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以楼江苏,潘培权 苏州

盐城房产 盐城房产 2022-12-13 41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潘以楼江苏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潘培权 苏州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潘玉良:本是青楼女子,挚爱却将她捧上神坛,终成“一代画魂”,挚爱是谁?

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结束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同时,女权思想盛行,绘画界受新思想的冲击也呈现出一片新气象,越来越多的女性画家在画坛上崭露头角。

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并称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这其中只有潘玉良的出身与大家的想象格格不入。

除潘玉良外,其余五人皆出身豪门贵族或是书香门第,而潘玉良出身青楼、身份低贱,但是潘玉良却是六人中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一位。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潘玉良的一生可谓是历经波澜、跌宕起伏。

潘玉良作画

传奇身世,人生救赎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出生之后,潘玉良的父亲就去世了,祸不单行,8岁的时候母亲也因病去世。之后的潘玉良由舅舅抚养,但是舅舅是个大赌徒,欠了债之后就把潘玉良卖给了妓院。起初因为妓院老鸨感觉潘玉良长相难看,所以只让她做妓院的烧火丫头。

之后的四年中潘玉良还是无法逃脱身在妓院的命运,因为拒绝接客她逃跑10次,上吊毁容数次,经常受到老鸨的毒打,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这时的潘玉良还不知道她很快就会遇到这一生的贵人。

当时的海关监督将迎来一位新的官员前来上任,他就是潘赞化,是救潘玉良脱离苦海的人,也是潘玉良一生挚爱。

当地的官员为了给潘赞化接风,叫来了潘玉良作陪,潘玉良因为身处青楼,所以学习了许多的才艺,在陪潘赞化游玩的过程中潘玉良的才艺得到了潘赞化的赞赏,之后的日子中两人更加熟识,潘赞化了解潘玉良的身世之后十分可怜她,并且十分欣赏潘玉良不肯屈服和与命运抗争的品质,因此为潘玉良赎了身,纳为妾室。

因为潘玉良的身份,当时有很多人不看好这段感情,两人之后同居,邻居是陈独秀夫妇,陈独秀夫妇很喜欢这个坚强的小姑娘,也很支持两人在一起,之后两人结婚时证婚人就是陈独秀。

婚后的日子里,潘赞化教潘玉良写字,之后偶然情况下潘赞化发现自己的妻子有着极高的绘画天赋,便请了有名的先生教导她。

1918年,由于出色的绘画天赋,潘玉良顺利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的过程中潘玉良十分刻苦努力,她非常看重这个上学的机会,因为这是之前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了自身的努力,校长刘海粟以及老师们的赞扬、丈夫的支持也给了潘玉良很大的前进动力。

即使是生活在泥潭里的人,也向往着美好的明天。对于潘玉良来说潘赞化的出现就是一场救赎,他把潘玉良从泥潭中拉出,带着她走向新生,正如黑暗中阳光对向日葵的爱抚。

潘玉良作品

远渡重洋,学成归国

几年后,潘玉良顺利毕业,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于出众的成绩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一时间流言满天飞,俗世的偏见一次次冲击着潘玉良的内心,潘玉良伤心欲绝,最后在众人的支持之下,潘玉良远渡重洋,只身前往法国求学。

到达法国之后,潘玉良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法语,之后考进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两年后又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1925年参加意大利美术展览获奖。

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国,受到刘海粟的邀请,成为了母校的老师,之后潘玉良开展了一次画展,她所创作的《壮士头像》被外交部长高价购买,一时引起轰动。

但是潘玉良的人生注定不太顺遂,潘玉良支持国内抗战,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发表讲话,但是却受到了很多不堪的语言的攻击,并且,同事们也对潘玉良抱有恶意,一次聚会上同事因为一些琐事张口辱骂潘玉良“野鸡”指责她不配做系主任,潘玉良性情豪爽,敢作敢为,她无法忍受这些言语,给了同事一个巴掌后离去。

潘玉良自画像

这事过去之后,潘玉良也离开了上海美术专科学院,一心创作,不理世事。但是不久之后,风波再起,潘玉良的一副已被预定的画作《人力壮士》被人恶意毁坏,破坏者还在上面留言直指潘玉良在青楼的过往,潘玉良的一腔热血被人浇灭。

用时下很火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心中的偏见就是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对于潘玉良来说实在是难以翻越。心如死灰之下,潘玉良再次出国,然而这一次,她一去就是四十年,至死未归。

再度重洋,功成名就

码头上,潘玉良含泪与丈夫分别,独自一人再次踏上异国的旅途。潘玉良在法国租下了一个房子,房子不大,一半用来做画室,一半用来居住。她的生活极其简单,除了日常事务就只剩下创作。

