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2016江苏财政收入,以及江苏省上半年财政收入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2016江苏财政收入,江苏经济收入比浙江多2016江苏财政收入,但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如浙江,总比浙江落后3一5年!拿一件小事来说吧那是80年代我和老婆到江苏做生意,我老婆挂2016江苏财政收入了一条金项链下面还有一个圆的金牌到常州那些商店里的营业员看到后多感到济怪,我们走岀店门那些人就大声的叫着假的假的。也就过不了几年他们那里也的人也多挂起了金链子了。但浙江人,民营企业多老扳多!浙江人家里没有企业也多是到外地做生意!拿全国来说开超市的浙江省人很多!浙江人吃穿多是很好的,从城市到农村基本上多有小车,虽然不高当也许还好吧。
江苏和浙江,吴越之地,江浙之地,天堂之地。也许,在其他省份的人看来,浙江和江苏没有多大区别,自唐代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沿着运河古镇林立,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之一,今天则是现代化都市集群发展,是全国少数的财政收大于支的省份。如果要把两个地方拿出来,细细比较一番,还是很多意思的,而哪一个更富有,很难说!
首先,江苏是省富。 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江苏都超过了浙江。而且,江苏超万亿的城市有苏州、南京、无锡三个,浙江只有杭州一个。江苏超5000万的城市有8个,浙江只有4个。江苏最穷的宿迁,GDP也超过了2500亿,而浙江还有4个地级市低于2500亿。
其次,浙江是民富。 尽管GDP很高,江苏人还是很谦虚地说,就老百姓而言,浙江人比较富裕;而且江苏人到浙江打工的多,而浙江人到江苏打工的少,大多干的是个体户,小老板。实际上,把浙江人在外当老板赚的那部分加进来,可以再造一个浙江。而且,浙江的小老板、个体户们,无证经营问题比较突出,很多收入并没有被计算在内。
再次,浙江是均富。 相比起江苏,浙江无论是在地区差距上,还是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上,都是全国最好的,是中国均衡发展的典范。而江苏,是苏南的强劲发展和苏北相对弱势。作为全国排名第二的大省,竟然苏北不通高铁,相比之下浙江的高铁全覆盖(仅海岛地市舟山除外)。当然,江浙人都说苏北穷,但这是相对于苏南等富裕地区,只是内部比较说说。但很多经济更不发达的地区却信以为真,跟着起哄。
江苏也好,浙江也好,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地方之一,都是富可敌国,江苏比肩澳大利亚,浙江超瑞士。但两省都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比如浙江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问题,江苏苏南苏北发展不均衡问题,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实在在去解决。
江苏和浙江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它们的经济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名,但两者之间相比较,江苏是遥遥领先浙江的。2018年江苏GDP突破9万亿大关,达到92595.4亿元,浙江为56197亿元,相当于江苏的60.7%。如果以总量来衡量谁更富的话,无疑会是江苏。
比如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2018年江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630亿元,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6598亿元,比江苏少了2000多亿。再比如城市资金总量、住户存款总量、外币存款总量等指标,江苏相比浙江都是占有优势的。
当然了,要是论民富的话,显然浙江更富。浙江的民富是全国公认。2018年全国各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如下,我们可以发现,浙江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840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座直辖市。而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96元,低于浙江7700多元。当然了虽然比不上浙江,但是放眼全国,也是位居前列的。
下表是网上对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民富发展水平对比,在31项指标当中,浙江省就有14项数据位居第一位。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民营经济占GDP的65%左右,高居全国第一。“浙商”驰名中外,把生意做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每年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基本上都是浙江上榜的企业最多。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基本上居民也会越富裕。虽然江苏的民营经济也很发达,但相比浙江仍逊色不少。所以在民富方面,浙江更富。
哪个富裕,这就要看富裕的主题了。在财政实力上肯定是江苏更强,在居民生活水平上,这是浙江更高。我们分开来讲一下。
2018年江苏省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达到9.26万亿元人民币,约折合为1.39万亿美元。年浙江省GDP5.54万亿元人民币,比江苏少40%。
省的经济规模明显大于浙江,那么他的财力肯定也是强于浙江的。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缴中央之后留给地方的财力——为参考。2018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98亿元,而江苏省只要达到了8630亿元。同比之下江苏领先了,浙江约2000亿元。
可以明显的看得出,江苏省由于经济规模远超过浙江省,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超过浙江的。如果把富裕的主体认定是政府的话,那么江苏是强于浙江的。
