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前房,江苏湖景房

盐城房产 精选 2022-11-20 3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江苏前房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江苏湖景房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面部伤口多长构成轻伤2016年江苏

5.1.1 重伤一级

a植物生存状态。

b)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c)偏瘫、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小便失禁。

d)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重度)。

e)重度智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5.1.2 重伤二级

a)头皮缺损面积累计75.0cm以上。

b)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

e)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f)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h)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i)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j)外伤性脑脓肿。

k)外伤性脑动脉瘤,须手术治疗。

l)外伤性迟发性癫痫。

m)外伤性脑积水,须手术治疗。

n)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o)外伤性下丘脑综合征。

p)外伤性尿崩症。

q)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r)脊髓损伤致重度肛门失禁或者重度排尿障碍。

5.1.3 轻伤一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cm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4.0cm以上。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g)脊髓损伤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轻度)。

h)脊髓挫裂伤。

5.1.4 轻伤二级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以上。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以上。

d)颅骨骨折。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5.1.5 轻微伤

a)头部外伤后伴有神经症状。

b)头皮擦伤面积5.0cm以上;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

c)头皮创口或者瘢痕。

折叠面部、耳廓

5.2.1 重伤一级

a)容貌毁损(重度)。

5.2.2 重伤二级

a)面部条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条长度10.0cm以上,或者两条以上长度累计15.0cm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块面积6.0cm以上,或者两块以上面积累计10.0cm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显著色素异常,面积累计达面部30%。

d)一侧眼球萎缩或者缺失。

e)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2以上。

f)一侧眼睑重度外翻或者双侧眼睑中度外翻。

g)一侧上睑下垂完全覆盖瞳孔。

h)一侧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0.5cm以上。

i)一侧鼻泪管和内眦韧带断裂。

j)鼻部离断或者缺损30%以上。

k)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50%以上。

l)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3枚以上。

m)舌体离断或者缺损达舌系带。

n)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7枚以上。

o)损伤致张口困难Ⅲ度。

p)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大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q)容貌毁损(轻度)。

5.2.3 轻伤一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cm以上。

b)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4.0cm以上;多块面积累计7.0cm以上。

c)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面积累计30.0cm以上。

d)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4以上。

e)一侧眼睑中度外翻;双侧眼睑轻度外翻。

f)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超过1/2。

g)两处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侧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0.2cm以上。

h)双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i)一侧鼻泪管断裂;一侧内眦韧带断裂。

j)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30%以上。

k)鼻部离断或者缺损15%以上。

l)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1枚以上。

m)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n)损伤致张口困难Ⅱ度。

o)腮腺总导管完全断裂。

p)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2.4 轻伤二级

a)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b)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c)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d)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0cm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0cm以上。

e)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0cm以上。

f)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

g)眼睑缺损。

h)一侧眼睑轻度外翻。

i)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

j)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k)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l)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m)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

n)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

o)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

p)舌缺损。

q)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

r)腮腺、颌下腺或者舌下腺实质性损伤。

s)损伤致张口困难Ⅰ度。

t)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

u)颧骨骨折。

5.2.5 轻微伤

a)面部软组织创。

b)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c)面部皮肤擦伤,面积2.0cm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4.0cm以上。

d)眶内壁骨折。

e)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f)耳廓创。

g)鼻骨骨折;鼻出血。

h)上颌骨额突骨折。

i)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

j)牙齿脱落或者缺损;牙槽突骨折;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者Ⅲ度松动1枚以上。

折叠听器听力

5.3.1 重伤一级

a)双耳听力障碍(≥91dB HL)。

5.3.2 重伤二级

a)一耳听力障碍(≥91dB HL)。

b)一耳听力障碍(≥81dB HL),另一耳听力障碍(≥41dB HL)。

c)一耳听力障碍(≥81dB HL),伴同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

d)双耳听力障碍(≥61dB HL)。

e)双侧前庭平衡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5.3.3 轻伤一级

a)双耳听力障碍(≥41dB HL)。

b)双耳外耳道闭锁。

5.3.4 轻伤二级

a)外伤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

b)听骨骨折或者脱位;听骨链固定。

c)一耳听力障碍(≥41dB HL)。

d)一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伴同侧听力减退。

e)一耳外耳道横截面1/2以上狭窄。

5.3.5 轻微伤

a)外伤性鼓膜穿孔。

b)鼓室积血。

c)外伤后听力减退。

折叠视器视力

5.4.1 重伤一级

a)一眼眼球萎缩或者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

b)一眼视野完全缺损,另一眼视野半径20以下(视野有效值32%以下)。

c)双眼盲目4级。

5.4.2 重伤二级

a)一眼盲目3级。

b)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另一眼中度视力损害。

c)一眼视野半径10以下(视野有效值16%以下)。

d)双眼偏盲;双眼残留视野半径30以下(视野有效值48%以下)。

5.4.3 轻伤一级

a)外伤性青光眼,经治疗难以控制眼压。

b)一眼虹膜完全缺损。

c)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双眼中度视力损害。

d)一眼视野半径30以下(视野有效值48%以下);双眼视野半径50以下(视野有效值80%以下)。

5.4.4 轻伤二级

a)眼球穿通伤或者眼球破裂伤;前房出血须手术治疗;房角后退;虹膜根部离断或者虹膜缺损超过1个象限;睫状体脱离;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出血;外伤性黄斑裂孔;外伤性脉络膜脱离。

b)角膜斑翳或者血管翳;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低眼压;外伤性青光眼。

c)瞳孔括约肌损伤致瞳孔显著变形或者瞳孔散大(直径0.6cm以上)。

d)斜视;复视。

e)睑球粘连。

f)一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或者较伤前视力下降0.3以上);双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7以下(或者较伤前视力下降0.2以上);原单眼中度以上视力损害者,伤后视力降低一个级别。

g)一眼视野半径50以下(视野有效值80%以下)。

5.4.5 轻微伤

a)眼球损伤影响视力。

折叠颈部

5.5.1 重伤一级

a)颈部大血管破裂。

b)咽喉部广泛毁损,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者造口。

c)咽或者食管广泛毁损,进食完全依赖胃管或者造口。

5.5.2 重伤二级

a)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重度)。

b)甲状腺功能低下,药物依赖。

c)咽部、咽后区、喉或者气管穿孔。

d)咽喉或者颈部气管损伤,遗留呼吸困难(3级)。

e)咽或者食管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进流食)。

f)喉损伤遗留发声障碍(重度)。

g)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血管腔狭窄(50%以上)。

h)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血管腔狭窄(25%以上)。

i)颈前三角区增生瘢痕,面积累计30.0cm以上。

5.5.3 轻伤一级

a)颈前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6.0cm以上。

b)颈前三角区瘢痕,单块面积10.0cm以上;多块面积累计12.0cm以上。

c)咽喉部损伤遗留发声或者构音障碍。

d)咽或者食管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进半流食)。

e)颈总动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颈外动脉血栓形成;椎动脉血栓形成。

5.5.4 轻伤二级

a)颈前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5.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b)颈前部瘢痕,单块面积4.0cm以上,或者两块以上面积累计6.0cm以上。