潘玉良作画

潘玉良为人热情大方,虽然当时她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是她还是会极尽所能帮助他人。潘玉良喜欢留短发、爱喝烈酒,骑马射箭,不拘小节,像是个男子。

潘玉良参加过法国的独立展,她的作品在画展上大放光彩,并且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巡展。荣获过“法国国家金质奖章”、“巴黎大学多尔烈奖”……多项奖项,真正在国际上闯出了一片天地。这一次的远渡重洋,让潘玉良功成名就。

岁月回首,魂归故土

虽然潘玉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避开了国内的风言风语,但是年纪渐大,身体也不好,却还是孤独一人,潘玉良时常想起远在中国的丈夫。

新中国成立之后,潘玉良想归国,但潘赞化不赞成潘玉良此时归国,因此潘玉良的回家之计一拖再拖。

1960年,一场噩梦突然而来。潘赞化在国内逝世。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信息传递太慢,潘玉良直到两年后才得到消息。

突闻噩耗,潘玉良悲伤不已,潘赞化对于潘玉良来说不仅仅是爱人这么简单,可以说潘玉良的人生是遇到潘赞化之后才有了希望。潘赞化带着她走向光明,将她捧上神坛,对于潘玉良来说,如果世间有神明,那么潘赞化就是救赎她的神明。

眼前已无彼时人,两两相念,唯有失望。

潘赞化的去世对潘玉良的打击实在太大,悲痛之下,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1976年她给家里写信:“我一接到家信,就想到我的问题……我想把身体养好了,就回祖国了……”。

可惜的是,潘玉良的身子最终是没有养好。最后的日子里,潘玉良总是念着故土,她的枕头下面,总是留有一张字条,字条上是家的地址。她还是想回去,回到自己熟悉的那个地方。

这一天还是来了,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孤身一人在异国去世。1985年,在各方好友的帮助下,潘玉良的2000多件遗作运回了祖国,当地建立了潘玉良纪念馆,用来放置这些遗作,终究是全了潘玉良魂归故土的愿望。

潘玉良的人生像一杯烈酒,喝下去烈的喉咙痛,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翻开后每一页都是苦难,又像是一首霸气的律诗,读起来荡气回肠。

徐悲鸿曾有言,“士大夫无得,而得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从徐悲鸿的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潘玉良当时在画坛上极高的地位。

潘玉良作品

“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为不能者”,因着扑朔迷离的身世,精湛高超的画技以及不同寻常的际遇,民国短短38年的历史中,潘玉良成为了旧上海最为传奇的女子,她的名字提起来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潘玉良,这个地位低到了尘埃里的女子,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她所经历的苦难常人难以想象,尘世的偏见,异国的漂沦,挚爱的去世,然而这些苦难过后,潘玉良终究是成就了自己,她的一生活得既痛苦又坦荡,她的才华得到世界认可与臣服,终为“一代画魂”。

谁知道潘字的历史?

出自姬姓潘以楼江苏,为周文王子毕公高后。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潘以楼江苏,附庸于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

2、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潘氏,见于家传者始租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

《 通志。氏族略三》 潘以楼江苏:"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3、出自北方鲜卑族,后魏时,代北鲜卑有姓破多罗者,后改潘氏。

潘姓分布

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的儿子潘尪,为楚大夫;孙子叫潘党,继为大夫。

潘姓家谱

山西潘以楼江苏:荥阳重修潘氏宗谱四卷、潘氏合谱一卷、潘氏族谱不分卷;

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江苏:山阳潘氏统宗谱十卷、山阳潘氏统宗谱十二卷、淮安潘氏续修宗谱、润东顺江洲潘氏宗谱四

四卷、贤庄潘氏宗谱四卷、毗陵永宁潘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潘氏族谱十六卷、毗陵桃原里潘氏宗谱四

毗陵棠林潘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潘氏宗谱三卷首一卷、荥阳潘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富桐潘氏宗谱八卷、萧邑崇化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慈溪潘氏宗谱四卷、吴兴纯孝里潘氏世谱、潘氏宗谱三卷、潘氏家谱不分卷、古溪潘氏家谱十二卷、东洋潘氏宗谱八卷、华墙潘氏家谱不分卷、临海潘氏宗谱四卷、荥阳潘氏宗谱二卷:安徽:历阳潘氏宗谱四卷、庐江潘氏宗谱十四卷、新安潘氏宗谱四卷、新安潘氏宗谱不分卷、新安潘氏源流族谱、大阜潘氏族谱、潘氏支谱、六安潘氏宗谱十卷;

