求,我们还是有信心能够很好的适应管理红利时代给我们提出来挑战,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郁亮: 我再补充一下,万科战略比较清晰,这几年是相对比较清晰的,在战略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两个短板暴露出来了,一个组织,一个人才,当我们达到全面管理红利时代的时候,业务的协同性比过往更大的时候,组织怎么适配战略问题,万科两年一直在做组织的建设问题,我们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
这里我不多讲,还有一个问题,万科遇到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在组织适配战略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先行。大家知道,万科去年开始在行业内第一次提出品牌年轻化的做法,我们万科现在也有了这个厂牌,不仅是品牌年轻化的考虑,还有很大的背景,今天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像腾讯、鹅厂都是厂牌,万科在跟深圳江苏商会郁亮他们竞争人才, 科技 已经融入到万科的方方面面去了。
所以我们跟这些互联网大厂企业之间,人才变的互有往来,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对人才定义的要求发生变化了,原先从整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就可以了,而现在需要从全 社会 的优秀人才作为标准了,所以,今天万科需要十分人才, 社会 中的佼佼者,这个是我想组织如何适配战略,如何发现上 社会 上的优秀人才,是万科在管理红利时代必须要提升和解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源自观点地产网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深圳江苏商会郁亮和深圳市江苏商会会长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