c)甲状腺挫裂伤。

d)咽喉软骨骨折。

e)喉或者气管损伤。

f)舌骨骨折。

g)膈神经损伤。

h)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

5.5.5 轻微伤

a)颈部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 以上。

b)颈部擦伤面积4.0cm以上。

c)颈部挫伤面积2.0cm以上。

d)颈部划伤长度5.0cm以上。

折叠胸部损

5.6.1 重伤一级

a)心脏损伤,遗留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

b)肺损伤致一侧全肺切除或者双肺三肺叶切除。

5.6.2 重伤二级

a)心脏损伤,遗留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I级)。

b)心脏破裂;心包破裂。

c)女性双侧乳房损伤,完全丧失哺乳功能;女性一侧乳房大部分缺失。

d)纵隔血肿或者气肿,须手术治疗。

e)气管或者支气管破裂,须手术治疗。

f)肺破裂,须手术治疗。

g)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70%以上,或者双侧肺萎陷均在50%以上。

h)食管穿孔或者全层破裂,须手术治疗。

i)脓胸或者肺脓肿;乳糜胸;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胸膜瘘;食管支气管瘘。

j)胸腔大血管破裂。

k)膈肌破裂。

5.6.3 轻伤一级

a)心脏挫伤致心包积血。

b)女性一侧乳房损伤,丧失哺乳功能。

c)肋骨骨折6处以上。

d)纵隔血肿;纵隔气肿。

e)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30%以上,或者双侧肺萎陷均在20%以上。

f)食管挫裂伤。

5.6.4 轻伤二级

a)女性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者乳腺导管损伤。

b)肋骨骨折2处以上。

c)胸骨骨折;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

d)胸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

e)胸部损伤,致皮下气肿1周不能自行吸收。

f)胸腔积血;胸腔积气。

g)胸壁穿透创。

h)胸部挤压出现窒息征象。

5.6.5 轻微伤

a)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

b)女性乳房擦挫伤。

折叠腹部

5.7.1 重伤一级

a)肝功能损害(重度)。

b)胃肠道损伤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依赖肠外营养。

c)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5.7.2 重伤二级

a)腹腔大血管破裂。

b)胃、肠、胆囊或者胆道全层破裂,须手术治疗。

c)肝、脾、胰或者肾破裂,须手术治疗。

d)输尿管损伤致尿外渗,须手术治疗。

e)腹部损伤致肠瘘或者尿瘘。

f)腹部损伤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者感染性休克。

g)肾周血肿或者肾包膜下血肿,须手术治疗。

h)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i)肾损伤致肾性高血压。

j)外伤性肾积水;外伤性肾动脉瘤;外伤性肾动静脉瘘。

k)腹腔积血或者腹膜后血肿,须手术治疗。

5.7.3 轻伤一级

a)胃、肠、胆囊或者胆道非全层破裂。

b)肝包膜破裂;肝脏实质内血肿直径2.0cm以上。

c)脾包膜破裂;脾实质内血肿直径2.0cm以上。

d)胰腺包膜破裂。

e)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5.7.4 轻伤二级

a)胃、肠、胆囊或者胆道挫伤。

b)肝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c)脾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d)胰腺挫伤。

e)肾包膜下或者实质内出血。

f)肝功能损害(轻度)。

g)急性肾功能障碍(可恢复)。

h)腹腔积血或者腹膜后血肿。

i)腹壁穿透创。

5.7.5 轻微伤

a)外伤性血尿。

折叠盆部及会阴

5.8.1 重伤一级

a)阴茎及睾丸全部缺失。

b)子宫及卵巢全部缺失。

5.8.2 重伤二级

a)骨盆骨折畸形愈合,致双下肢相对长度相差5.0cm以上。

b)骨盆不稳定性骨折,须手术治疗。

c)直肠破裂,须手术治疗。

d)肛管损伤致大便失禁或者肛管重度狭窄,须手术治疗。

e)膀胱破裂,须手术治疗。

f)后尿道破裂,须手术治疗。

g)尿道损伤致重度狭窄。

h)损伤致早产或者死胎;损伤致胎盘早期剥离或者流产,合并轻度休克。

i)子宫破裂,须手术治疗。

j)卵巢或者输卵管破裂,须手术治疗。

k)阴道重度狭窄。

l)幼女阴道II度撕裂伤。

m)女性会阴或者阴道III度撕裂伤。

n)龟头缺失达冠状沟。

o)阴囊皮肤撕脱伤面积占阴囊皮肤面积50%以上。

p)双侧睾丸损伤,丧失生育能力。

q)双侧附睾或者输精管损伤,丧失生育能力。

r)直肠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直肠膀胱瘘。

s)重度排尿障碍。

5.8.3 轻伤一级

a)骨盆2处以上骨折;骨盆骨折畸形愈合;髋臼骨折。

b)前尿道破裂,须手术治疗。

c)输尿管狭窄。

d)一侧卵巢缺失或者萎缩。

e)阴道轻度狭窄。

f)龟头缺失1/2以上。

g)阴囊皮肤撕脱伤面积占阴囊皮肤面积30%以上。

h)一侧睾丸或者附睾缺失;一侧睾丸或者附睾萎缩。

5.8.4 轻伤二级

a)骨盆骨折。

b)直肠或者肛管挫裂伤。

c)一侧输尿管挫裂伤;膀胱挫裂伤;尿道挫裂伤。

d)子宫挫裂伤;一侧卵巢或者输卵管挫裂伤。

e)阴道撕裂伤。

f)女性外阴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0cm以上。

g)龟头部分缺损。

h)阴茎撕脱伤;阴茎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2.0cm以上;阴茎海绵体出血并形成硬结。

i)阴囊壁贯通创;阴囊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0cm以上;阴囊内积血,2周内未完全吸收。

j)一侧睾丸破裂、血肿、脱位或者扭转。

k)一侧输精管破裂。

l)轻度肛门失禁或者轻度肛门狭窄。

m)轻度排尿障碍。

n)外伤性难免流产;外伤性胎盘早剥。

5.8.5 轻微伤

a)会阴部软组织挫伤。

b)会阴创;阴囊创;阴茎创。

c)阴囊皮肤挫伤。

d)睾丸或者阴茎挫伤。

e)外伤性先兆流产。

折叠脊柱四肢

5.9.1 重伤一级

a)二肢以上离断或者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踝关节以上)。

b)二肢六大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5.9.2 重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强直畸形或者功能丧失50%以上。

b)臂丛神经干性或者束性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c)正中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d)桡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e)尺神经肘部以上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f)骶丛神经或者坐骨神经损伤,遗留肌瘫(肌力3级以下)。

g)股骨干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h)胫腓骨骨折缩短5.0cm以上、成角畸形30以上或者严重旋转畸形。

i)膝关节挛缩畸形屈曲30以上。

j)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遗留旋转不稳。

k)股骨颈骨折或者髋关节脱位,致股骨头坏死。

l)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或者假关节形成;四肢长骨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

m)一足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50%以上。

n)一足的第一趾和其余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离断或者缺失4趾。

o)两足5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p)一足第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q)一足除第一趾外,任何三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5.9.3 轻伤一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

b)一节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以上;二节以上椎体骨折;三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骨折。

c)膝关节韧带断裂伴半月板破裂。

d)四肢长骨骨折畸形愈合。

e)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或者两处以上骨折。

f)四肢长骨骨折累及关节面。

g)股骨颈骨折未见股骨头坏死,已行假体置换。

h)骺板断裂。

i)一足离断或者缺失10%以上;足跟离断或者缺失20%以上。

j)一足的第一趾离断或者缺失;一足除第一趾外的任何二趾离断或者缺失。

k)三个以上足趾离断或者缺失。

l)除第一趾外任何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离断或者缺失。

m)肢体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5.0cm以上。

5.9.4 轻伤二级

a)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10%以上。

b)四肢重要神经损伤。

c)四肢重要血管破裂。

d)椎骨骨折或者脊椎脱位(尾椎脱位不影响功能的除外);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e)肢体大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破裂。

f)四肢长骨骨折;髌骨骨折。

g)骨骺分离。

h)损伤致肢体大关节脱位。

i)第一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除第一趾外,任何二趾缺失超过趾间关节;一趾缺失。

j)两节趾骨骨折;一节趾骨骨折合并一跖骨骨折。

k)两跖骨骨折或者一跖骨完全骨折;距骨、跟骨、骰骨、楔骨或者足舟骨骨折;跖跗关节脱位。

l)肢体皮肤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cm以上。

5.9.5 轻微伤

a)肢体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cm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b)肢体关节、肌腱或者韧带损伤。