江西:万载湖源潘氏族谱三卷;

湖北:潘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潘氏宗谱十九卷、潘氏宗谱四十七卷、潘氏宗谱二卷、潘氏支谱四卷;

郡望堂号

堂号: "黄门堂":晋代潘岳为河阳令,累官黄门侍郎,诗作是最好,和陆机合称 "潘陆"。

潘氏又以"荥阳"为其堂号。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避太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

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205年)改秦三川郡治郡.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

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的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从古到今姓潘的伟人名人有哪些

1、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

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2、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3、潘尼

潘尼(约250年—约311年),字正叔,荥阳中牟人(在今河南城关镇大潘庄),西晋文学家。祖父潘勖为东汉东海相,父潘满为平原内史。西晋文学家潘岳(即潘安)之侄。少有才,与潘岳俱以文章知名,并称“两潘”。潘尼生情稳静恬淡,不与人争利,安心研读,专志著述。

4、潘阆

潘阆(làng)(?~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5、潘序伦

潘序伦(1893-1985),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教育家,传略曾分别收入新版《辞海》、《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八卷、《中国企业家列传》第四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序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璋

洋楼洞烈士墓具体人名是什么?

湖南省23县(市)27位烈士名单潘以楼江苏

8排11号墓:★喻德文潘以楼江苏,男,浏阳县二十六区练冲乡邓思村人,1945年7月入伍,湖北军区军政干校卫生科,1947年入党,1952年9 月13号牺牲时24岁。