如果从老百姓角度看,浙江省毫无疑问是全国居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省,包括直辖市。这一点从官方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去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0元,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其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江苏省方面,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096元,比浙江省低了7000多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相当于浙江省76%的水平,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
至于为什么浙江省的居民收入会比江苏省更高。我想有一个主要原因江苏的企业很多都是外资企业,当地老百姓获得的只是其中的务工收入。浙江省是全民皆商,把生意做到了全球,虽然当地的经济规模没有江苏省大,但能够从省外转回大量的收入。有统计数据说,出在外经商的群体每年可以“再造一个浙江省”。
江苏和浙江那个富裕,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看看两省的2018年的GDP,大概了解下两省的经济情况。
两省的GDP分别为9.2万亿和5.6万亿,全国第二,第四。
人均GDP江苏依然领先浙江。虽然GDP不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富裕的唯一标准,但是在相同生产效率下,GDP越多财政收入越多。
看看2018年两省的财政收入吧。
江苏2018年财政收入完成大概8630亿元,同比增长5.6%,仅次于广东,全国第二。
浙江2018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598亿,增长11.1%,全国第四。
可以看出两省的财政收入和GDP总量的排名是相符的,财政收入的质量都比较高。
那哪个政府富有呢?必然是江苏省政府,政府干什么都要用财政收入,教育,医疗,基建等等,所以政府越有钱,越能为百姓谋福利,腰杆越直,毕竟口袋鼓鼓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钱不办事的(手动滑稽)。
政府富裕很重要,但是人民的富裕更重要,就看看两省人民谁富有。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以看出,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江苏多7800元左右,按比例来说,就是比江苏多20%,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人均存款
2018年全年统计还没有出来,以2018年1-5月对比吧。
江苏,浙江的人均存款为169360元和196540元,浙江比江苏人均多2.7万左右,也说明浙江的老百姓确实比江苏的老百姓有钱,看完我表示我 拖了后腿 ,惭愧。
两省都是中国经济强省,江苏胜在经济总量,浙江胜在民富。作为江苏人,说实话,挺羡慕浙江人民的,但是也为身为江苏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你更喜欢江苏还是浙江呢?
最后由衷的希望江苏老百姓钱包越来越鼓,浙江经济总量不断新高,共同发展。
江苏是我国第二经济大省,人均GDP全国第一,但是要说谁更富,江苏还真比不过浙江。
江苏和浙江的产业结构有着明显区别,江苏是轻重工业兼备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民营经济,而浙江从一开始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也就是说,江苏虽然民营经济也很发达,但民营经济比重并远低于浙江,而且这当中外企还占有相当的份额。打个比方,如果江苏每100人当中有10个自己当老板的,那么浙江每100人中就有20个自己当老板的。所以直观点说就是浙江的“老板”占比更大,老板自己赚多少利润都是自己的,而打工者不论工作量多大,最终也只是奖金的变化。
此外强调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是要说明浙江和江苏企业的主要区别。江苏大企业多,GDP贡献比更高。浙江小微企业、批发零售、网商等占比远超江苏,而这些都不在GDP的统筹范围,所以尽管GDP贡献值低,但赚到口袋里的都是真金白银。这就是为什么江苏人均GDP第一,而浙江却是人均收入第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小康指数来看,浙江城市也存在一定的领先优势,十强当中独占四席,总体名次也处于领先。城市对位来看,杭州小康指数胜南京,宁波胜苏州,无锡胜嘉兴,绍兴胜常州。当然这仅仅是关乎资产净值和收入方面的对比,无关于综合实力以及城市体量。
江苏,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
2017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89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6.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8654.8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169.4亿元,增长8.2%。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29.3万人。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 GDP51768亿元(2017年),人均GDP83538.00元(2016年)
2017年,浙江新增城镇就业127.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1%,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广东、江苏成为“8万亿俱乐部”的两位成员。其中江苏,2017年GDP达到85900.9亿元。
排名第四的浙江,其经济总量虽然首次站上5万亿元台阶,达到51768亿元,但其与前三名相比依然相距较远。
江苏浙江谁更富?是一个炒不完的话题,争论无果的难题!在浙江和朋友们聊起这个话,浙江的朋友都说还是江苏好。在江苏和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江苏的朋友都说还是浙江富裕。可是在网上一定谁都不服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不用枯燥的渗水的数据对比,从现象来看结果。
富,是一个大的概念,分为国富家富人富。国富家不富不能算富,人富国不富也不能算富。由于两省发展的战略不同,浙江是“富民强省”,江苏是“强省富民”,字都一样,排序先后不同,都是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江苏靠乡镇企业的发家,浙江靠私营企业壮大,一个以集体经济为主,一个以个体经营为主,发展的模式不同,其结果就出现差别。江苏的集体公共事业,城镇建设,公路交通等等明显强于浙江,显示出国富的优越性。浙江个人的财富明显多于江苏,其它方面均落后江苏,造成浙江的老板爱到江苏去投资并安家。各有各的优势和强项,所以才会造成相互羡慕,相互夸奖,所以说谈富,不能就事钱论钱,要把国富家富人富联系起来衡量,究竟是大河先满好,还是小河先满有利,在下一个发展大潮中,大家视目以待!
