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复工率全国第一,以及全国企业复工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日来,苏州各地企业正在有序复工,根据江苏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月16日,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已达84%,位居全省首位。继杭州开通全国首趟复工列车后,苏州政府紧随其后,正式官宣,将为集中返苏复工人员定制专列。
为有序推进苏州全市企业复工保障和防控工作,缓解企业生产经营招工困难、员工返苏交通不便等突出问题,苏州市将向疫情相对平稳、返苏员工相对集中的部分省市开通返苏复工专列。
专列开通时间和方向
拟根据企业需求,尽快开通专列,首批次专列拟定安徽省六安市、河南省商丘市方向。后续返苏复工专列开通的班次和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信息变化,及时会商交通、铁路等部门优化增减返苏复工专列将持续开通,视疫情防控进展和企业需求变化确定终止时间。
专列费用负担
首批次返苏复工专列开通费用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乘坐我市开通的返苏复工专列人员交通费由企业负责承担,市、县(区)两级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专列乘坐对象
返苏复工专列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原有节前返乡员工。
各市、县(区)抓紧对辖区内企业的返苏复工专列需求情况进行排摸,原则上出行时间需提前3-4天上报市企业复工保障和防控组。
3月10日电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倪虹10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从事建筑业生产的职工大概有5000万。截至3月8日,全国房屋和市政工程有19.25万个项目,复工的达到11.19万个,占58.15%。目前从全国看,因北方天气还比较冷,南方的复工率高,全国建筑行业复工率超过50%的大概有15个省份。
上汽大众官方消息,近日,上汽大众安亭、仪征、长沙、宁波等工厂相继复工复产,部分工厂已有新车下线
首家沪外工厂复工,1300名员工返岗
2月24日,上汽大众官方消息称,继2月21日安亭汽车二厂正式复工后,2月24日,位于江苏省的仪征工厂也按下开工键,成为上汽大众第一家复工复产的沪外工厂。
按照复工前的准备,仪征工厂展开复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仪征工厂在复工前,为其全体员工准备“复工须知”微信答题,以增强员工防疫意识;其物流团队结合各地供应商复产时间,进行物流准备工作,并在仪征市汽车园区为车辆开设绿色通道;就餐方面,按照“规定时间、规定人数”错峰就餐。
据了解,该工厂内,冲压、车身、尤其、总装车间已有序展开工作。在2月24日,车身车间值班长景荣荣称,各条生产线运转正常;总装车间QRK(过程质量控制)工长陈浩对员工表示,要确保复工首日生产目标完成。
在复工首日的生产情况方面,仪征工厂厂长程亮表示,目前约有1300名员工返岗工作,483台产品车下线,各生产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
除仪征工厂外,2月21日复工的上海安亭汽车二工厂也于24日下线首辆新车。
经销商复工效率低下,终端销售仍处困境
在终端销售方面,近日,为保障品牌经销商复工,上汽保险还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全国3000余家经销商门店试点疫情公众责任险。
然而,中车网了解到,2月24日前后,上汽大众的4S店仅有零星几家宣布恢复正常营业,多数仍采取线上销售的方式。其中,位于郑州的天顺成上汽大众4S店,原定于2月10日复工,现已改为2月25日,该店还告知其客户,任何业务需求均可线上预约。
2月2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按经销商复工调研的范围和样本,截至16时,对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进行了经销商节后复工情况当日调研,涵盖74家汽车经销商集团,涉及4S店共计4702家,综合复工效率14.83%,其中,员工复工率37.2%,销售效率8.0%,售后效率10.5%。
就2月份上半月车企具体销量来看,据乘联会数据,2月份第一周(1-9日)日均零售811台,第二周(10-16日)的零售达到日均4098台。此数据显示,终端销售虽不甚理想,但仍有起色。
#上汽大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月16日调度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明显高于2月底的162亿千瓦时,上升9.9%——3月以来我国发用电量的明显回升,成为复工复产提速的一个信号。
昨天,国家发改委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渐显现,一系列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别是后续还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很多支撑。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已达到去年正常水平,医药、化工、电子行业用电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钢铁、机械、纺织行业用电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近两个月来,尽管经济运行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但全国人民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都得到有力有效的保障,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位负责人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是可以承受的,特别是我国拥有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针对有外媒报道疫情加剧外资企业外迁的话题,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跟外国商会和很多跨国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到部分企业也出现了难以接到订单,或者接到订单也难以完成的情况,的确存在一些订单转移的问题。但是随着复工复产工作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在逐步打通,总体来讲形势在逐步好转。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也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因此企业的信心加快恢复。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近期也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加强生活物资调运、提升储备保障能力,持续做好全国特别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从全国面上看,粮油市场供需宽松,稻谷、小麦、食用油库存充足,蔬菜生产形势良好、供应总体有保障。”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从湖北省和武汉市等重点地区看,大米、面粉、食用油、猪肉等基本生活物资库存量可满足30天以上消费需求,加上备用货源,有条件保证群众基本生活。