c)骨挫伤。

d)足骨骨折。

e)外伤致趾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f)尾椎脱位。

折叠手

5.10.1 重伤一级

a)双手离断、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

5.10.2 重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36%。

b)一手拇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c)一手除拇指外,其余任何三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d)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超过指间关节。

e)一手示指和中指全部离断或者缺失。

f)一手除拇指外的任何三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3 轻伤一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16%。

b)一手拇指离断或者缺失未超过指间关节。

c)一手除拇指外的示指和中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远侧指间关节。

d)一手除拇指外的环指和小指离断或者缺失均超过近侧指间关节。

5.10.4 轻伤二级

a)手功能丧失累计达一手功能4%。

b)除拇指外的一个指节离断或者缺失。

c)两节指骨线性骨折或者一节指骨粉碎性骨折(不含第2至5指末节)。

d)舟骨骨折、月骨脱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5.10.5 轻微伤

a)手擦伤面积10.0cm以上或者挫伤面积6.0cm以上。

b)手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cm以上;刺伤深达肌层。

c)手关节或者肌腱损伤。

d)腕骨、掌骨或者指骨骨折。

e)外伤致指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

折叠体表

5.11.1 重伤二级

a)挫伤面积累计达体表面积30%。

b)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0cm以上。

5.11.2 轻伤一级

a)挫伤面积累计达体表面积10%。

b)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40.0cm以上。

c)撕脱伤面积100.0cm以上。

d)皮肤缺损30.0cm以上。

5.11.3 轻伤二级

a)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6%。

b)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cm以上。

c)撕脱伤面积50.0cm以上。

d)皮肤缺损6.0cm以上。

5.11.4 轻微伤

a)擦伤面积20.0cm以上或者挫伤面积15.0cm以上。

b)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cm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c)咬伤致皮肤破损。

折叠其他

5.12.1 重伤一级

a)深II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70%或者III面积达30%。

5.12.2 重伤二级

a)II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30%或者III面积达10%;面积低于上述程度但合并吸入有毒气体中毒或者严重呼吸道烧烫伤。

b)枪弹创,创道长度累计180.0cm。

c)各种损伤引起脑水肿(脑肿胀),脑疝形成。

d)各种损伤引起休克(中度)。

e)挤压综合征(II级)。

f)损伤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完全型)。

g)各种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

h)电击伤(II)。

i)溺水(中度)。

j)脑内异物存留;心脏异物存留。

k)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重度)。

5.12.3 轻伤一级

a)II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20%或者III面积达5%。

b)损伤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不完全型)。

c)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中度)。

5.12.4 轻伤二级

a)II以上烧烫伤面积达体表面积5%或者III面积达0.5%。

b)呼吸道烧伤。

c)挤压综合征(I级)。

d)电击伤(Ⅰ)。

e)溺水(轻度)。

f)各种损伤引起休克(轻度)。

g)呼吸功能障碍,出现窒息征象。

h)面部异物存留;眶内异物存留;鼻窦异物存留。

i)胸腔内异物存留;腹腔内异物存留;盆腔内异物存留。

j)深部组织内异物存留。

k)骨折内固定物损坏需要手术更换或者修复。

l)各种置入式假体装置损坏需要手术更换或者修复。

m)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轻度)。

5.12.5 轻微伤

a)身体各部位骨皮质的砍(刺)痕;轻微撕脱性骨折,无功能障碍。

b)面部Ⅰ烧烫伤面积10.0cm以上;浅II烧烫伤。

c)颈部Ⅰ烧烫伤面积15.0cm以上;浅II烧烫伤面积2.0cm以上。

d)体表Ⅰ烧烫伤面积20.0cm以上;浅II烧烫伤面积4.0cm以上;深II烧烫伤。

折叠编辑本段附则

6.1 伤后因其他原因死亡的个体,其生前损伤比照本标准相关条款综合鉴定。

6.2 未列入本标准中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比照本标准中的相应条款综合鉴定。

6.3 本标准所称的损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症等,均为内源性疾病,不宜鉴定损伤程度。

6.4 本标准未作具体规定的损伤,可以遵循损伤程度等级划分原则,比照本标准相近条款进行损伤程度鉴定。

6.5 盲管创、贯通创,其创道长度可视为皮肤创口长度,并参照皮肤创口长度相应条款鉴定损伤程度。

6.6 牙折包括冠折、根折和根冠折,冠折须暴露髓腔。

6.7 骨皮质的砍(刺)痕或者轻微撕脱性骨折(无功能障碍)的,不构成本标准所指的轻伤。

6.8 本标准所称大血管是指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外静脉。

6.9 本标准四肢大关节是指肩、肘、腕、髋、膝、踝等六大关节。

6.10 本标准四肢重要神经是指臂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等)和腰骶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等)。

6.11 本标准四肢重要血管是指与四肢重要神经伴行的同名动、静脉。

6.12 本标准幼女或者儿童是指年龄不满14周岁的个体。

6.13 本标准所称的假体是指植入体内替代组织器官功能的装置,如:颅骨修补材料、人工晶体、义眼座、固定义齿(种植牙)、阴茎假体、人工关节、起搏器、支架等,但可摘式义眼、义齿等除外。

6.14 移植器官损伤参照相应条款综合鉴定。

6.15 本标准所称组织器官包括再植或者再造成活的。

6.16 组织器官缺失是指损伤当时完全离体或者仅有少量皮肤和皮下组织相连,或者因损伤经手术切除的。器官离断(包括牙齿脱落),经再植、再造手术成功的,按损伤当时情形鉴定损伤程度。

6.17 对于两个部位以上同类损伤可以累加,比照相关部位数值规定高的条款进行评定。

6.18 本标准所涉及的体表损伤数值,0~6岁按50%计算,7~10岁按60%计算,11~14岁按80%计算。

6.19 本标准中出现的数字均含本数。

折叠编辑本段附录A

A.1 重伤一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遗留肢体严重残废或者重度容貌毁损;严重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A.2 重伤二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危及生命;遗留肢体残废或者轻度容貌毁损;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A.3 轻伤一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遗留组织器官结构、功能中度损害或者明显影响容貌。

A.4 轻伤二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遗留组织器官结构、功能轻度损害或者影响容貌。

A.5 轻微伤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A.6 等级限度

重伤二级是重伤的下限,与重伤一级相衔接,重伤一级的上限是致人死亡;轻伤二级是轻伤的下限,与轻伤一级相衔接,轻伤一级的上限与重伤二级相衔接;轻微伤的上限与轻伤二级相衔接,未达轻微伤标准的,不鉴定为轻微伤。

关于眼睛前房出血的问题

治法:半卧位,双眼包扎制动,镇静,止血(首选抗纤溶制剂如氨基己酸,禁用阿司匹林)

少量出血不散瞳不缩瞳,伴有虹膜刺激症状时散瞳,药物降眼压,必要时手术治疗。

一般利用注吸系统进行前房冲洗,固定血块建立灌注后用波切头切除。可试用组织型纤溶酶原(t-Pa)帮助切除血块

我建议您去检查一下眼底,外伤后一般会导致眼底视网膜水肿。密切观察。注意视力的变化!