我反对比较两个地方的穷与富!如果确实想引导读者对比穷与富,可以对比个人和具体的家庭。您说浙江有多少财富呢?西湖值多少钱,雁荡山值多少钱,普陀寺值多少钱呢,近海渔业资源值多少钱呢?同样也不好评估江苏的矿藏资源值多少钱。要说真非要评估中国哪个省区的穷与富,感觉新疆矿藏富甲天下、西藏的水资源富甲天下、内蒙古的羊毛煤矿稀土天然气也是名列前茅!真是地大物博、人少财富多。那些做点家电、加工点食品、做点服装鞋帽的省区,跟这些省区巨大的绵绵不绝的财富比起来,感觉自己都认为不值一提!
江浙素来并称,但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典型代表当然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中政府强势主导 社会 经济生活的态势更显著,温州模式里则是民众创业热情高而且流动性更强,这就导致两省在富裕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综合来讲,江苏的政府要比浙江的政府要富,这个可以从财政收入的数据上反映出来,比如我所在的昆山市,2017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350亿,浙江没有任何一个县级市政府有此财力,但浙江在居民的人均可分配收入上要高于江苏,民富指标多年来一直压着江苏,所以江苏政府富裕,在城市建设面貌, 社会 管理能力上就要强于浙江,浙江居民富裕,浙江农村建的房子普遍就要比江苏农村高,大,洋。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两省的富裕问题,就是江苏赢了面子,浙江赢了里子,中国人很讲究面子,但也就很看重里子,当面子与里子都能兼具的时候,伟大的中国梦也就快实现了。
最近几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陆续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中国前10强城市的排名也逐渐清晰。
其中,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在全国城市中稳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广州成为“2万亿俱乐部”成员,这四座城市的经济总量破10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8。
可现在,中国正在告别“唯GDP论”的时代,GDP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呢?
北上广深经济总量占全国1/8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相继公布本地区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成绩单”均已公布,
初步核算,北京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广州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
深圳预计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相加达到10.16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万亿元,也就是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1/8左右。
城市进化论发现,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已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而重庆和杭州尚未公布。统计如下:
如果把十强城市的2017年GDP数据相加(未公布的按2016年的数据计算),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到23.3%,对中国经济的分量可见一斑。
按照2016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天津以17885.39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在全国第五位。当年,天津经济增速为9.0%。但就在1月19日,天津公布全市经济数据,2017年GDP增长3.6%,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重庆只需在2017年GDP增速达到4.82%,就能超过天津。而重庆2017年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10.5%,因此,重庆坐上全国经济总量第五城的位置,基本没有悬念。
此外,2016年,排在第10位的杭州GDP为11313.72亿元,排在第11位的南京GDP为10503.02亿元。2017年,南京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0亿元左右。如果杭州完成2017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8%左右的目标,2017年GDP将突破1.2万亿元,不会被南京超过。
城市经济只看GDP吗?三组数据告诉你
GDP只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但是由于城市规模不同、人口数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在居民收入上的体现不同,因此,需要将GDP与其他数据相结合,才能看到一个城市更深层次的经济状况。
?经济密度
面积大的城市GDP不见得高,面积小的城市GDP不见得低。城市进化论(微信号:urban_evolution)使用“经济密度”这一指标,来测算这14个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
当引入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以后,14座万亿城市的排名座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深圳成为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第二名上海的4倍多;GDP排名第13位的无锡跃升到了经济密度第4,南京和苏州的排名也有所上升。看来,江苏这个面积不大的省份里,还真有不少“多产”的城市。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情况反映了一个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钱。抛开只比较绝对值的思路,这14个“超万亿”的城市中,每万人为政府贡献的财政收入情况到底怎么样?
