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cpi,以及江苏cpa奖励政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2021年3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根据数据显示,26省份的CPI都呈正增长模式,浙江是所有省份中涨幅最大的省份,有1.3%。5省份CPI指数较前期有回落,湖北省的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1.6%。
3月份,全国总体CPI同比从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
全国CPI环比下降0.5%,涨幅比上月回落1.1%。
浙江、北京、山西、天津、河北、上海、西藏、新疆等26个省份3月CPI同比呈正增长,正增长省份比上月省份数翻番。重庆、贵州、海南、黑龙江、湖北等5省份负增长。
物价飙涨的地区有山西、辽宁、江苏、浙江、西藏和新疆这几个地区。历年春节后的3月及二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都会总体偏弱,CPI环比都为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在二季度一般不会上涨,但是4、5月份以后,CPI将会明显的上行,4月份会超过1%,5月会超过2%,6月起,CPI又将会回落,全年的CPI同比上涨大约在1.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不多。
CPI的结构从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猪肉等肉类供给持续恢复,肉食等价格较往年持续偏弱走势。
2、国内疫情没有大规模的反复,预计国内的消费水平涨幅较往年相似,不会有较大增长。
3、工业品价格涨幅较大,但前期油价上涨已经传导向下游消费品,年内预计会有大涨幅。
整体今年CPI预计会有回升,全年同比涨幅不大。
综合来看,今年的居民消费水平涨幅和往年一样,大家可以放心消费。
各地“两会”已经全部闭幕,各省份2011年GDP增长目标等已全部出炉。经统计发现,在各省份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5个省份GDP预期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与各省份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12个省份调高GDP增长目标(其中8个为西部地区),6个省份调低目标(东、中、西部各有2省份),其余省份GDP增长目标不变或基本不变(河南省未明确GDP增长目标具体数字)。 在CPI调控目标方面,全国31个省区市除河北、辽宁和上海没有明确提出具体数据指标外,其他28个省份均明确了目标:“4%”成为各地最普遍的“选项”——24个省份明确表示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就意味着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物价调控目标较之2010年上调了1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物价调控目标大多定在3%左右)。
今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几件“实事”、“大事”,大部分省份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做了十分明确的量化指标。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全国有26个省份2011年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定为10%以上。在这些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收入要“跑赢”GDP和CPI成为最大的“共识”。“要幸福,首先要让口袋幸福起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已经成为新一轮民生布局的指向。通过这些十分明确的量化指标,政府敢于作出承诺又体现了责任和自信。 ★直辖市: 北京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5%、水耗下降4%。 天津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 上海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重庆
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工业销售值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0%;进出口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4%以下。 ★东部地区: 辽宁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河北 确保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山东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江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好国家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浙江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2‰以内。 福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外贸出口增长8%,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节能减排任务。 广东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6%;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 海南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以内。 ★中部地区: 黑龙江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吉林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力争总量突破1万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山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河南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到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湖北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1%,氨氮、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下降0.5%。 湖南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安徽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均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 江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O%,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西部地区: 内蒙古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陕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甘肃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宁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年度单位生产总值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 青海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 新疆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西藏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左右。 四川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贵州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7%;城镇化率达到32.5%;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云南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都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广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按国家下达指标执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左右。
8月份的CPI数据不错,各地的物价涨势如下。
一、8月份的CPI数据不错
本月有13个省份的 CPI同比增长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海南,四川,浙江,重庆,陕西,甘肃,山西,辽宁,湖北,广西,宁夏,江西,新疆。海南和四川分别以3.2%的价格涨幅和3.0%的价格涨幅,成为唯一两个进入“3时代”的省份。