价格方面,2月份CPI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蔬菜拉动,物价运行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当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了9.3%,蔬菜9.5%,二者对CPI环比涨幅拉动的比例合计达到了92%。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物价涨幅有望回落,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记者 曹政)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苏复工率全国第一,大量人员尚未返程江苏复工率全国第一,各地用工缺口巨大。各城市纷纷出台补贴政策,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稳定扩大就业。从目前各省份企业复工公开数据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规上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0%,企业生产经营正有序恢复。
节后累计客运量同比下降超80%
疫情影响下,节后返程高峰迟迟未开启。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节后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旅客运输量累计同比降幅超80%,返程总人数较往年大打折扣。
具体来看,大年初六(1月30日)与元宵节后全国客运量迎来两个小高峰,随后单日客运量逐渐下滑,直至上周末迎来返程客流拐点。2月14日至2月22日,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17亿人次,每日客流量均实现环比增长,日均增速2%。单日客运量同比降幅逐渐收窄至80%以内,返程速度逐渐加快。
重点城市城内出行恢复率仍不足50%
随着湖北省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经济、商业、娱乐生活渐渐回暖。截至当前,包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在内的全国近半数省(区、市)的景区有序开放,各地商场陆续恢复营业。
数据宝根据上周各工作日城内出行强度指数与去年同期的比值计算全国12个重点城市的出行恢复率(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结果显示,除长沙外,其余11个城市上周的出行强度均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长沙、上海和重庆的出行恢复率在12个城市中居前,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53%、49%和47%。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出行恢复率最低,仅为去年同期的38%,北上广的出行恢复率均已超过40%。
12个重点城市中,西安和郑州出行强度最弱,出行恢复率不足去年同期的30%,西安的城内出行指数仅为去年同期的25%。
从城内出行强度的绝对值来看,各大城市上周的出行指数环比均有较大程度的上涨。深圳上周的市内出行强度指数较前周增长了40%,从变动趋势来看,周预期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珠三角、长三角复工率超70%
虽然返程人数与去年相比仍处低位,但各地复工进程已经在加速推进。数据宝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全国已有超半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东部省市占据主流。
广东省规上企业复工率达82%,山东、福建和江苏省的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超过75%,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均超过70%。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复工率已超过75%,炼油行业复工率超60%,有色金属重点企业复工率达80%。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企业复工率28%,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41%,港口企业复工率65%,主要快递企业整体复工率66.7%。
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全国商贸流通业复工率也在不断上升,当前连锁超市开业率95%以上,大型品牌连锁快餐店开业率90%左右,连锁便利店开业率80%左右,全国80%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已经开门营业。
六大电厂日均耗煤比去年同期下降四成
发电量与工业生产有直接联系。上周一至周五,浙电、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华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40.27万吨,较前一周增长6.7%,单日耗煤量2月以来首次突破40万吨,表明工业生产逐步呈现回暖迹象。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全国发电、用电量依然偏低。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较去年同期(农历,下同)减少42.17%;大年初七(1月31日)以来的累计耗煤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3.63%。工业生产完全恢复尚待时日。
专机专列上演“包邮”抢人
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较大的地区,紧锣密鼓的开工速度和相对迟缓的返程进度造成了节后大量的用工缺口。各地硬核复工政策陆续出台,“抢人大战”一触即燃。
浙江打响了“包邮”抢人第一枪。2月16、17两日,杭州政府包下三列高铁,迎接来自贵州、河南、四川三地的上千名复工人员免费返杭。2月16日,浙江省嘉善县包机搭载154名企业返岗员工从四川广元机场返程。同日,义乌派出大巴前往云南、贵州、安徽等地,安全接回企业复工人员。
继浙江后,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包邮接人”模式接连开启,累计从云南、四川、甘肃、广西等地陆续接回数千名返工人员。除政府外,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也加入了包机接员工返岗的大军。2月21日,美的集团包机运送205名员工从重庆返回广州,格兰仕包机运送130余名员工从南宁机场返粤。
为支持企业复产,南航、东航、厦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相继推出了复工定制包机服务。以东航为例,截至2月19日,已有多个企业和团体与东航确定60个国内外包机的意向,预计出行人数约8000人。
