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南京江苏路民国建筑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南京 民国建筑群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是。
在七八十年代南京江苏路住的都是高干,江苏省市领导住在那里。电视剧《乔家的儿女》,有描写住在南京江苏路住的是省市领导的小洋楼。
江苏路,原是南京城北部一片荒地,1930年代该路以西地区根据首都规划建成高级住宅区,绿化良好,大多是中西合璧式的二层楼房。现已列为民国建筑保护区。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景点众多,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大多以历史人文景点为主,比如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都是游客热衷打卡的景点。当然,也有一些小众冷门的景点,“颐和路公馆区”就是其中之一。
颐和路公馆区,坐落在南京市鼓楼区,整个公馆区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形颐和路、江苏路、宁海路、莫干路、北京西路等多条道路,而颐和路是其最核心的干道,街道两侧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民国建筑群,其数量多达200多座,皆为当年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宅第公馆。
颐和路公馆区素有“民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从走进这里后就会发现,在林荫大道两旁一栋栋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错落有致分布于此,如今也已经被保护了起来,为“民国建筑保护区”,也是南京民国建筑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相比南京热门的旅游景点,颐和路给人的感觉更为安静,这里没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没有城市的喧哗,也没有过度的商业化气息,它是低调的,低调到提起这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南京的一处小众冷门景点,我曾不止一次来到这里,虽然能看到的只有这些建筑,但给人的氛围感完全不同,恍若穿越回了民国一般。
颐和路公馆区一共划分有12个片区,其建筑面积为69万平方米,而绿化面积就达到了65%,其建筑密度非常低,因此颐和路公馆区也有着“近现代建筑样板区”的美誉,是如今住宅最理想化的一种状态,也是南京最值钱的一片区域。
如果到这里游览的话,公馆数量之多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游览,其中在颐和路上主要由2号原泽存书库、15菲律宾公使馆、29苏联大使馆、32号澳大利亚大使馆等组成;宁海路主要由2号和5号的马歇尔公馆旧址、14号巴西大使馆、17号原刘嘉树寓所等组成;珞珈路由46号瑞士公使馆、50号原巴基斯坦公使馆组成,可以根据门头号来游览参观下。
目前在这里依然有住户,大约有1700户人家,水、电、路等设施都非常齐全,如果计算下其平均每户人家的建筑面积,会发现这里的平均建筑面积非常高,尤其是庭院的绿化面积,堪称南京城区建筑密度最低的地区。
夏季到颐和路游玩非常有趣,白色的墙壁搭配上这美丽的蔷薇花,景色别有一番风情,除了游客不多外,这里不乏摄影师的身影,尤其是南京本地的一些摄影师,每到蔷薇花盛开的季节,总会到这里拍照打卡。
1927年南京江苏路民国建筑,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南京江苏路民国建筑,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颐和路公馆区最为出名的公馆建筑有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马鸿逵、汪精卫、杭立武、邹鲁、薛岳、胡琏、周至柔、钮永建等名人公馆,还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大使馆。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有的豪华,有的简朴,有的精细,有的粗犷,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
按照公馆区保护规划要求,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均将按要求予以保留和保护,并将有选择地申报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这些名人官邸和外国使领馆原址原物,连同保护好公馆区的历史环境风貌,无疑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和技术,对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沟通,维护和平统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南京颐和公馆所属的颐和路第十二片区位于宁海路与江苏路相交的三角地带,也是公馆区最东面的地块。当时,南京市政府为了展示民国公馆建筑群的独特魅力,让世人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民国南京都市风貌,按照“保护与利用”、“分段实施”的原则,对于破损状况相对严重的十二片区,先行启动了整治工作。整体风貌、空间尺度基本保持了民国年间的格局。