八月份,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广东,青海,六个省份的 CPI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上海,江苏,福建,云南,内蒙古,天津,贵州,河北,山东,西藏,北京,河南,京豫, CPI的增长都在“1%区间”。
二、各地的物价涨势如下
八月份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0.1%,而上月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0.5%,比上个月下降了2.5个百分点,影响了CPI上涨了0.10%。
食品方面,生猪出栏逐步恢复正常,加上季节性消费需求疲软,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4%,比上月下降25.2个百分点。
蔬菜批发价格上涨15.8%,鸡蛋上涨7.1%;与八月平均价格相比,汽油零售价格在同一时期下降了1.8%。但是,预计中、月底的粮食价格上涨将会减缓;若油价不上涨, CPI较上年同期或很难突破3%。
另外,由于高温天气的影响,蔬菜的出货量、出货量将会增加,蔬菜的价格上涨或将出现下降。
从目前的产能状况以及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的政策来看,猪肉价格的坡度也应当有所缓和;随着气温的升高,蛋鸡的产蛋能力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蛋鸡供给。所以,中后期粮食价格上涨将会减缓。
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未超全国平均水平有22个省份
全国22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未超全国平均水平
■ 按照各地两会消息,2015年已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
■ 2014年沪京浙深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4万元,上海达47710元,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显著
■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物价增幅也在下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托底”任重道远
按照各地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与2014年相比,今年计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4省(区、市)保持不变,仅有西藏目标上调。在13个公布了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区、市)中,实际增速慢于该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的有9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乡收入增长目标下调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是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
1.收入与GDP:同步下调,还需同步提质
以较发达省份江苏为例,2012年、2013年、2014年该省GDP分别同比增长10.1%、9.6%、8.7%;城镇居民收入分别名义增长12%、9.6%、8.7%。
收入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趋一致。从各地情况看,仅有西藏将收入增长目标从去年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上调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陕西、江西、安徽、内蒙古的收入增长目标基本保持不变。其余26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其中,重庆、江苏、广东、上海、辽宁5个省市去年与今年均提出,当地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或基本同步,但是这5个省市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均较去年有所下调。
各省比较来看,吉林从去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下调至今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下调幅度最为明显。此外,天津、青海、甘肃、宁夏4个省(区、市)同步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各2个百分点。
对于城乡收入增长目标普遍下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客观实际。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为正相关关系。目前中国正着眼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中高”要求收入增长目标进行科学调整。放慢脚步是为了走了更好。各地今年纷纷下调经济增速,把重心放在升质增效和改善民生上。从长远看,这恰恰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收入与CPI:风险抵消,还需完善社保
分析2014年收入与CPI可以看出,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胀水平也一同下降。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的CPI在2%以下的低位——北京1.6%、天津1.9%、山西1.7%,内蒙古1.6%,辽宁1.7%,安徽1.6%,河南1.9%。超过2%的省区市包括上海2.7%、青海2.8%,广西2.1%、甘肃2.1%等。
CPI增长的放缓体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使得居民收入实际购买力水平的增幅要大于名义收入对购买力水平的提升。但2015年的情形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各地两会透露的信息看,对CPI的.预判值高于2014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重庆、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分别将2015年CPI调控目标定为“3%左右”。随着相关省份居民收入目标的下调和CPI增幅的判断,要防止物价等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完善相关社会保障,让收入能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而从目前看,通缩的风险似乎更大。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看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农产品物价水平将显著下降,这将降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直接拉低低收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关专家也提出,在收入增长目标回落的同时,政府应该增加保障支出,以稳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这既可以采用减税的办法,也可以扩大民生开支。
3.收入与基尼系数:贫富差距,还需打破固化
中国基尼系数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呈逐步回落趋势。尽管如此,超越0.4警戒线的这一数值仍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能以一个数值反映总体收入差距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具有一定说服力,但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基尼系数似乎不足以概括收入差距的真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4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收入数额分析,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其中,上海最高,达47710元,北京43910元位居第二,深圳40948元,浙江40393元。
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2014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7元,甘肃暂排最后,为20804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情况看,也体现了这种差距—-东部:2014年浙江32658元,江苏27173元,广东25685元;中部:湖北为18283元,河南15695元,湖南17622元;西部: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736元。
