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江苏桃花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姑苏桃花源小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其中还有图片等
桃源镇,又称桃花源,位于苏州吴江西南部地区,是江苏省最南端嵌入浙江北部形似等腰三角形江苏桃花源的地带,南面与浙江桐乡市乌镇隔河相望,东面则与浙江嘉兴市秀州区毗邻,西面则与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接壤,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历史上曾是2省(江苏、浙江)3府(苏州、湖州、嘉兴)4县(吴江、震泽、乌程、由拳)错壤之地。全镇周边界线总长56.5公里,其中与浙江江苏桃花源的交界线达32公里,镇域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
桃源镇历史悠久。据境内广福村无字圩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有吴越征战时留下的“吴王离宫”、“集贤馆”、“战船港”等遗址。西汉初,与司马相如、枚乘齐名的严忌,死后葬于现铜罗东的枫潭之中,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没于水,崇祯四年(1631年)重筑,故铜罗又称“严墓”。此外,桃源镇内还有元末明初沈万三老家沈庄村及沈庄漾、陶墩、天亮浜等相关的很多故事。
元末兵部侍郎戴敬本曾弃职隐居于此,并留下江苏桃花源了“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联,桃源也因此而得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桃源。“地接湖滨游笠泽,境疑世外隐桃源。”“问讯进渔家,欲访桃源扶杖过;津梁邻古寺,闲来竹里听钟声。”桃源方言温婉柔和,通用吴地官话。
世外桃源,桃花源景色秀美,才子佳人出桃源。也有自古“桃源出美女”一说,自古苏州出美女,苏州佳丽数桃源,古代桃源美女有:谢秋水,宋阿紫,沙九畹,白牡丹等等, 乾隆《四库存全书》载:“前宫、后宫、西宫在吴江县桃源沈张湖(即今桃源沈庄漾)之西,皆吴王夫差离宫也,今村名犹存,沿其旧”。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吴江县续志》有“十五都去县治西南一百一十里,雷村、歜村、竹里、章奥、西宫、算墟;十六都去县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新陈、集贤、前宫、后宫”的确切记载,这里所说前宫、后宫、西宫的建造地点,在今桃源镇后村和西亭一带。
桃源之地,春秋时为吴越争战接壤之地,先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国平定楚国江南地区,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领26县(其中包括吴县、乌程县、由奉县)。二十六年,秦灭6国,分全国为36郡,会稽郡不变,桃源之地属之。自此至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江置县。
《吴江县志》吴江之地古属吴,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始设吴县,由拳县(三国吴称嘉兴)。自此至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江之地南属嘉兴,北隶吴县”。照此说法,桃源列入“南属嘉兴”(由拳县)范围。清乾隆十二年(1742年)《吴江县志》和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震泽县志》等志书就吴江置县时的记载:“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缪割吴县南地置吴江县,《吴越备史》,按《嘉兴府志》亦载此事,而又云分嘉兴之北境与焉。潘柽章《松陵献集》云,严墓旧属秀州,则严墓以南地当即嘉兴北境分入吴江者也,今与秀水县接界”。这一说法与新编《吴江县志》“南属嘉兴”的记述基本相符,这是桃源之地的“严墓及其以南之地”自秦至唐初属嘉兴(由拳县)的记载。但还有平望以西、以南之地(包括桃源之地)在吴江置县前归属乌程县的说法: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卢熊的《苏州府志》称:“平望驿在县南四十五里、唐属吴兴郡。开元(713—741年)末始隶苏州吴县,西至浔溪(即南浔)五十余里,与乌程分界”。按《吴兴统记》:“开元二十八年苏州耆老百姓耻州境深远,请于刺史吴从众,割太湖洞庭之三乡与吴兴换焉”。又云“官河从平望驿北矣,县界南二里二百五十步,南至嘉兴县界长二十六里,淤淀岁久,转运俱难。元和五年,湖州刺史范传正奉敕厘开,又拔入苏州”。清乾隆时《吴江县志》、《震泽县志》也有如此记载:“自秦至唐初、松陵地属吴县,平望地属乌程,开元末吴乃割太湖洞庭三乡易乌程之平望,而平望亦属吴。”从上述志书记载分析,平望驿以西、以南地,在划归吴县前,属乌程县,其中,平望官河以西至浔溪五十余里在开元末(740年)始隶苏州吴县;平望驿站以南地则在湖州刺史范传正疏通运河后(810年)拔入苏州。其它志书,包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震泽镇志》以及《归安县志· 地域》。在确定平望驿以西、以南地“自秦至唐初属乌程”的同时,在清·同治《湖州府志》的记载中:“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东迁县的东境至平望官河(即今江南老运河),北境则有东西两洞庭山并获塘直北诸溇港,南境直至新市、乌镇、双林、琏市、含山,西境在湖州府城东二十八里,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东迁重新并入乌程”。根据东迁县境的“东境直至平望官河,南境直至乌镇”的记载,桃源之地包括在内,这是桃源自秦至唐初属乌程的记载,在开元末,平望易地后,桃源归属吴县。据《乌镇志》载,“始皇帝统一中国,废分封,建郡县,镇属会稽郡,裂车溪(今乌镇市河)之间,西属乌程,东属由拳,乌青始析”。“明宣德五年,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乌镇仍属乌程县隶湖州府,至清不变”。“民国19年(1930年),县以下设区,青镇属桐乡县青炉区,乌镇属吴兴县第四区”,直到“1950年5月,乌青两镇始合并,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专区”。这些记述,一方面说明设在车溪两岸的乌、青两镇自秦到新中国成立2170多年间始终两县分治。二是乌、青二镇是以自然界限——河流(车溪)为界线来划分。