达官贵人、政要名流的官邸别墅和各国驻华大使馆,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之一,其中以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尤为集中,共建房1700处,以及中山陵园附近等。这些洋房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 南京民国时期主要公馆别墅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现为美龄宫)美国大使馆旧址(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法国大使馆旧址(现高云岭56-1号、高楼门56号、金银街17号以及宁夏路4号等处)英国大使馆旧址(现为南京双门楼宾馆) 荷兰大使馆旧址(现为772厂18分厂办公室)菲律宾公使馆旧址(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陈果夫、陈立夫公馆旧址(现为常府街30号) 蒋纬国公馆旧址(现为普陀路15号,上海路11号后永庆巷13之1号)薛岳公馆旧址(现为江苏路23号)邹鲁公馆旧址(现为颐和路18号)郑介民公馆旧址(现为天目路18号,桃源新村13号)钮永建公馆旧址(现为赤壁路3号)阎锡山公馆旧址(现上乘庵16号、高楼门51号均因近年扩路动迁,踪迹全无,现仅存颐和路8号) 葡萄牙公使馆旧址(现为童家里14号为玄武饭店拆建使用,北平路20号为江苏省电电力局使用)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现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苏联大使馆旧址(现为颐和路29号、大方巷56号、扬州路18号)马歇尔公馆旧址(现为宁海路5号)埃及大使馆旧址(现为北京西路9号)冈村宁次寓所旧址(现为南京大学教职工宿舍)陈诚公馆旧址(现为普陀路10号)加拿大大使馆旧址(现为天竺路3号)墨西哥大使馆旧址(现为天竺路15号)多米尼加公使馆旧址(现为赤壁路5号)宋子文公馆旧址(现为北极阁1号)巴基斯坦公使馆旧址(现为珞珈路50号)巴西大使馆旧址(现为海路14号)意大利大使馆旧址(现为武夷路13号)徐悲鸿故居旧址(现为傅后岗4号)拉贝故居旧址(现为小粉桥1号)挪威大使馆旧址(现为五条巷15号)桂林石屋遗址(现为日军炸毁遗址)梅园中共代表团办公旧址(现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澳大利亚大使馆旧址(现为京颐和路32号)秘鲁大使馆旧址(现为上海路陶谷新村3号)瑞士公使馆旧址(现为宁海路15号和珞珈路46号)白崇禧公馆旧址(现为雍园1号)
南京民国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即民国时期在首都南京地区兴建的包括官方和民间私人各类建筑的总称,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传统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传统民族形式及现代派及六种。
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南京民国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规格之高、类型之全,是国内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筑无法比拟的,也是20世纪上半叶国家首都规划和建设的智慧结晶,构成南京大都会的物质元素和城市标志,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优秀近代建筑及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等。
中文名称
南京民国建筑
地理位置
南京市
著名景点
美龄宫、浦口火车站、梅园新村等
时间范围
1912年—1949年
文物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速
导航
发展历程建筑风格类别划分其他类型保护规划
产生背景
1912年1月1日,随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首都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武汉三镇、陪都重庆、广州、厦门、青岛、烟台、沈阳、大连、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国建筑,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其中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南京民国建筑,有人民大会堂、南京大学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马林医院(鼓楼医院)、中山东路上的中央医院(现为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央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中央饭店、中山南路上的大华电影院(原大华大戏院)、中央体育场(现为南京体育学院)、下关的江苏邮政管理局等。 南京民国时期主要公共建筑扬子饭店旧址(现为下关区公安分局所在地)中央广播电台旧址(现为江苏音像出版社所在地)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现为江苏省美术馆)国际联欢社旧址(现为南京饭店)圣心儿童院旧址(现为南京市儿童医院行政楼)大华大戏院旧址(现为大华电影院)安乐酒店(现已拆除)建康路邮政支局(现为南京市建康路邮电支局)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为南京市邮政器材公司、邮政局人力资源中心和邮政招待所)中央医院旧址(现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探视接待处) 陵园邮局旧址(现为民国邮政博物馆)中央体育场旧址(现为现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场) 首都饭店旧址(现为南京华江饭店)马林医院旧址(现为南京鼓楼医院) 福昌饭店(现仍为福昌饭店)中央饭店旧址(现仍为中央饭店) 公余联欢社旧址(现为江苏省歌舞剧院)华侨招待所旧址(现为南京江苏议事园酒店)南京电信局旧址(现为南京市电信局大楼)中央博物院旧址(现为南京博物院)
关于南京江苏路民国建筑和南京 民国建筑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