从东中西部收入差距到城乡收入差距,从行业间收入差距到不同职级收入差距,如何实现分配的公平考验着中国,考验着改革。在很多专家看来,关键是要打破贫富凝固,形成上下流动的通道,让更多中低收入者实现收入增长,而中低收入群体正是拉动消费最有力的生力军。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提低、扩中、控高的六字方针需要有效落实。
提低——包括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教育投资等。北京市近日宣布上调6项社保待遇标准。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305元达到3355元;4月1日起,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也将上调160元,达到1720元。6项标准调整后将惠及该市314.2万人。限高——主要是对国企高管等高收入群体,通过对垄断行业企业收入进行调控实现更公平的分配,目前正在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扩中——则需要通过各项措施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4.收入与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有为,还需量力而行
2014年,已经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这19个地区分别为: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青海、甘肃、云南、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河南、浙江、江苏、河北。调整之后,从最低工资标准的绝对数上来看,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仍然是上海,分别达到1820元和17元。
从最低工资增长幅度看,2014年最低工资平均涨幅较往年出现下降。人社部透露的数据显示,去年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4.1%。虽然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但14.1%仍是近年最低水平。据统计,2011年全国24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12年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国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调得越高越好,必须把握好度。”长期研究工资问题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就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就会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就业。事实上,改革进展到今天,这样的“两难”问题越来越多。民生改革需要更多辩证思维,要积极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5.收入与失业率:结构矛盾,还需苦练内功
最近,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和国内网站展开调查,并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为2443元/月,高于去年毕业生起薪2119元/月的水平,但许多大学毕业生入不敷出,约四成毕业生仍需“啃老”。2003至2014年,我国GDP从1.64万亿美元,增长到10.17万亿美元,增长6倍多。同时,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从495元/月涨到1560元/月,增长3倍多;大学生起薪由1550.7元/月增加到2443元/月,只增长了约一半。
地域对比:上海应届毕业生起薪水平排名第一,为3241元/月;北京排名第二,为3109元/月;深圳排名第三,为2905元/月。除上述城市外,省会城市应届毕业生起薪南京(2813元/月)、合肥(2717元/月)、杭州(2664元/月)、苏州(2625元/月)在前十名中。
河南省某国企负责人介绍,虽然不同学历在工资上仍有差距,但相差不大,新入职的本科生月薪为2800~2900元,硕士毕业生月薪为3000~3100元,但两者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杨宜勇指出,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导致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增长缓慢,加之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大学毕业生工资增长乏力。下一步,在经济放慢脚步的同时,更应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大学生就业门路,改变结构性失业增长的现状。
;
江苏盐城的经济水平还不错江苏cpi,2018年江苏cpi,盐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0.5:44.4:45.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江苏cpi了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5987元(按2018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1483美元),比上年增长5.8%。
2018年,盐城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9%,衣着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8%。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跌0.3%。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上涨4%。
扩展资料:
江苏盐城的地理环境
盐城市地处北纬32°34′~34°28′,东经119°27′~120°54′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
全市土地总面积1.7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万公顷,占江苏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5%江苏cpi;海岸线长582千米,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56%。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
盐城市全境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黄淮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其地势大致以废黄河为中轴,向东北、东南逐步低落。
四川整体的降幅是最大,为0.7个百分点。CPI我想很多人看你并不清楚,如果是经常接触金融相业,或者是做市场经济调查的,这些人可能都会掌握的非常明确,CPl简单说,就是一个滞后数据,但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据,27个省份里,差距实际上还是非常大的,因为6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而CPl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和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个稳定的CPI,并不容易出现,充足的就业和 GDP 增长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数据是不是社会中最看重的经济目标,不管是最新的CPl,还是几个月前的CPl,对我们中国而言,基本上变化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市场控制得非常完美,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各司其事。
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CPI的稳定性和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权威,因为一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他必然会根据CPI的变化进行不同的调整,所谓的“爬行通胀”其实就是最好的CPl,也非常适合最新的CPl数据。
因为一般情况下,其含量能在 2% 至 4% 之间,无论CPl的整体指数是高还是低,他们其实都是以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物价变化指标,他也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l的数据,整体而言对居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通货膨胀对美元的影响目前还尚不清楚,通常,在健康的经济扩张中,提高美元的利率可以使美元更具吸引力。
以上的问题,是我个人的想法,如果各位还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评论或者讨论。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江苏cpi和江苏cpa奖励政策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