眼药会根据角膜刮片培养的结果给予调整。不是用了抗生素就能管用的。

口服药没有什么作用。

眼部的炎症,还是要点眼药效果最好。全身用药通常达不到药物需要的浓度。浪费钱,起不到作用。

滴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涂红霉素眼膏,包扎。随后两天每天注射甘露醇注射液一瓶。复查时拆除纱布

眼外伤可以使用双碌芬酸钠滴眼液,毛果芸香滴眼液,三嶙酸苷二钠片,钴氨片,五维它口服

急求 陈旧性外伤型白内障是否属于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者

陈旧性外伤型白内障属于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者

治疗方案:

1.晶状体局限性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时江苏前房,可以观察江苏前房,无需特殊处理。

2.角膜裂伤与晶状体囊膜破裂、晶体皮质充满前房同时存在时江苏前房,清创缝合与白内障吸出可同时完成。

3.眼外伤有炎症反应时,应用激素等药物处理;等外伤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退后,行手术治疗。如果炎症无法控制,或眼压持续升高,应及时行白内障手术。

手术原责:

1.晶状体局限性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时,可以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2.角膜裂伤与晶状体囊膜破裂、晶体皮质充满前房同时存在时,清创缝合与白内障吸出可同时完成。

3.眼外伤有炎症反应时,应用激素等药物处理;等外伤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退后,行手术治疗。如果炎症无法控制,或眼压持续升高,应及时行白内障手术。

4.晶状体完全混浊时,如光感、色觉正常,无其他并发症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摘除白内障。

5.外伤性白内障治疗时,应尽量植入人工晶体。〔隐藏〕预防及预后:编辑本段 回目录预后:与外伤的具体程度密切相关。 预防:注意劳动防护和工作安q全

预后:与外伤的具体程度密切相关。

预防:注意劳动防护和工作安全。〔治疗原则:

1、局限性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可以观察或用药物治疗。

2、晶状体皮质突入前房,应尽早手术,应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降眼压药物,使炎症反应减轻。眼压不能控制或白内障,治疗后炎症不减轻,眼压不能控制或皮质与角膜接触者,应及时将白内障摘除。

3、晶状体完全混浊,光定位与色觉正常者,应做白内障摘除术。

4、单眼白内障手术尽可能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注意事项:

1、外伤性白内障是由各种眼外伤引起。要加强防护措施,增强安全意识,以减少职业性外伤。

2、教育小孩不要玩弄尖锐器具或投掷石块,严禁烟花爆竹。

3、本病重在预防,防护工作做得好,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4、有穿孔伤的白内障应积极抗炎治疗,静滴抗菌素和激素,并及时行伤口清创缝合术和白内障手术。

请问有谁知道陈元光的故事?他是哪的人?

陈元光——陈政之子,陈政死后,代领父职,接替了岭南行军总管之职,唐封开漳将军,民称开漳圣王(十四——五十五岁)。

 

唐初,闽粤之交发生“蛮獠啸乱”,“生民苦之”。总章二年(669),年方13岁的陈元光随父陈政将军奉诏南下,驻兵于古绥安县地(今云霄县一带),由此,谱写了以陈元光为代表的开漳先贤建漳创业的壮丽历史篇章,至今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为丰富开漳历史文化之研究,本文试述陈元光祖籍世系、祖父辈入闽前的活动情况,以供参考。

  一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公元657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光州固始人。《固始县志》载:固始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北临淮河,与安徽阜南县隔河相望;东部与安徽霍邱县毗邻;西部、西北、西南分别和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史称“地域宽广,峰峦峭拔,控扼荆楚,襟带史淮,中州之势,是邑称首”。其建置沿革,可上溯到颛顼时代。颛顼时,固始县域属安国,《路史》记载:“高阳氏封子庭坚于安。”高阳氏即颛顼。夏、商时代,固始属蓼国地;西汉初年,置寝县,固始称“凤凰城”。《后汉书》载:东汉建武二年(26),光武帝刘秀封其妹婿大司空李通为固始侯,拜大司农,时“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固始称谓便由此而得之,至今已近2000年。

  固始地处中原南北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兼具南北物产之丰饶。水运、陆路交通方便,人口资源丰富,成就了固始成为中原移民肇始地和集散地。固始,古来风俗敦厚,重教化,尚礼仪,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春秋以来,就有英雄豪杰、名流学士光耀中华,名垂青史。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祖父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谱牒记载,陈元光先辈世居光州故始地,为浮光陈氏,因此闽、台及海外陈氏祠堂多以“故始”、“浮光”、“浮光世泽”为标记。关于浮光陈氏的起源,我们可以从《百家姓书库•陈氏源流说》以及唐元和年间进士、户部郎中潘存实受陈元5世孙则黉所托为其《陈氏本源谱记》撰写的序文、大宋庆元间《陈氏族谱》、《云霄陈氏族谱》、霞漳陈氏世系等史料中综合看出,陈姓是黄帝8世孙舜帝后裔。《百家姓•陈姓汇纂》记载:舜在当天子之前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居住在“妫”这个地方。舜死后,传位给禹,禹封舜的独生子商均到虞(今河南虞城县)。商朝末年,商均的32代孙遏父投附周围,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术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为侯爵。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满,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传到陈闵公53世,亡于楚,历时588年。传到陈孟琏,任固始侯相,为74世。传到陈实为81世。陈实,字仲弓,为太丘令,封爵颍川郡,德高望重,为颍川陈氏一世祖。传至陈霸先为98世。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人,南朝陈的创立者,即陈武帝,建都建康(江苏南京)。陈国传到南朝后主陈叔宝,历5帝,33年,于开皇九年(589)为隋所灭。族谱记载,霸汉为太邱陈武帝霸先之族兄,生果仁,为99世,果仁先克耕为100世,克耕生三子:敏、敷、政,为101世。敏生元敬,敷生元扬,政生元光,为102世。又据清《光州志•忠义烈传》记载:“宋孝宗时加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其系本于胡公满后裔,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孟琏者,为固始侯相,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由此可见,自汉以来,光州固始就是陈姓氏族繁衍传宗的定居之地,陈元光系出浮光陈氏的脉络也是清晰的。又因当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87姓近万名将士及军眷,大都留在闽南一带,和当地民众和睦相处,世代相传,成为现在多数闽南人的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漳裔孙不断繁衍与迁徙,他们的后代甚至漂洋过海,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海内外陈氏开漳后裔,都尊称陈政为开漳始祖,陈元光为开漳二世祖。

  二

  元光曾祖父陈果仁,系陈武帝霸先族兄汝宁王陈霸汉之子,公元562年七月初五日出生,字育德,号月溪,因避隋初乱世,隐居在固始浮光山下。后出为大司徒,平寇战死浙江。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为忠烈王。元光曾祖母叶氏追封为衍惠贞烈夫人。

  元光祖父陈克耕,字犊,号介翁,公元598年正月初一日出生,自幼从军,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有“小王子”之称。父战死浙江后,退至光州固始界,就地隐蔽,以图再起。“克已自持,躬耕而食”,更名“克耕”。他组织训练乡里青壮年,维持乡土社会治安,使陈家军声名远扬。隋杨广称帝后,荒淫无耻,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陈克耕组织的固始义军,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一支反隋的重要力量。在隋末各地农民起义军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时,有人鼓动陈克耕自主为元帅,号召天下义兵抗击隋朝暴政,恢复陈王朝。魏氏夫人力排众议,认为“集乱民以御他寇,保身家则可;昧福祸而肆吞并则不可”。后来陈克耕毅然率部归顺唐王,辅助李渊、李世民兴唐开国,转战南北,攻上党、克临汾,立下赫赫战功,有开国元勋之称,被封为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大将军。李渊特赐“开国元勋”,并赞曰:“伟哉陈公,命世之雄,为时所劫,尊以元戎。深知天命,不萃其躬,师徇霍邑,率众来同。威行冀北,名震河东,斩朱说李,困杜擒充。缉熙帝畿,不自为功,万世而下,人慕休风。”公元649年五月初二日逝世,享年52岁,敕葬河南光州铁翁峰(“七星拱月”墓地)。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济美嘉庆侯。