同样以河流为界,桃源与原属由拳县的青镇接界及与原属乌程县的乌镇接界,这二部分土地中间也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就是紫荇塘,紫荇塘的南端接通现乌镇的市河---车溪。“严墓以南地”,江苏桃花源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以严墓市河为界,西通大德塘,东接三官荡、严墓塘一线以南的地区,它最为明显的界限是:东边以烂溪塘为界,与浙江交界(即与过去属于由拳县的青镇和秀水县接界),它的西面以紫荇塘为界,这块区域加上严墓市河北面的过去称为严墓镇北街的镇区,即为过去由拳县属地。
再从其它一些地方去考证: 1、地处桃源镇西北方向的陶墩村假字圩,有1条从光船湾到夏沙斗、南北长约400米的分省墐,墐东为江苏地界,墐西为浙江省湖州市(即过去乌程县)地界,形成了二省同治一圩及脚踏二省的景观;2、同样地处镇西的梵香村,在拑字圩上有一个叫张孟斗的小村庄,现居住着5户浙江籍农户和8户江苏籍农户,且不同省籍的农户交错相邻,江苏桃花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以来接受两省分治;3、梵香村的北扇圩与浙江省农村也仅一兜相隔,兜口土地接壤;4、地处镇西南的广福村北旷圩,与浙江湖州市的三民乡兴隆村同治一圩;5、原青云镇漾西村(现梵香村)还有8户农户,在1958年5月14日划入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6、横泾港以南乌镇正是过去东迁县境“南直至乌镇”的属地。桃源过去与乌程县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宋《吴地后集》载,“后梁开平三年,吴江建县,辖五乡”,桃源属澄源乡辖。“宋置七乡,景德三年,有四乡”,桃源仍属澄源乡辖。直至明弘治元年(1488年),吴江全县分6乡,桃源领五都(十三都、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和十七都,其中包括附近的浙江部分地区和南麻部分地区)。(现在吴江境内有七都和八都)。清雍正四年(1726年)吴江分县,桃源属震泽县辖。清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区域自治,桃源属震泽县严墓镇辖。民国元年(1912年),吴江、震泽二县合并,下设市乡,桃源属严墓市辖。民国18年(1929年)调整区划,县以下设区,桃源属严墓区辖。直至解放后的1957年10月全县撤区并乡,桃源之地划分为桃源、青云、铜罗3个乡,后又撤乡建镇,至今又合并成桃源镇。
素以“服装酿酒苗木名镇”著称的吴江市桃源镇,位于江苏省南大门,江、浙、沪二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镇南和镇西分别紧连历史文化名镇乌镇和南浔镇,桃源镇域面积90.6平方公里,镇域内公路四通八达,镇北与318国道和沪苏浙高速公路相接,镇南与320国道和申嘉湖高速公路以及沪杭高速公路相连,镇东与苏嘉高速公路贯通,从镇区到苏州、杭州、上海均在一个多小时,交通便捷,人脉畅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几年来,三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桃源镇已成为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桃源镇历史文化悠久,钟灵敏秀,人杰地灵,有“自古才子佳人出桃源”的美誉。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发掘于境内广福村。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曾在境内仙南、西亭一带大兴土木建造行宫、开掘隐藏战船的港湾72条;东汉时期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的杰出辞赋家忌早已蜚声华夏文坛;元朝兵部侍郎戴敬本曾弃职隐居于此,留下了”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名聊,桃源镇也因此而命名。桃源镇内还有元末明初沈万三老家沈庄村及沈庄漾。
改革开放以来,桃源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工业经济已形成了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容器包装、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服装和纺织是桃源的支柱产业,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全镇拥有1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酿酒是桃源古老的传统产业,全镇拥有颇具规模的酒厂近40家,年产黄酒10万余吨,占全国黄酒总销售量的十分之一,成为全国黄酒第二大集中生产基地。苗木生产是桃源特色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凸现,目前全镇种植面积3万余亩,种植品种100余种,连绵成片的苗木培育基地在华东平原堪称绝无仅有,形成了江南水乡巨大而独特的天然“氧吧”,成为装点大都市的绿色源泉。桃源镇特色产业的逐步做强,带动了工业群体迅猛崛起,电子、电缆、皮件、箱包、机械、化工、仿古工艺等生产行业优势明显,产品畅销国内,远销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及港澳地区,身手客户欢迎。全镇拥有注册6亿元,总资产达100多亿元的“东方国际集团”,年生产能力达12000吨的中国最大的缝纫纱线生产基地“春宇纺织”,年生产22万吨实用酒精,生产规模全国排名第二的“恒祥酒精”等大中型企业。