10排2号墓:★陈文的(德),男,浏阳县二区浆乡新召村人,1947年8月入伍,二野10军31师91团战士,1952年9月7日牺牲时31岁。

1排12号墓:陈传(经)江,男,浏阳县人,1951年入伍,412团 战士,1952年5月29日牺牲。

1排5号 墓:扬理法,男,新化县人,1949年入伍,52军217师,1952年4月25曰牺牲时20岁。

2排7 号 墓:★刘保初,男 汩罗县人,1949年入伍,公安军湘阴县大队八区中队班长,1952年3月28日牺牲时28岁。

3排11号墓:王著球,男,衡阳人,1950年12月入伍,志愿军运输部汽校战士,1952年8月10日牺牲时30岁。

4排9号 墓:★张学年,男,汉寿县五区龙西乡第十组人,1949年8月入伍,46军138师414团2营5连战士,1952年7月23目牺牲时27岁。

6排5号 墓:★周子(紫)堂,男,安化县人,1949年5月入伍 ,468团征通连联络员,

1952年6月22日牺牲时25岁

6排8号 墓:段继衡,男,安仁县第五区坪塘村人,1950年12月入伍,143师教导队战士,

1952年8月13日牺牲时24岁。

6排4号 墓:左右明,男,长沙市北乡载公桥村人,1949年9月入伍,121师后勤处会计,

1952年6月22曰牺牲时23岁。

8排3号 墓:★余淦忠,男,长沙人,1952年2月入伍,21兵团3大队12中队区队长,

1952年7月9日牺牲时25岁。

12排9号墓:张运君,男,长沙市11区东乡当恒村人,1950年12月入伍,38军集训队战士,1953年2月1曰牺牲时21岁。

8排7号 墓:★袁炎,男,邵阳十七区复新乡?头村,1949年8月入伍,219师工兵连战士,1952年7月20日牺牲时22岁。

8排5号 墓:★龚伦炎,男 ,津市人,1949缶1月入伍 ,湖北宜昌军分区通讯处报务员 ,

1952年7月17日牺牲时23岁。

12排14号墓:乔治柏,男,东安县人,1951年入伍,370部队战士,1952年6月4日牺牲时19岁。

11排9号 墓:龚喜财,男,祁阳县大忠桥乡中间村人,1950年5月入伍,43军380团战士,1953年1月14日牺牲时28岁。

4排1号 墓:罗德元,男,郁县人,1948年入伍,铁道运输团班长,1953年3月20日牺牲时27岁。

10排12号墓:周木生,男,祁东县洪桥镇下河龙街137号人,1950年11月入伍,137师后勤处担架连战士,1954年3月15日牺牲时26岁。

4排3号 墓:黎光武,男,江华县人,1947年12月入伍,43军130师?团3连班长,1949年入党,1952年4月4日牺牲?岁。

4排4号 墓:沈义杰,男,零陵县十区新宅乡老沈家村人,48军143师427团8连战士,1952年4月3日牺牲时21岁。

4排10号墓:唐启云,男,大江县,1950年入伍604部队战士,1954年6月26日牺牲时27岁。

5排1号 墓:李华堂,男,零醴县(澧陵 )1951年3月入伍,工兵24团,1953年9月13日牺牲24岁。

5排4号 墓:周琴保,男 ,永明县三区上甘常村人,1949年12日入伍,401团3营8连文教干事,1952年5月27日牺牲时?岁。

9排1号墓: 傅华新,男,兹阳县人,1949年入伍,21兵团司令都修械员,1952年11月1日牺牲时28岁。

9排5号 墓:孙兴孝,男,乾诚县二区乾正乡人,1947年10月入伍,湖北大冶军分区粮秣员,1952年7月20日牺牲时30岁。

9排11号墓:袁江廷,男,资典(兴)县人,1950年3月入伍,40军136师407团战士,

1953年10月2日牺牲时27岁。

9排12号墓:秦国华,男,澧陵县人,1949年8月入伍,21兵团后勤部汽车队司机,1953年11月14日牺牲时?岁。

河南省10县(市)10位烈士名单:

11排3 号墓:唐文英,女,邓县前近乡,1950年入伍机要收发员1952年9月12日牺牲20岁。

12排12号墓:白大海,男,武陟(阳)县 (或:舞阳县)四区黄家乡,1948年9月入伍 ,43军警卫营战,1950年2月入党,1952年6月22日牺牲时?岁。

10排13号墓:★刘宜齐,男,舞阳县尚店区马市乡咀头村人,1949年5月入伍,军政干校文职干事,1952年7月4日牺牲时29岁。

11排4 号墓:张祥忠,男,渑池县五区石福乡人 ,1948年入伍,215师645团4连战士,1952年9月15日牺牲时23岁。

10排11号墓:王定保,男,郾城县人,1947年6月入伍,湖北军区警卫团战士,1949年12月入党,1953年12月11日牺牲时23岁。

10排9号 墓:★刘振海,男,通许县人,1949年5月入伍,41军131师363团司号员,

1953年1月30日牺牲时25岁。

10排8号 墓:赵福文,男,开封县新华街人,1949年11月入伍,408团警卫连战士,1953年1月28日牺牲时26岁。

3排2号 墓:傅长学,男,固始县人,1948年入伍,一野卫校炊事员,1953年4月9日牺牲时27岁。

8排12号 墓:★田炳义,男,禹县人,1951年1月入伍,四野司令部警卫团战士,1952年7月24曰牺牲时21岁。

1排3号 墓:魏全有,男 ,泌阳县琢子(于)乡小魏医(西)村人,1949年1月入伍,

在解放康德战斗中立大功三次、小功两次,1952年4月27日牺牲时28岁。

广东省10县(市)11位烈士名单:

7排 2号 墓:曾仁资,男,连平县人,1949年4月入伍,19师转业大队班长,1949年12月入党,1952年7月5日牺牲时37岁。

9排 4号 墓:李章,男,梅县梅北区石扇乡人,1948年入党,1951年入伍,中南军政委员会科员,1952年8月13日牺牲时25岁。

12排3号 墓:薛谭敬,男,海丰县二区公平镇人,1949年入伍,46军137师411团战士,

1952年10月12日牺牲时21岁。

5排6号 墓:张荣元,男,德庆县二一区九?豆岑村人,1951年2月入伍 388团2营5连战士,1952年5月11日牺牲时29岁。

4排2号 墓:李华德,男,化县一区唐仔面村人,1950年入伍,公安军19师护路团1营1连战士,1952年4月15日牺牲时23岁。

4排 8号 墓:张自祥,男,丰顺县人,1951年入伍,公安军77团3营10连战士,1953年4月20日牺牲时26岁。

5排 2号 墓:何新开,男,潮安县三区四望坪村人,1951年2月入伍,公安军潮安县大队,1952年2月29日牺牲时25岁。

6排3号 墓:扬允正,男,普咸县,1949年8月入伍,文艺兵,1952半6月25日牺牲22岁。

8排 1 号 墓:李保,男,广东人,1949年入伍,湖北军区后勤部招待所战士,1952年11月1日牺牲时34岁。

9排 7号 墓:陈 贤,男,化县二区城北乡官田村人,1948年8月入伍,公安军政冶部文工团战士,1953年4月18日牺牲时21岁。

9排13号 墓:李康秀,男,花洲县大方村人,1949年1月入伍,北京两庆纵队战士,1952年7月14日牺牲时24岁。

广西省9县(市)12位烈士名单:

5排10号 墓:朱秀洪,男,容县人,1949年入臼360部队战士,1952年6月11日牺牲时28岁。

8排 2号墓:篮尉义,男,宜山县十区人(现称:宜州市),1951年4月入伍 44团1营9连战士1952年7月10日牺牲时27岁

9排 9号墓:★梁亮承,男,宜山县人(现称:宜洲市),1951年3月入伍,53军650团文教干事,1953年6同21日牺牲时21岁。

11排8号墓:扬贵成,男,贵县人,1951年1月入伍,防空司令部战士,1952年11日2日牺牲时21岁。

2排9号墓:★刘德林,男,贵县五区刘大村人,45军133师298团92步炮连战士,1952年3月1日牺牲时27岁。

12排4号墓:★覃汉昆,男 ,贵县三区覃塘龙岭人,1951年入伍,45军军部文教干事,1952年10月17日牺牲时18岁。

1排 2号墓:周兴良,男,荃县人,1946年入伍 ,47军141师宣传员1953年3月3日牺牲时27岁。

1排10号墓:岑现,男,广西人1951年1月入伍,48军战士,1952年5月6曰牺姓23岁。

3排10号墓:陈笃荣,男,河都县三区巴荷乡巴荷村人,1951年2月入伍,公安军33师3营9连战士,1952年7问22曰牺牲时24岁。

5排7号 墓:刘东,男,北流县二区五洞村,1950年12月入伍,45军135师炮兵营二连战士,1952年5月8日牺牲的26岁。

7排 1号 墓:陈适,男,宁门县(或称:宁明县)馗洮乡白马村人,1951年1月入伍,公安军宁门(宁明)县大队战士,1952年7月6日牺牲时27岁。

1 排8号 墓:李依祥,男 临川县人,1949年入伍 独一师战士,1952年3月5日牺牲26岁。

四川省6县(市)6位烈士名单:

12排5号 墓:袁昌渎,男,广安县人,1949年10月入伍,湖北军区政治部招待所战士,

1952年10月20日牺牲时27岁。

1 排 4号墓:黄兴华,男,峨边县人,1948年入伍,43军128师班长,1952年4月22曰牺牲26岁。

11排11号墓:扬玉春,男,富顺县大山埔乡人,1946年7月入伍,三野六纵二营五连战士,

1954年8月10日牺牲时52岁。

11排1 号墓:周仕福,男,付汉县人,1948年入伍中南直属队战士,1952年10月8日牺牲29岁。

10排6 号墓:宋小沛,男,丹宜县家乡区宋家洼村,1948年入伍,两广纵队排长,1949年入党,1952年8月30日牺牲时32岁。

7排11号 墓:潘吉成,男,绵竹县人,1946年8月入伍,58军军部班长,1948年8月入党,1955年1月17日牺牲时?岁。

湖北省13县(市)13位烈士名单:

2排 5 号墓:★陈志清,男,当阳县人,1951年8月入伍,公安军11师战士,1952年4月8日牺牲时21岁。

2诽10号墓:曾友清,男,恩施人,1950年入伍公安总队通讯员,1952年4月16日牺牲19岁。

4排5 号墓:★陆耀南,男,咸宁县三区八村人,1951年6月入伍,四野179团战士,1953年3月21曰牺牲时25岁。

7排6 号墓:★许奎,男,恩施人,1951年1月入伍,恩施军分区文艺兵,1952年6月28日牺牲时20岁。

7排12号墓:★张仁金,男,枣阳县玉城人,1947年入伍,公安兵,19552年月4日牺牲28岁。

8排8 号墓:★郭成义,男,郧县阳武乡人,1947年12月入伍,384团1营3连战士,1948年入党,1952年7月23日牺牲时40岁。

9排3号 墓:★李银生,男,孝感县小河溪李家营村,1947年入伍,省军区警卫团直属连战士,1952年8月21日牺牲时23岁。

11排10号墓:★冉性初,男,松滋县三区臼溪乡人1949年11月入伍,成都部队某部教导团,1954年6月16日牺牲时?岁 。

11排12号墓:★吴祖建,男,钟祥县余木铺区百佛乡吴家村人,1949年6月入伍,省军区招待所通讯员,1952年7月22日牺牲时27岁。

3排7 号墓:张荣,男,沔阳县仙桃镇人,1947年6月入伍,沔阳军分区司令部参谋,1951年12月11曰牺牲时?岁。

12排8 号墓:杨道星,男,巴东县清台乡人,1950年12月入伍,恩施军分区警卫团战士 ,

1952年12月3日牺牲时19岁。

12排6 号墓:刘炳武,男,云梦县二区人,1947年入伍,省军区政治部成士,1952年10月26曰牺牲时32岁。

1 排9 号墓:★周金苟,男,云梦县人,1949年入伍,183师战士,1952年5月4日牺牲时41岁。

另:7排3墓:李全生,男,监利县,1948年入伍 48军,1952年7月3日牺牲时25岁。

河北省13县(市)13位烈士名单

2 排6 号墓:李金(全)相,男,丰南县人,1944年入伍,48军排长,1952年4月6日牺牲时28岁。

7 排8 号墓:韩庆文,男,内邱县三区韩庆(家)村人,1946年9月入伍,15师36团1营3连长,1948年7月入党,1952年7月5日牺牲时31岁。

12排5号墓:郭保田,男,保定人,1947年入伍,406团炮兵,1952年6月9日牺牲时30岁。

11排7号墓:宋祥庆,男,南宫县五区小村人,1944年入伍,428团3连长,1947年入党,

1952年10月7日牺牲 时25岁。

排10号墓:诸友和(永),男,热河省兴东县人,1947年入伍,44军134师400团,1949年11月入党 ,1953年7月17日牺牲时26岁。

8排4 号墓:扬海友,男,热河省新惠县财福区新烧锅堤人,1948年1月入伍,401团炮兵,1948年入党 1952年7月14日牺牲时31岁。

7排 5号墓:王喜奎,男,热河省兰(滦)平县人,1947年4月入伍,429团炮兵连采买员,1952年6月28日牺牲时23岁。

12排10号墓:华久印,男,蓟县九区王宫屯人,1945年5月入伍,407团轮训队区队长,

1953年1月4日牺牲时22岁。

10排4号墓:魏全,男,北(肥)乡县一区海铺乡人,1947年入伍,1948年入党,湖北军区警卫团1营1连班长,1952年8月1日牺牲时24岁。

7排3 号墓:李全生,男,昌利(昌黎)县人,1948年入伍48军后勤部斑长,1950年8月入党,1952年7月3日牺牲时25岁。

3排 9 号墓:孙善文,男,宛平县12区长辛店北头村人, 1949年1月入伍,46军137师战士,1952生8月5日牺牲时时37岁。

2排4 号 墓:纪志中,男,建国县,1949年入伍,360部队战,1952年4月11曰牺牲21岁。

3排4 号墓:张敦林,男,青龙县(原山东白龙县四区十四乡人),1951年2月入伍,

67军199师516团1营3连战士 19511年0月29日牺牲时?岁。

吉林省5县(市)6位烈士名单:

12排7号 墓:李爱民,男,舒兰县白旗区平安屯人,1947年入伍,43军129师387团2营通讯班长,1952年11月25日牺牲时22岁。

7 排9号 墓:★王兴桥,男,双阳县八区河咀村人,38军113师3营8连战士,1954年12月5曰牺牲时?岁。

5 排8 号墓:扬德贵,男,德惠县六区十三家村人,1947年10月入伍,43军工兵营1连,

1952年7月7日牺牲时21岁。

4 排7 号墓:李兴文,男,德惠县八区长沟村大范子屯人,48军143师429团8连战士,

1952年4月10日牺牲时21岁。

4排 6号墓:张万友,男,洮安县(原龙江省)大兴区王豆房村人,1948年3月入伍,

45军403团1连战士,1949年9月入党,1952年3月24日牺牲时26岁。

7排 4号墓:马德才,男,永吉人,1946年5月入伍,军直新兵团排长,1947年1月入党,

1952年7月3日牺牲时30岁。

辽宁省6县(市)7位烈士名单:

1 排7 号墓:闻志中,男,沈阳人,1948年入伍,360部队战士,1952年4月26日牺牲26岁。

2 排3 号墓:姚绍昌,男,辽西黑山人,1948年入伍,48军军部干事,1952年4月12日牺牲23岁。

6 排7 号墓:刘福,男,辽省黑山县九区3通?人,1948年3月入伍,48军卫生处班长,

1949年4月入党,1952年6月5日牺牲时21岁。

7 排13号墓:刘树春,男,辽东省兴成县曹庄区十八家村人,1948年6月入伍,高射炮

3团1营2连战士,1952年9月10日牺牲时32岁。

7 排7 号墓:马洪滨,男,辽东省宽围(昌)县毛店区金厂村人,1946年7月入伍,1948年1月入党,41军教导大队文化四中队班长,1952年7月7日牺牲27岁。

8 排10号墓:林玉喜,男 ,辽东省宽殿县永殿区人,1948年入伍,47团警卫连战士,

1954年10月19日牺牲时?岁。

8 排6 号墓:周学山,男,辽西省新民县城关镇七街二号,1948年入伍,志愿军126师高炮营排长,1949年入党,1952年7月19日牺牲时22岁。

黑龙江省4县(市)6位烈士名单:

3排 6 号墓:崔东华,男,松江省虎林县七区车店村人,1946年4月入伍,27军295师排级朝鲜语文翻译,1951年11月17曰牺牲时36岁。

12排13号墓:范青山,男,龙江省肇州县十三区七乡人,129师387团2营6连战士,1952年7月28日牺牲时30岁。

6 排2 号墓:王景芳,男 ,海龙县人,1947年6月入伍,43军129师某团营长,1949年2月入党,1952年6月25日牺牲时29岁。

10排7 号墓:★卢占富,男,松江省通河县三区临江村人,1946年8月入伍,1947年4月入党,中南军政大学学员,1953年11月6日牺牲时25岁。

6 排1 号墓:许贵,男,松江省鸡西县二区西太平乡七村人,1948年入伍,志愿军126师高炮营押充排长,1949年入党,1953年8月8日牺牲时28岁。

12排2 号墓:张义曼,男,松江省鸡西县二区齐申村人,1945年入伍,43军128师383团战士,1952年10月11日牺牲时31岁。

江西省2县(市)2位烈士名单:

1 排1 号墓:刘正山,男,上犹县人,1949*年11月入伍,44军131师教导队干事,1953年1月18曰牺牲村29岁。

11排5 号墓:★傅志明,女,萍乡县东桥区五村人,1951年1月入伍,两广纵队护士,

1952年9月26日牺牲时18岁。

山东省2县(市)2位烈士名单:

5 排9号墓:张云超,男,益临县人,1948年10月入伍,46军138师工兵营3连长 ,1952年7月30日牺牲时46岁。

12排1 号墓:高万堂,男,昌义县人,1945年入伍,39军125师师部电话员,1952年11月1日牺牲时30岁。

云南省3县(市)3位烈士名单:

6排 6号墓:罗开望,男,镇南县斗波冲人,1948年9月入伍,135师404团2连长,1949年2月入党,1952年6月10日牺牲时?岁。

9排 2号墓:普廷发,男,峰定县南阳乡白绞寨村人,1948年入伍,130师炮兵宫一连战士,1952年8月31日牺牲时24岁。

9排 8号墓:张品录,男,徵江县人,1949年9月入伍,湖北宜昌军分区管理排长,1950年3月入党,1953年6月4日牺牲时22岁。

安徽省2具(市)2位烈士名单:

7 排10号墓:季荣歧,男,无为县人,1948年入伍,27军79师2营6连班长,1955年1月8日牺牲时?岁。

5 排11号墓:潘子田,男,苏城县人,1945年入伍,43军127师电活员,1952年6月11日牺牲时33岁。

江苏省2县(市)2位烈士名单:

5 排3 号墓:张学发,男,启东县人,1948年10月入伍,?部队通讯员,1952年5月29日牺牲23岁。

3 排5 号墓:徐保荣,男,苏阳县颜集区久区镇村人,1947年3月入伍,26军特务团通讯员,1951年11月14日牺牲时34岁。

内蒙古自治区3县(市)3位烈士名单:

5排 5号墓:周国玉,男,宁城县(原热河省于城县十一区柳林村人),1946年2月入伍,

华南分局警卫团6连长,1948年入党,1952年5月22日牺牲时24岁。

9排 6号墓:冀海山,男,赤峰县二区建昌营村人,1947年8月入伍,45军24团2营战士,1952年7月24日牺牲时23岁。

1排 6号墓:吴海廷,男,内蒙人,1949年入伍,400师战士,1952年4月25日牺牲30岁。

8排4号墓:扬海友(文)敖汉旗人,1948年入伍,401团,1952年7月14日牺牲31岁。

贵州省2县(市)2位烈士名单:

1 排11号墓:何小毛,男,贵州人,1951年6月入伍,四野运输部战士,1952年5月29日牺牲时?岁。

6排 9号墓:万里云,男,泉西人,1949年入伍, 46军电话员,1952年6月25日牺牲33岁。

重庆市3县(市)3位烈士名单:

2排 8号墓:戴文成,男,重庆人,1949年入伍21兵团饮事员1952年3月7日牺牲47岁。

10排10号墓:★胡金海,男,江津县金岗乡长城村人 ,1949年6月入伍,21兵团战士,

1953年12月牺牲时27岁(注:经华科大学生寻亲活动发现其人仍活着)。

12排11号墓:牟子林,男,万县九区帮树村人,1949年2月入伍,636团2营4连班长,

1954年6月21日牺牲时?岁。

北京 天津 山西 陕西 浙江 台湾籍烈士各1名:

10排1 号墓:陈友良,男,北京市十区新庄村人,1948年10月入伍,46军138师班长 ,1952年10月29日牺牲时29岁。

11排2 号墓:黄淇 ,女 ,天津市人 ,1949年入伍,广东军区后勤部审计科干事,1952年9月8曰牺牲时26岁。

8 排9 号墓:★温秉仁 ,男 ,山西介休县四区义棠乡北村人,18兵团2营战士,1954年8月13日牺牲时23岁。

3 排8 号墓:扬保善,男 ,陕西人,志愿军67军200师258团1营3连战士,1951年12月15日牺牲时31岁。

2 排1 号墓:金光才,男,浙江绍兴县蛾垭头村人,1948年10月14日入伍,131师卫生科护训队通讯员,1952年2月27日牺牲?岁。

11排6 号墓:扬金川,男,台湾省花莲县舒服乡人,1947年入伍,中南荣军学校军人,1952年1月2日牺牲时28岁。

注:1、在刻碑时因方言等原因可能存在误差,以上烈士资料按墓碑原文抄写,碑文字迹风化模糊难辩处用括号注明。

2、有墓无碑的3位烈士是:3排8号墓 、4排11号墓、10排5号墓。

另有2位烈士以前被家乡亲人移回原籍:2排2号墓 、3排1号墓。

3、以上烈士籍贯共涉24省118县市,部队涉21个军35个师87个团,

其中公安军烈士百分之十,志愿军烈士百分之六十,解放军烈士百分之三十。

1944年一1949年入伍的人民子弟兵79名,党员28名,团员9名,女战士3名

中国著名的三大名楼是哪三座楼?请写出与之相关的名句。

中国三大名楼也称江南三大名楼。

一、岳阳楼(岳阳)

(一)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二)相关名句:

1、“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唐 元稹《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释义:岳阳楼红日斜照楼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寂寞失时地看向那残春,仿佛有着千头万绪难以表达的情意,伴随着湖水从窗子溢出并流向没有尽头的长江。

2、“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释义: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唐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释义:过去早就闻说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吴国和楚国从湖的东南分开,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动。亲戚朋友没有一封信给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条孤舟。北方的边关正在鏖战,我*着岳阳楼的栏杆老泪纵横流。

4、“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宋  戴复古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释义:带着短剑到处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净的秋水深又深。在雄伟的岳阳楼上,眺望万顷粼粼波光,迎着西风敞开衣襟。用不着带酒登上高楼,问你有酒又与谁共斟?人世间的事不停变幻,只有湖中那一点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5、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宋   陈人杰《沁园春·记上层楼》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胜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吹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释义:曾记得,年少时远游各地,登建康的高楼与湖南岳阳楼,饮酒赋诗的兴致。望连绵高山和远去的江水,显示出荆州的优越地势,看落日余晖映照枯黄的树木,不禁感叹六朝的兴盛与衰退。应扶起孙权,唤回刘备,把刘表的猪狗儿都笑个死。回到京师临安,面对着西湖叹息,这是在做梦不是?

诸君只顾涂抹脂粉百事不问,就连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的白霜太厚,使梅花凋零老了叶子;平堤上的雨下得太急,使柳条衰残像在哭泣。垒山烽烟腾起,淮河水飞溅恶浪,万里腥风送来战鼓声不息。想如今国事已败坏至此,怎用得上文人去耍笔杆子!

二、黄鹤楼(武昌)

(一)简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二)相关名句: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唐   王维《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三、滕王阁(南昌)

(一)简介: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二)相关名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维《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释义: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汇集了东南地区的青年才俊。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杰出的朋友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此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竞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j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

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

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向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

放眼远望,心胸顿时舒畅,兴致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了清风,柔缓的歌声令白云陶醉,像在睢园竹林的聚会,宴会上的人酒量超过陶渊明,像在邺水赞咏莲花,席上人的文采胜过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千载难逢。

向天空中远眺,在假日里尽享欢娱,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远望长安,东看吴会,陆地的尽头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跨越,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心系朝廷,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去侍奉君王呢?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卑微,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而今放弃一生的功名,到万里之外去侍奉父亲,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

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像孔鲤那样有礼;今天有幸参加宴会,如登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杨得意的引荐,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愧的呢?

唉!名胜不能长存,盛宴难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变为废墟。有幸参加这次盛宴,故写小文以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诸公了。竭尽心力,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

百度百科-黄鹤楼

百度百科-滕王阁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潘以楼江苏和潘培权 苏州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