  元光祖母魏敬,字玉珏,号云霄,隋中书魏潜之女,河南汝宁人,公元599年正月十一日出生。自幼习文学武,聪慧刚毅,有文韬武略之才。18岁与克耕成婚,力劝克耕以5万精兵帮助李渊建立唐王朝。许天正《开国元勋陈克耕夫人魏氏墓志》载:“府君开国之功,魏氏劝戴之力也。”《固始县志•陈元光传说》载:魏夫人荣归故里后,居住安阳山北麓(今陈集乡)。在这段时间里,魏夫人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剿灭山寇,为民除害。安阳山在固始城东25里,属大别山余脉。由于战乱连年,教化不及,当时山上庙宇中聚和尚数百人,与盗匪勾结,不遵王法,施暴乡里。魏夫人查实后,表奏朝廷,征调府兵,分三路荡平巢穴,使地方安定下来。二是教文授武,培养爱孙。魏夫人对元光关爱有加,尽心培养。元光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经书,贯通子史,少负胜名,13岁领光州乡荐第一,跟祖母的教督导是分不开的。三是居安思危,积蓄军备。魏夫人奉旨建立安山养马场,培育固始良马,并在陈集林场采伐木料,制造战船,于乌龙潭操练水兵。四是组织动员乡亲,发展生产。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使百姓衣食无忧。她关心百姓疾苦,深得朝野人心,享有崇高威望。本来,魏夫人完全可以在安阳山颐养天年,但国家有难,闽南频频告急,魏夫人送走儿子陈政远戍南方之后,第二年,又以71岁高龄,偕子挂帅南援。她率领固始58姓府兵8000余人,调集战船,出泉河,入淮河,转运河,直抵浙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行军至浙江江山县时,军中将士水士不服,瘟疫横行,病亡者甚多。魏夫人强忍着失去爱子爱孙及将士的巨大悲痛,统领大军,继续南下,辅助陈政息乱安邦。公元677年、678年,陈政夫妇相继病逝,魏夫人又强忍晚年丧子之痛,鼎力支持元光继承父业,建立郡治,鞠躬尽瘁。天授二年(691)魏夫人逝世,享年93岁。当时的漳州别驾许天正为魏妈撰写墓志铭。铭文记载了魏夫人临终时的安详镇定:“獠氛日远,生齿益繁。魏氏曰:‘三子俱亡,不意一孙克集功业,门祚将光大于南矣!吾年止。’命婢开镜,端容沐浴,整衣坐于后堂,宴诸僚佐,饮毕而逝。”陈元光以支孙承重,葬祖母于云霄竹塔半径山仙人峰,结庐守制,以报慈恩。守墓期间,陈元光回忆祖母的从小谆谆教导,以及祖母亲率授军解九龙山之危,协助创建漳州郡治等业绩,哀痛不已,深情地写下《半径庐居语父老》、《半径题石》等诗篇。“乔岳标仙迹,率玄扃妥寿姬。乌号悲岭海,鹤仰向京师……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云霄竹塔村至今犹存“唐开国元勋夫人陈太祖母魏氏神道”碑。魏太夫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平凡的女性,云霄人民尊称她为“魏妈”,并多处立庙祀之。

  唐天宝年间(742~756),陈元光孙陈鄷回乡重建将军府,并修建奶奶庙。《光州志•仕贤列传》记载:“陈元光孙陈鄷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后又奉诏人闽领漳州事。”固始将军府,因陈克耕父子授将军职位而得名,位于固始陈集乡安阳山西北、泉河东岸,面向安阳山主峰浮光顶。原建筑规模宏伟,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存将军府——“陈氏将军祠”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房屋26间,分正堂、厢房、前房等。祠联:“闽粤千秋歌圣哲,乡祠百代祀将军”。正堂塑陈元光像,上方匾额“威震闽粤,尘净东南”,楹联“开闽数十年,烽火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烟不绝祀将军”。两侧厢房分别奉祀陈克耕、魏敬、陈政、司空氏。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将军府前一弯池水,名曰“月牙塘”。月牙塘东南不远处是浮光陈氏“七星拱月”祖茔地,陈元光先辈安葬于此。奶奶庙亦称“云霄庙”,位于安阳山顶,面向东南。安阳山也称“浮光山”、“大山老顶”、“浮光顶”,主峰419.4米,与云霄将军山的高度425.9米基本相等。“常有浮光缭绕,飘光逸霞,为固始八景之一”。相传,当年魏夫人携元光登上老顶,极目远望,风光无限,仰天赞叹:“此灵山也,百年之后当葬于斯。”后来风云突变,岭南烽烟屡起,魏夫人及陈政、陈元光等开漳先贤入闽后再也未能返回故里。陈鄷代祖父遂太祖母心愿,也在情理之中。奶奶庙历经千年,今又修葺一新。站在庙前广场,心潮澎湃,感叹万千。魏太夫人以古稀之年,万里赴戎机,建功立业,仙逝他乡,其懿行美德,自当垂范后世。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为济顺昭德夫人。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曾为之题词曰“巾帼英杰”。

  元光伯父陈敏,字一时,中郎将,怀远大将军;二伯父陈敷,字一贯,右郎将,云麾将军。公元670年,陈敏、陈敷奉命率援军入闽,行军万里,日夜兼程,至浙江江山县病故。至福建之浦城,元光堂兄元敬、元扬亦染病而亡。浦城县志记载有唐墓葬群200余座,其墓主人大概就是当年入闽增援的将士。

  陈元光之父陈政,字一民,号素轩,公元616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年轻时以良家子弟从征,常年驰骋疆场,攻克霍邑、临汾等地,转占山西、河东等地,帮助李家建立唐王朝,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闹得闽粤一带民不聊生,请求朝廷派兵平定啸乱。54岁的陈政,由于刚毅果断,谋事谨慎持重,被任命为朝议大夫,兼任征讨大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统率3600名府兵,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将校,前往绥安县(今云霄一带),修建城堡,垦荒拓土,安营扎寨,平定啸乱。陈政统率的中原府兵,经淮河,入大运河,取道江浙,过浙江、福建交界处仙霞岭,沿浦城、建阳、南平、古田、仙游、惠安抵龙溪。隔年,“结筏渡柳营江”,攻占盘陀岭(汉时称“蒲葵关”),进入云霄平原,屯兵于漳江之畔云霄火田地域,并“作宅于火田村居焉”。陈政将军在云霄的8年,是艰苦卓绝的8年,“百凡草创,备极劳瘁”。他平定啸乱,惩办首恶,恩威并施;他披荆斩棘,开屯建堡,建立“唐化里”,安顿流离失所之众;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为建立漳州郡治进行了早期准备。这次行动,巩固了唐王朝东南边陲的安定,维护了大唐疆土的统一,并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遥远的南方。公元677年四月十五日,陈政积劳成疾,带着无限的遗憾病逝于火田住所,享年62岁。许天正为他撰写生平事迹,泉州刺史曹秉亨为他撰写墓志铭。次年,陈元光母亲司空夫人辞世,享年62岁。元光奉敕葬父母于云霄将军山东麓。    1300多年过去了,闽南百姓感念陈政将军的恩德,为他立庙祭祀,馨香俎豆,香火不绝。陈政墓园至今保存完整,朝拜者络绎不绝,已成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8月,又以陈政墓园为历史文化信托,建成占地86公顷的将军山公园。云霄,已成为海内外开漳后裔寻根认祖的“开漳祖地”。

  综上所述,陈元光先辈们在当地的历史条件下,秉承儒家文化精髓,忠君、爱国、惠民,为江山统一而前赴后继,始终如一。他们以报效国家,维护社会安定为已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人物,“戍土卫疆功勋卓著,一门忠烈万古流芳”,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

  〔陈耀国:福建省云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霄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