沿海地区多城上演“红包”抢人
除接人外,各地更是出台了吸引眼球的复工补贴政策,包括报销、送钱、落户加分等。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用工缺口大又“不差钱”的地区成为了“红包抢人”的主力军。从具体政策来看,对企业招聘按人补贴、对返程人员报销路费、承担企业部分包车费用等成了最常见的“红包”内容。
湖州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资金;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企业统一组织市外员工包车返回的,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
义乌市规定初次到义乌的求职人员可享受三天免费食宿;市政府全额补助企业接送员工产生的包车费用;全额补贴企业员工车票费用等。
南京市对符合《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中落户申请条件的复工复产企业来宁返宁员工,给予一次性落户积分12分的奖励,并对落户事项加快办理。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近日,31省份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出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上半年,6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前三甲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广东以49234.2亿元领跑。从经济增速来看,16个省份实现正增长,中西部省份占据13席,西藏以5.1%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经济复苏离不开投资、消费和出口。进入二季度,三大需求明显回暖,共同拉动各地区经济增长。GDP增速前两名的西藏和新疆,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以“两位数”领跑全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前两位的安徽和江西,其GDP也实现了正增长。
GDP:16个省份正增长 中西部省份占13席
从经济总量来看,前三甲仍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广东以49234.2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上半年,6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19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从经济增速来看,16个省份上半年GDP实现正增长,比一季度增加15个。其中,中西部省份占据13席,7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1%。西藏以5.1%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新疆第二,增速为3.3%。
东三省中,吉林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最好,GDP增速由一季度的-6.6%回升至-0.4%,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远高于黑龙江(-4.9%)和辽宁(-3.9%)。
湖北由于受到疫情最严重冲击,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9.3%,全国最低。但随着城市解封,复工复产有序加快推进,湖北经济展现出了强劲后劲,上半年经济增速回升幅度在31个省份中最大,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
解读: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渐趋常态
记者梳理发现,在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19个省份中,经济增速为正的有10个省份,增速超过1%的仅湖南一省。其余6个增速超过1%的省份均位于总量榜单的后半段。
分析原因,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认为,疫情冲击是最主要因素,经济增速表现更好的省份普遍受到疫情冲击较小。体量更大、结构更优的省份,由于门店、餐饮、影剧院等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更高的服务业受到重创,影响到整体经济数据表现,疫情后仍需一段时间恢复。
“不过,这个情况会逐渐收敛,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表现会逐渐接近常规状态。”贾康说。
贾康认为,从上半年各地情况来看,经济回升的速度整体符合预期。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已经从一季度的1个增加到16个,这说明一季度的负增长只是多种因素叠加下的一个短期现象。
目前,短期冲击的主浪已经过去,可以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2020年经济运行由“前低”转入“后高”是必然趋势。长远来看,虽然从短期到中长期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的判断,是实实在在有客观依据的。
消费:31省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为负值
反映消费情况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半年仍然为负,同比下降11.4%。不过,降幅在持续收窄,6月单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
分省份看,31个省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为负值,湖北同比下降34.1%,黑龙江、天津、吉林分别同比下降22.7%、21.7%和20%。此外,呈两位数下降的省份还有12个。安徽、江西、福建分别下降3.5%、4.2%和5.4%,表现最好。
不过,从月度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复苏的暖意。安徽二季度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一季度下降11.9%转为增长5.1%,其中4月、5月、6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12%和7.9%。安徽省统计局表示,消费市场已经逐步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江西6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分别比4月,5月提高5.4和7.8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回暖的态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2.7%,仅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读:小范围疫情反复对消费影响不大
新消费逆势上扬,为消费稳步回升提供支撑。