“地接湖滨游笠泽,境疑世外隐桃源”。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桃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投资环境赢得了海内外创业者的青睐,诚信好客的桃源人一贯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宗旨,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考察合作,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灿烂的锦绣前程。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八个可能的地点:
一、湖南常德桃花源
这处桃花源是离传说最近的一个。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开篇就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桃花源就在武陵,但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武陵郡和武陵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从西汉时期设置到唐朝止,存续了了960年,其所辖地区,后改为常德路、常德府,而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就在这段时间 内,因此今天的湖南常德被很多人认为是《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桃花源位于常德的桃源县,这里南临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武陵山中还有一个桃源观,始建于西晋,到北宋时香火极盛,历代文人墨客都纷纷到处泼墨,成为我国的道教圣地。
春天的桃花源桃花遍野,绿茵红飞,走进桃花源,就像走进了一首瑰丽的画卷,能真正感受到《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这里还是《辞海》《词源》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
坐标: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镇。
二、重庆酉阳桃花源
酉阳是重庆下辖的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相邻,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就是这个县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语。
酉阳桃花源被专家评价为最像陶渊明散文意境的一个。这里有山、有水、有溶洞、有良田、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这里的桃花灿然绽放,仿佛真是远离了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的感觉。
太古洞,又被称为“桃源秘径”,长度约有3公里,这里有曲折的廊道,险峻的峡谷,幽深的地下河,洞内还有宽敞的大厅和五彩缤纷的钟乳石。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有一群咸阳儒生,逃到了酉阳,从此与世隔绝,在这里生息繁衍,过起了隐居生活。
酉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酉阳过去的土司衙门,现在见到的古城是在原来基础上复建,古城内客栈、酒肆林立,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伫立在青石板街两旁,酉阳800年州府的恢宏气势依稀可见。
坐标: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路232号。
三、江西庐山桃花源
庐山桃花源是庐山最长的峡谷,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康王避秦乱而藏身于此,又被称为康王谷,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全长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 美称, 这里青山叠翠,风景如画,有着极美的田园风光,当地的专家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花源的创作原型。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众多人文景观,有陶渊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历代名家咏康王谷的大量诗文和摩岩石刻,峡谷的东边还有陶渊明的故居,峡谷西边还有陶渊明古墓,全国称桃花源的地方不少,但有陶渊明墓的唯有这里。
坐标:江西九江市庐山市国道105东侧。
四、湖北竹山武陵峡桃花源
竹山县的历史渊源也注定了这里也是陶渊明桃花源散文原型的热门地点之一,因为这里历史上就是武陵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朝置武陵县,也就是今天的竹山县,属汉中郡,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因为说竹山桃花源就在竹山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竹山武陵峡桃花源位于官渡镇,巴山东麓与秦岭交界处,号称华中原生态第一峡,大自然赋予了其迷人的风韵,峡内峰峦叠嶂,雄峻险秀,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还有大型溶洞群,飞泉流瀑,九曲回肠,蔚为壮观,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武陵峡桃花源现在已经是国家规划的5A级生态旅游区,景区里有狮子山、藏龙洞、鲁班峡、仙人洞、登天门、女王寨堡、密谷地缝等景观,峡内还有两处古老的田园村落。
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过着与世隔绝,淳朴自然的农耕生活,有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散文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坐标: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桃源村。
五、安徽黟县赤岭村桃花源
赤岭村位于黟县碧阳镇,这里距离著名的西递、宏村只有十几公里,过去的赤岭村又叫陶村,是因为有了陶姓的入住。