右眼单眼复视,

除了脑部检查以外,请再做眼眶和颈椎检查X线检查,寰枢关节脱位也可以引起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查出明确的病因,但从眼科角度的治疗治疗方法首先应该是保守治疗,半年后没有好转迹象才考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原则是应用营养神经药物。

图像不能融合,就产生复视。的确,慢性复视的产生,原因很多,需要一一排除,鉴定,很棘手,如果是胚胎发育时,眼肌发育受某种因素(感染,发烧,出血,肿瘤,炎症,外伤。。。)的影响,发育不全,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的功能出了小问题,后天就表现复视,程度轻的,在发育过程中慢慢好了,不能克服的,会遗留下单眼复视。

单眼复视检查项目很多,要确定是那条眼肌的问题需要到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做,一般医院只能做粗略检查,可以挂眼肌科。

同时,要检查有无异常视网膜对应,融合力,复像实验,三棱镜实验,眼位实验。。。

一般临床上分三级检查: 1.同时知觉,是指两眼对不同物象的同时接受能力,用图片检查(但不必二者完全重合)。

2.融合力,是指大脑综合两个相同的物象,使之在主观感觉上联合成一个完整印象之能力。

3.立体知觉,可以用同视机检查,是更高级的双眼视觉功能。

如果单眼看东西是双影叫单眼复视。;单眼复视多见于晶体脱位、白内障等。

如果是单眼看东西有重影,则主要应该考虑屈光不正未矫正之故;单眼复视可见于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腔C3F8充气术后。

各地特色的民居

潮州民居的规制与国内其它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单体独立或多单元组合。细分其规制,类型繁多,最基本的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较为大型的民居形式如:“百凤朝阳”、“三壁连”、“驷马拖车”等,它们的规制多以“四点金”、“下山虎”为基本单元组合衍生。在一些山区、乡镇尚有不少竹竿厝,堡寨和带有客家特色的民居。

下山虎 又名“双跑狮”,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 (俗称“伸手”)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格局。下山虎还有一种形式,它的大门侧开,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狮”:也有因用地的限制,厢房为单泻水屋顶的廊房形式。

四点金 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大门多开于门楼间中央开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沟通整座小院。有的四点金横向发展扩大规模,大厅、门厅两侧各有两房或三房,形成正屋和门楼间五开间或七开间,俗称为“五间过”或“七间过”。也有于一侧或两侧各加一“火巷”和“排屋”,分别称为“单背剑”和“双背剑”。

百凤朝阳 俗称“三座落”、“三厅串”,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它们都是两座“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系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三座(“八厅相向”为四进四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房,即俗称之“从厝”,以巷隔开,称“火巷”。“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与后厅以巷隔开,此为“后包”。整座的正门开于门楼间中央,门前有一大埕,大埕两侧均开有门,称“龙虎门”。此宅院的平面形式和客家之“三堂二横”围龙屋十分相似。

驷马拖车 是一种大型复合单元,主体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此是潮人祭祀先人的家庙,其结构形式与“百凤朝阳”近似,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为狭小,称“库房”,中座与后座均为三开间,但均没有内墙分隔,有的中座明间前凸出“拜亭”,其祭祀之功能更加昭然。主体两侧分别各有两座“四点金”纵向排列,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庙、屋前均有宽广的大埕,称“禾坪”,“禾坪”前均开一半月池。“驷马拖车”还可于后面成片扩建“下山虎”、“四点金”,形成更为庞大的聚落,里面门巷相通,既分又合,可谓为传统的“安全生活小区”。

竹竿厝 以布局狭长犹如竹竿而得名,厨房客厅住房天井排列成狭长的空间,组合位置无规则,类乎广府民居中之“竹竿屋”。

广东潮州座落在广东东面,南海之滨,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厚实,本期节目,我们讲讲别具一格的潮州民居。下面是本台记者陈章孝连线潮州民俗研究者王次阳先生,请他谈谈潮州的民居。

潮州的民居非常有特点:乡村的祠堂、民居,呈白色,朴实,安静。在祠堂的前面是晒谷场,如果到了收获季节,你会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妇女们赤着脚,在晒场上翻晒谷子;晒谷场前面,是宽大的鱼塘,小孩光着屁股。在鱼塘游泳,戏水,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切传给人们的是欢乐、和谐景象。

祠堂、民居、晒谷场、鱼塘,构成了农村的村庄,在村庄的前面是万顷良田,这反映了潮州人传统的文化思想:天、地、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融合。所有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朴实、敦厚,安详,和谐。

潮州的祠堂。

祠堂是农村村落的中心,要建村落,必先建祠堂,把最好、最中心的位置让给祠堂。祠堂是举行打规模宗族活动的场所。祠堂中最高、最神圣的地方就是后厅,后厅中陈列着祖宗牌位,列祖列宗的祖龛。在后厅与天井之间,经常有非常豪华、气派的拜亭,拜亭有二个作用:一是挡住阳光。在后厅与前厅之间,阳光较充足,潮州人非常崇敬列祖列宗,怕列祖列宗在享受人们祭拜时,阳气太盛,内心不安,为了体贴祖宗,因此建拜亭,挡去部分阳光;第二个作用,扩大祭拜的地方。因为祭拜时,人比较多,后厅空间有限,建起了拜亭,拓展了祭拜的地方。所以,祠堂中最豪华、最气派的地方在拜亭。凡是族祭、社祭,都在拜亭。

祭拜场面非常热闹,也非常庄严。遇到大祭,要摆上全猪,贡品不计其数。这时长辈们穿长衫,戴礼帽,听祭祀人的号令,必恭必敬,跪下齐磕头。祭过酒后,鼓乐齐鸣,炮仗齐鸣,这时非常热闹,非常庄严。

祠堂的中厅是通透的,用闪门(屏风)隔断。中厅是宗族议事,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族内有什么大事,都在中厅商量,所以也叫官厅。一般普通客人,则在门厅接待。 祠堂因为是祭祖之地,所以起着崇先敬祖、和宗睦族的重要作用。

潮州的祠堂一般都建得堂皇气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潮安彩塘的崇熙公祠,公祠从清朝1870年开始建筑,到1883年才建成,历时13年,耗资26万大洋,这是一座二进公祠,建筑、装饰精美气派,屋内梁栋工艺全用潮州木雕。在公祠门楼前面,雕刻有石雕屏,石雕两边各以仕农工商为题材,一边雕刻了24个人物,另一边雕刻了26个人物。人物古朴,生动。其中有一幅特别引人注目:一个牧童手中的双股牛绳,这条牛绳比一支筷子还细。据说,这条牛绳考验了三位石雕师傅,前两位雕到半截,牛绳断了。第三位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他采用另一种方法:把石头放在水中,慢慢雕磨,最后雕出了牛绳来。这座公祠是华侨巨商陈旭成建造的。早年,陈只身到马来西亚谋生,在参与柔佛州的建设中,他开辟了好多港口,成为港主。发家后,回乡建祠堂。在祠堂建成后的第二年,他带走了家乡的灵工巧匠,到新加坡,按照家乡祠堂的格局,建筑另一座一模一样的建筑物――资政第。现在,潮州崇熙公祠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政第也成为新加坡保护古迹。

潮州民居有几个款式,最常见的是下山虎、四点金、司马拉车和百凤朝阳。潮州人注重风水,注重居住的环境和气韵,创造了好多适合当地人居住的格局。四点金就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款式,它近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四点金的格局是这样:进入前门后,第一个厅叫前厅,前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叫前房。一间作为厨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搁燃料。前厅和后厅之间是天井,天井后面是大厅。大厅两边各有一间大屋,这是居住之所。这是四点金的基本格局。