安徽上半年限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7%,比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58.8%,加快15.6个百分点。
江西上半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38.27亿元,增长34.7%,比限上单位零售额增幅高36.6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0.0%,比上年同期提高 3.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传统聚集性消费随着防控限制有序放宽也在稳步回升。
据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供的数据,截止到7月中旬,零售各业态限额以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6%,餐饮和夜市继续回升。全国乡村 旅游 复工复产率整体达90%,影院复工率由7月20日8.1%上升至7月26日的46.5%,复工一周以来累计总票房约1.13亿元,达到去年同期的约9.84%。
具体措施方面,北京近日重启“消费季”活动,多地再次发放消费券。此外, 汽车 消费也有多项政策加持。
连平认为,虽然7月份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范围疫情反复,但对 社会 消费品零售的增长总体影响不大。聚集性消费的恢复可能提升消费整体反弹力度,7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或将由负转正。
房地产:多数省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于去年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楼市低迷。至6月,相关指标才出现回升暖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由降转升”,同比增长1.9%,而1—5月份为下降0.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6%,增速加快2.6个百分点。
在已经公布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28个省份中,湖北、海南、天津、辽宁四省份增速为负,分别为-38.3%、-10.2%、-6.3%和-0.6%,西藏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则高达56.1%,全国居首,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还有宁夏、吉林和云南。
除湖北因受疫情冲击严重,数据异于往常外,西藏继续保持总量不大、但增速居首的既往趋势;海南依然是除湖北外,房地产投资增速最低的省份。其余省份增速波动较平稳,整体略低于去年同期。
“房地产是否会成为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的抓手”,这一在疫后初期曾被热议的话题已经有了答案。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也提出,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
解读:房地产不是主力军,也不会过度萎缩
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调控政策保持了一定差异性,7月收紧的城市包括深圳、宁波、南京、东莞等地,而长春等地则逐步放松限购政策。
“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如何理解房地产在本轮经济恢复中的作用?在余淼杰看来,房地产不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也不会过度萎缩,而是在本轮经济恢复中发挥拉动经济的正向作用。
连平也认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尽管尚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某些局部地区存在价格上涨较快的状况,但从全局看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平缓。
分析后势,连平认为,总的来看,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恢复,房地产今年到明年正是处于一个短周期上升的阶段,加上经济复苏推进和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可期。
具体看,由于宏观政策基调仍处于逆周期调节阶段,在坚持“因城施策”的基调下,预计房产销售下半年跌幅将逐步收窄,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则在土地购置增长、融资环境相对友好的推动下持续走升。局部地区政策收紧,房价涨幅总体可控。
投资: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比1至5月份增加8个。从数据来看,GDP增速前两名的西藏和新疆,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以“两位数”领跑全国。
上半年,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反映消费情况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但下滑幅度仍然达到2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判断,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下降,出口呈现持平或缓慢增长态势,拉升作用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全年有一个较温和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有效投资。
贾康也认为,消费确实是包括投资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资,消费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
解读:“两新一重”为稳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结构呈现新特点,地方投资正加速流向“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高技术产业。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词,宏观政策为“两新一重”蓄力。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用于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余淼杰认为,“两新一重”将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预计拉动投资1.2万亿元左右。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上下游相关产业都会产生明显拉升,为这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编辑 陈思 校对 柳宝庆
关于江苏复工率全国第一和全国企业复工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