这里,“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将2016年的总财政收入除以总人口,由于落户在一个城市的人不见得会为这个城市贡献财政收入,因此选取“常住人口”这项指标来测算人口。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南京也表现不俗,虽然在14个万亿城市中财政收入只排到了第11位,但是万人贡献财政收入则跃到了第六。总体上来看,北上深和来自江浙的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
赚了钱肯定要花,但花多少、怎么花,花完了兜里还剩多少,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在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指标:财政自给率。
财政自给率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预算内是亏空是盈余在这一指标下一目了然。因此,这个指标也能在一定情况下体现出一个城市发展是否健康。
统计发现,“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只有苏州、无锡、杭州三座城市。2015全年,14座城市中有13座的财政自给率是下降的;2016年,14座城市中有12座下降。更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16年,14个“GDP万亿”或“准万亿”城市,竟只有苏州和无锡的财政自给率能够在1以上。
老百姓的钱袋子
看完了政府的“钱袋子”,我们再来看看,今年“万亿GDP”朋友圈里的14座城市中,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由于2017年的相关数据还没有完全披露,我们只能将时间轴拉回到2016年,看看一年前的他们,在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两项指标上表现得怎么样。
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中,城市进化论没有找到苏州和无锡的“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这项指标。为了保证可比性,只能把剩下12座城市的此项指标拿来做对比。
▲2016年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6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上来看,北京和上海是绝对的老大老二。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在第二集团。
总体来看,这一指标和GDP的指标差异不算太大,但需要强调的是,指标因为是绝对值,还受到了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此外,要判断居民从GDP中获得了多少,就需要知道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比例越高,居民的获得感就越强:
▲2016年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排名(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部门)(注:由于深圳、天津两市公报中未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采用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GD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不过,一个城市发展得好坏,不能只靠GDP来衡量的,而是还要看效率、看质量。
来源财政部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非税收入29198亿元,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2781亿元,出口退税12154亿元,营业税11502亿元,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个人所得税10089亿元,契税4300亿元,土地增值税4212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034亿元,车辆购置税2674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256亿元,房产税2221亿元,印花税2209亿元,耕地占用税2029亿元,资源税951亿元,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870亿元,
财政增长低于GDP增长,有各种因素影响。一是是营改增,减税的影响,对服务业发达地区影响更大;二是从全国看,土地财政特色明显,受房地产影响,土地卖的少,这种富含财政收入的来源就减少;三是各地夯实收入,减少虚收空转,也会降低财政收入数据等。
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159552亿元,其中税收为115878亿元。
财政部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扩展资料:
2016年国家财政主要收入项目情况:
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4.个人所得税10089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受二手房交易活跃等带动,财产转让所得税增长30.7%。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2781亿元,同比增长2%;关税2603亿元,同比增长1.7%。分季度看,进口环节税收增幅分别为-9.3%、2.6%、6%、7.1%,逐季回升态势明显,主要是受部分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升等带动一般贸易进口逐步转降为升的影响。
6.出口退税12154亿元,同比下降5.5%。主要是2015年基数较高(同比增长13.3%)。
7.城市维护建设税4034亿元,同比增长3.8%。
8.车辆购置税2674亿元,同比下降4.2%。主要受2015年10月1日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性翘尾减收影响(1-9月车辆购置税下降10.8%,10-12月翘尾因素消失后增长17.5%)。
9.印花税2209亿元,同比下降35.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251亿元,同比下降51%。
10.资源税951亿元,同比下降8.1%。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受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等影响,契税4300亿元,同比增长10.3%;土地增值税4212亿元,同比增长9.9%。另外,房产税2221亿元,同比增长8.3%;耕地占用税2029亿元,同比下降3.3%;城镇土地使用税2256亿元,同比增长5.3%。
12.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税收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8.2%。
1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性减收较多。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近年来减税规模最大的政策措施;同时,清理涉企收费、扩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也带来一定减收。二是经济下行产生的滞后影响。与2015年相比,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一般贸易进口额、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增幅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也制约了财政收入增长。三是部分收入2015年基数较高,如金融业税收和部分非税收入等。
参考资料:人民网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159552亿元,延续增幅逐年回落走势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2016江苏财政收入和江苏省上半年财政收入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