假如把四点金的基本格局再扩大,增加一个天井,在左右各增加一条巷道,后头增加一个后包,变成三进两个天井,这就是四马拉车。一般乡村的格局都是四马拉车。

潮州民居潮州民居的规制与国内其它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单体独立或多单元组合。细分其规制,类型繁多,最基本的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较为大型的民居形式如:“百凤朝阳”、“三壁连”、“驷马拖车”等,它们的规制多以“四点金”、“下山虎”为基本单元组合衍生。在一些山区、乡镇尚有不少竹竿厝,堡寨和带有客家特色的民居。

下山虎 又名“双跑狮”,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 (俗称“伸手”)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格局。下山虎还有一种形式,它的大门侧开,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狮”:也有因用地的限制,厢房为单泻水屋顶的廊房形式。

四点金 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大门多开于门楼间中央开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沟通整座小院。有的四点金横向发展扩大规模,大厅、门厅两侧各有两房或三房,形成正屋和门楼间五开间或七开间,俗称为“五间过”或“七间过”。也有于一侧或两侧各加一“火巷”和“排屋”,分别称为“单背剑”和“双背剑”。

百凤朝阳 俗称“三座落”、“三厅串”,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它们都是两座“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系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三座(“八厅相向”为四进四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房,即俗称之“从厝”,以巷隔开,称“火巷”。“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与后厅以巷隔开,此为“后包”。整座的正门开于门楼间中央,门前有一大埕,大埕两侧均开有门,称“龙虎门”。此宅院的平面形式和客家之“三堂二横”围龙屋十分相似。

驷马拖车 是一种大型复合单元,主体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此是潮人祭祀先人的家庙,其结构形式与“百凤朝阳”近似,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为狭小,称“库房”,中座与后座均为三开间,但均没有内墙分隔,有的中座明间前凸出“拜亭”,其祭祀之功能更加昭然。主体两侧分别各有两座“四点金”纵向排列,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庙、屋前均有宽广的大埕,称“禾坪”,“禾坪”前均开一半月池。“驷马拖车”还可于后面成片扩建“下山虎”、“四点金”,形成更为庞大的聚落,里面门巷相通,既分又合,可谓为传统的“安全生活小区”。

竹竿厝 以布局狭长犹如竹竿而得名,厨房客厅住房天井排列成狭长的空间,组合位置无规则,类乎广府民居中之“竹竿屋”。

广东潮州座落在广东东面,南海之滨,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厚实,本期节目,我们讲讲别具一格的潮州民居。下面是本台记者陈章孝连线潮州民俗研究者王次阳先生,请他谈谈潮州的民居。

潮州的民居非常有特点:乡村的祠堂、民居,呈白色,朴实,安静。在祠堂的前面是晒谷场,如果到了收获季节,你会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妇女们赤着脚,在晒场上翻晒谷子;晒谷场前面,是宽大的鱼塘,小孩光着屁股。在鱼塘游泳,戏水,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切传给人们的是欢乐、和谐景象。

祠堂、民居、晒谷场、鱼塘,构成了农村的村庄,在村庄的前面是万顷良田,这反映了潮州人传统的文化思想:天、地、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融合。所有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朴实、敦厚,安详,和谐。

潮州的祠堂。

祠堂是农村村落的中心,要建村落,必先建祠堂,把最好、最中心的位置让给祠堂。祠堂是举行打规模宗族活动的场所。祠堂中最高、最神圣的地方就是后厅,后厅中陈列着祖宗牌位,列祖列宗的祖龛。在后厅与天井之间,经常有非常豪华、气派的拜亭,拜亭有二个作用:一是挡住阳光。在后厅与前厅之间,阳光较充足,潮州人非常崇敬列祖列宗,怕列祖列宗在享受人们祭拜时,阳气太盛,内心不安,为了体贴祖宗,因此建拜亭,挡去部分阳光;第二个作用,扩大祭拜的地方。因为祭拜时,人比较多,后厅空间有限,建起了拜亭,拓展了祭拜的地方。所以,祠堂中最豪华、最气派的地方在拜亭。凡是族祭、社祭,都在拜亭。

祭拜场面非常热闹,也非常庄严。遇到大祭,要摆上全猪,贡品不计其数。这时长辈们穿长衫,戴礼帽,听祭祀人的号令,必恭必敬,跪下齐磕头。祭过酒后,鼓乐齐鸣,炮仗齐鸣,这时非常热闹,非常庄严。

祠堂的中厅是通透的,用闪门(屏风)隔断。中厅是宗族议事,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族内有什么大事,都在中厅商量,所以也叫官厅。一般普通客人,则在门厅接待。 祠堂因为是祭祖之地,所以起着崇先敬祖、和宗睦族的重要作用。

潮州的祠堂一般都建得堂皇气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潮安彩塘的崇熙公祠,公祠从清朝1870年开始建筑,到1883年才建成,历时13年,耗资26万大洋,这是一座二进公祠,建筑、装饰精美气派,屋内梁栋工艺全用潮州木雕。在公祠门楼前面,雕刻有石雕屏,石雕两边各以仕农工商为题材,一边雕刻了24个人物,另一边雕刻了26个人物。人物古朴,生动。其中有一幅特别引人注目:一个牧童手中的双股牛绳,这条牛绳比一支筷子还细。据说,这条牛绳考验了三位石雕师傅,前两位雕到半截,牛绳断了。第三位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他采用另一种方法:把石头放在水中,慢慢雕磨,最后雕出了牛绳来。这座公祠是华侨巨商陈旭成建造的。早年,陈只身到马来西亚谋生,在参与柔佛州的建设中,他开辟了好多港口,成为港主。发家后,回乡建祠堂。在祠堂建成后的第二年,他带走了家乡的灵工巧匠,到新加坡,按照家乡祠堂的格局,建筑另一座一模一样的建筑物――资政第。现在,潮州崇熙公祠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政第也成为新加坡保护古迹。

潮州民居有几个款式,最常见的是下山虎、四点金、司马拉车和百凤朝阳。潮州人注重风水,注重居住的环境和气韵,创造了好多适合当地人居住的格局。四点金就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款式,它近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四点金的格局是这样:进入前门后,第一个厅叫前厅,前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叫前房。一间作为厨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搁燃料。前厅和后厅之间是天井,天井后面是大厅。大厅两边各有一间大屋,这是居住之所。这是四点金的基本格局。

假如把四点金的基本格局再扩大,增加一个天井,在左右各增加一条巷道,后头增加一个后包,变成三进两个天井,这就是四马拉车。一般乡村的格局都是四马拉车。

四马拉车有什么讲究一进入大门,有一个大厅,这是头进门厅。门厅正中有一个木制仿照(屏风),有两个作用,第一,保护私密性,使过往行人不能一眼看到里面;第二是风水讲究,这道屏风起着平衡作用。

第三进有大厅,大厅左右各有大屋。家中长辈住在第三进的大屋,大厅中设有祖龛,陈列祖宗牌位,逢年过节、家中大事、过洋、或处理不孝子孙等等大事,就在大厅进行,开始前要打开祖龛,向祖宗烧香禀告。第二进大厅是长辈议事或会见客人的地方,有时也在第三进大厅。如果是一般客人就在南北厅进行。像泰国侨领陈慈簧在广东潮州澄海的故居,就是典型的司马拉车格局。

房子,潮州人称为厝,它既是农村村民世代生活、繁衍之地,也是祖籍之称,俗话说你的厝在哪里,就是说你的家乡在那里。厝是一条系着千千万万潮州人乡情的纽带,靠这条纽带,把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广东潮汕平原上,那白云底下的白色建筑群,在建筑群中生活着的农村村民,用自己那勤劳的双手,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建设、描绘自己的家园。“‘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成并列状一字排开,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而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也因此,这些街巷宅院就成了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宝库。”

自南宋以来,随着潮州城政治中心南移和商业区的扩展,古城南部就成了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特别是在清代末年,繁华的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许多富商大贾来这里建屋造园,繁衍生息,使这里的建筑、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在一派浓郁的商贾情调中积淀下古城的无限风华。甲第巷由于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这些颇为大气的匾额,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积淀着古城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