有史料证明,居住在这里的陶氏族系是陶渊明的次子陶俟的后人,他们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已经在这里悠闲自在地生活了千年之久,现村中仍保留着《陶氏宗谱》、故居、陶氏祖坟、陶岭古驿道、陶氏宗祠等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五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村落掩映在古树群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长卷,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极其吻合,活脱脱一个陶公笔下的今日版的桃花源。
坐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赤岭村。
六、河南南阳内乡县桃花源
南阳桃花源坐落于宝天曼南麓玉屏山的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山势险峻,植被茂密,封闭性好,与世隔绝,桃花源内山顶高处有一片面积近百亩的盆地。
这里居住着十小户人家,三十多口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朝历代没有受到官匪盗侵扰,居民纯朴和谐,夜不闭户,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景区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几个景区组成,沿桃花溪进入桃花谷,谷深3.5公里,可观赏景点十八处。每年三月,这里的桃花争妍斗奇,蔚为壮观,是难得一见的佳景。
景区内的天门瀑布落差108米,是南阳唯一的悬崖飞瀑。
坐标: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青杠树村。
七、江苏连云港桃花源
连云港桃花源位于连云区宿城乡,宿城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景色宜人。当年陶渊明曾在其诗《饮酒》中云:“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据地方史记载,这里的“东海隅”就是指宿城的高公岛,陶渊明在这里目睹了高公岛附近桃林夹岸、 芳草鲜美的情景,挥笔写下了千古美文《桃花源记》。还有传说,吴承恩当年醉游这里的船山水帘洞,而构思了《西游记》。
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里和外界几乎隔绝,只在虎口岭有一条路可以出入,这是一条千年古道,是当时进入宿城的唯一的道路,上了岭后极目远眺,宿城便在脚下,重峦叠嶂,山海相映,春季时节更桃花烂漫,美轮美奂。
在宿城的船山飞瀑附近还有一个叫陶庵的小村庄,相传这里就是陶渊明当年住的地方。
因为宿城的美景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国内文史界和连云港地区的学者,以及很多历代名人都支持这里就是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
坐标: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乡。
八、云南坝美桃花源
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令人神往,而在云南就有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这就是坝美村,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小村子。
“坝美”壮语的意思是“森林中的洞口”,这里的情景和陶渊明描述的何其相似,进入村子也需要乘船沿着小河,穿过一个几公里长的天然洞穴,河的两边虽然没有桃花,但却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除了洞口,眼前呈现的景象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那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坝美村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壮族村寨,四面环山,不通公路,因为交通阻隔,坝美村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很少和外界交流,直到上个世纪末,村子里的人们还沿用着古老的耕作方式和生活习俗,种田用木犁木耙,灌溉用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
今天的小村庄仍然还保持着从前的模样,环境仍然优美原生态,还保留着祭龙、祭祖、围鱼、对歌、龙垭歪、花糯米饭节、斗鸡等沿袭千百年的传统民俗。
坐标: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坝美村。
很多人认为湖南常德桃花源是离传说最近江苏桃花源的一个。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开篇就说:“晋太元中江苏桃花源,武陵人捕鱼为业”江苏桃花源,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桃花源就在武陵江苏桃花源,但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武陵郡和武陵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从西汉时期设置到唐朝止,存续了了960年,其所辖地区,后改为常德路、常德府,而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就在这段时间 内,因此今天的湖南常德被很多人认为是《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除此以外,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桃花源的原型的有重庆酉阳桃花源、江西庐山桃花源、湖北竹山武陵峡桃花源、安徽黟县赤岭村桃花源、河南南阳内乡县桃花源、江苏连云港桃花源、云南坝美桃花源。
关于江苏桃花源和姑苏桃花源小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