甲第巷头的这座饶宅,据说是一个书香门第。门匾名称为“半稳”,主人谦逊儒雅之风犹在眼前。里面有一个名叫“半园”的小花园,从一幅摄于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看,花园的面积虽不大,但构筑精巧,错落有致,简朴清幽的环境衬托出主人品性的清高和超逸。

工程师卢树雄:“这个建筑很有特色,在建筑风格上是属于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里面有很多细部的做法在建筑做法上是值得考究的,像外墙立面上就采用传统的瓷花窗,还有井缸通栏,大门也是很传统的中国凹式门廊,凹式的大门石框,油漆木门;而大门的外框装饰,是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欧洲巴洛克装饰手法。从建筑布局来说,还是中式的传统布局,就是一厅两房的布局,而主体结构是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洋做法,就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做法;室内的布置和立面的装修装饰还是保留了本地比较地道的木(闪)门、木窗、木结构的一些做法,这个建筑装饰的材料,这里是采用了洗沙手法(批档)。这边原来墙上还有一些当时比较时尚的一些装饰,(有喷水池),画了一些塔楼、飞机的新东西,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有文化、有知识,眼界也比较开阔的。”

})z/D h o-@0u3z5?5{s+z0住户:“以前建的假山,现在看很好,下水筒饰有猴、松鼠,目前还可看见;以前这面墙,有兽、花卉(等图案)。这里看似简简单单,但这个造型(设计),可以穿来钻去,小孩子(捉迷藏),钻来钻去。”

沧桑岁月使大屋里的一切显得斑驳老旧,但却有无穷的韵味。身处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也难怪,宅院里的后人依然守着老屋不愿搬走。据主人说,饶宅的后人已散居在全国各地,有的还定居国外,但后人都继承了祖先尚文重教的传统。居住在外面的,每年都要回到老宅院来看看。也许,老屋的灵气和那浓浓的书香气息是他们前进的底气。

尽管甲第巷里的宅院大多是豪商大贾所建造,但无论门楼匾额还是建筑风格,都透射出浓厚的儒雅之气,显得文质彬彬。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古代潮州尚文重教的传统。位于饶宅斜对面的这座“儒林第”,它的主人是从福建到潮州创祖的林姓大户,匾额上“儒林第”三个大字,应该也是这种传统的一种反映。

古时的中国,风水学颇为流行,潮州当然也不例外。应该说,风水学有有迷信的一面,也有其科学合理的地方。甲第巷这些深宅大院,对建筑布局都非常讲究。解读它的布局安排,你就可以对古代风水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儒林第”在建筑布局安排上就很有代表性。

规划设计工程师陈崇怀:“潮州的民居,主人希望(座向)朝东或朝南。潮州民居的(布局)大部分讲究轴对称图形。这座民居的特点是不对称图形,即是走偏门,不对称的。因为这个地形是朝北,所以从大门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方向,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布局,总体是朝东。原来大门的方向较差,结合潮州炎夏多日多雨、要采取东南方的特点,所以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方向,使整座朝东。”

大宅深院气派恢宏,小屋浅庭却有它的精致。同样走偏门的这一座蔡姓宅居,里面有一株名叫“皇兰”的百年老树,小小的庭院就藏树荫底下,古色古香的小屋里飘着悠悠的花香,一幅充满闲适情调的生活写意图,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规划设计工程师 陈崇怀:“偏门进来是一个大埕,这是一个返照厅,上、下厅成为返照,这返照厅通过这个埕进行交通,这也就是传统的“四点金”(格局)的再发展,实际上是以“四点金”作单元来不断地发展成为两进、三进、四进甚至带“后包”等这些格局。”巷子里有好些姓蔡的人家,他们都是亲戚。当年的蔡老先生,做生意发了财,于是从潮安县的金石来到府城的甲第坊买地建房。

巷里的蔡氏宗祠,比之其它宅院显得更加恢宏气派。门楼处有诗书壁画雕刻,门对面的照壁浮凸彩绘,屋梁上的木雕美仑美奂,金碧辉煌。可见,“京都帝皇府,潮汕百姓家”这句民间俗语是有它的根据的。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吴志敏:“‘潮州大厝皇宫起’,主要是从潮州传统民居里面的特色看出来。潮州传统建筑的序列,包括格局、包括装饰,可以说与皇宫接近,作为民居的精雕细琢,把潮州建筑文化和特有的好像金漆木雕、潮州嵌瓷、包括书画艺术、绘画,全部糅合在建筑物里面,形成潮州一个特色。建房子,历史上就有一套礼制规定,普通家庭,最大只能是三开间。虽然是普通格局,通过装饰,通过其它文化的渗合,形成它的风格。”

宗祠的右侧,就是蔡老先生最先建造的“大夫第”,一座典型的“百凤朝阳”民居。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吴志敏:“甲第巷的厝局,类似现在站的这一座就是我们潮州传统的“百凤朝阳”,主要特点是从门楼进来三大落两旁加两从厝巷。第一落进来的屏风作为埕口,两侧有两个厢房子;走过天井,到中厅,是一厅两房;再过来又是一个天井,上去是后落,也是一厅两房。“四点金”就是两落,两旁两处厢房连接,有点类似北方的四合院的格局。“下山虎”实际上是“四点金”去掉门楼间这一落,门楼间是一堵墙。就潮州(民居),“四点金”也好,“下山虎”也好,还是中原文化、中原的建筑序列掺合着闽南一带的建筑文化,其中还带有一点明朝潮商在江苏一带(带回的)江浙派的建筑文化,毗邻的还有广府建筑,潮州建筑的独特风格是几种文化的大杂汇。”

潮州人心灵手巧是有名的,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就是十分注重细微处的工艺和装饰。甲第巷民居的门楼彩绘和雕刻艺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你看,这一组组粗细有致的石雕、木雕,一幅幅工意结合、情趣各异的彩绘,和谐地组合成斗、拱、花鸟肚等建筑部件。在门外一看,便可略知房屋主人的修养、爱好和地位。

根据潮州民间的传统,“增嵌肚”画百鸟朝凰,顶肚、中肚画历史人物故事或民间传说,下肚则画水墨写意画。这些彩绘图案的题材有“仁、义、礼、智、信”,各蕴其义,体现了房屋主品味和追求。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吴志敏:潮州民居的彩绘,吸收了非常多苏州那边的苏式彩绘来的。主要寓意是体现屋主的品位,里面包括着许多文化,在潮人心目中就是福、禄、寿、喜诸多非常好(的意思)

规划设计工程师 陈崇怀:“甲第巷是潮州古民居里面若干种类型的代表,这些建筑组成了潮州门类非常多的住宅建筑,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遗产。因为这些布局能流传至今,到现在这样,确确实实有其合理的科学的东西。”

历史真是奇妙,数百年来,这些老屋里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老屋还是当年的老屋。站在这些屋子里,历史是那样的飘渺,又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如今,老城里的甲第巷很安详,没有了当年尘世的繁华和热闹,但更有一份文化的深沉。

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之后,这些保存下来的浓缩着古代文明的民居,具有历史穿透性,她涵容了古城子民用劳动与智慧凝聚而成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去年,国家文物局拨出资金用于修复甲第巷古街区。经过修茸的古巷,更加焕发出它迷人的风采。

主持:“一个古代街区能够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应该是潮州人之福。这些古代民居,浓缩着古代潮人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任何书籍记载所无法替代的历史和文化,它的重要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凸现。保护它的意义远远不只是提供一种文化摆设或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应该说,旅游只能是开发保护古街区的一个次重要的目的,旅游必须服从于保护。这种保护最大的目的应该是留住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江苏前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苏湖景房、江苏前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