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被划给上海,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上海市,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是许多人梦想中的发展地区,在62年前,为了解决上海市的发展问题,国家决定扩张上海市的行政界限,将上海市邻省江苏省的10个县城划分给了上海。
如今,这十个城市隶属于上海,成为了上海的郊区,在上海的带领下,这十个县城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江苏省其他临近上海的县城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上海市的发展历程
“东方明珠”上海市,地处在长江的入海口,自古以来,上海市都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塞,上海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它的交通十分发达,海运便利,所以上海市的发展速度也远高于其它的内陆城市。
在上世纪,上海市就已经和西方国家有了众多联系,在上海,可以看到许多西方的先进的物品,它的发展和中国的其它城市拉开了差距,被称为是“东方巴黎”,上海市在民国时期就已经累积了不少的工业基础、经济基础。
因为高校众多的原因,上海市人才众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十分重视上海的发展,上海被国家设立成为直辖市,政府也对上海的行政区划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上海市直辖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在1956年的时候,上海市辖区减少,辖区成为15个市区和三个郊区,同时政府提出了凭借上海市带动整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口号,一时之间,很多看到发展机会的人都涌向了上海,上海市内的人口压力骤然增大。
因为上海直辖区只有三个郊区的原因,上海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没有地方种植足够多的粮食,粮食供给不能够满足市内人民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政府申请想要扩张上海的行政界限,增加上海市的郊区面积,将邻省江苏省的10个大县城划分给上海管辖,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国家批准了上海市提出的想法,将江苏省的十个县城分别划分给了上海市。
江苏省被划分给上海市的十个县城
江苏省将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和崇明县10个县城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上海市的辖区面积也因为这十个县城的划分扩大了将近10倍,那么这十个县城如今的命运如何了呢?
很多县城撤县建区,也有一些在行政规划中并入了其他地区,消失在了发展的过程当中。
1.上海县
在1992年的时候上海县就在上海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与老闵行区合并在了一起,成为了新的闵行区,上海县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嘉定县
1992年撤销了县级别成为了嘉定区,经济发展速度增快,和上海市的中心城区联系比较密切,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增快,是上海的汽车工业园地。
在这里还通了3条线路的地铁,同济大学也在嘉定区建立了一个校区,带动了嘉定区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
3.宝山县
宝山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曾经是江苏省的农业县城,主要发展农业,如今的宝山县堪称是上海市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宝山的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方面十分的发达。
如今轨道交通也十分的发达,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如果没有成为上海市的直辖区,宝山县如今还可能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县城。
4.松江县
松江县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这里人才云集,是上海市的教育基地,松江县有着许多的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9所高校都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松江南站也成为了上海重要的的交通枢纽,在轨道交通方面十分的发达。
5.金山县
金山县,1997年上海市撤掉了金山县设立金山区,金山区是我国发展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区内有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金山区的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发展,高铁和铁路贯穿在这里,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
6.川沙县
川沙县,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为了进一步进行改革开放,川沙县的建制撤销,成立了浦东新区,如今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就建立在这里,可见如今这里的发展有多好。
7.南汇县
南汇县在2001年的时候,撤县设区,成为了南汇区,在八年之后,南汇区被并入了浦东新区,南汇区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8.奉贤县
奉贤县与上海的浦东新区接壤,被称为是上海最适合看风景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有着上海的新标志上海之鱼,还有着碧海金沙的美丽海滩,这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上海市不可多得的美景区。
9.青浦县
青浦县地处上海的西部,黄浦江上游地区,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很好,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地带,青浦县呼应了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生态区之一,如今的青浦县也被称为是东方绿舟。
10.崇明县
崇明县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崇明县轨道交通如今还在建设当中,多年上海市并没有大力开发崇明县,崇明县也就一直都保持着原生态的状态,空气质量优,生态环境好,如今的上海市想要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号召将崇明岛修建成为一个国际生态岛。
江苏省划分到上海市的这十个县城如今的发展越来越好,如果这些城市没有被划分出来给上海市,在江苏省的带领下,经济可能也会发展很多。
但是在上海市的带动下,这些县城不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有了完善的轨道交通,城市环境、教育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条件都得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这十个县城和上海逐渐的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其它地区差距也逐渐的缩小了,对比起依旧是江苏省管辖的其他临近上海的县城,这十个县城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甩了其他的县城好几条街。
上海市对于这些县城来说就是领头羊,带动了这些县城的发展,这些县城发展的成果很让人欣慰,同时也希望,上海市可以越来越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让我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强国!
其一、松江素有“上海之根”的美誉;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历史上海岸线是不断变化的。正所谓沧海桑田,形容上海再合适不过了。
其二、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
自清道光23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了我国最发达的地区。民国初期,上海直属江苏省。及至1927年7月,上海始设特别市,直属中央政府,一直到解放前都是直辖市。
其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上海的工业实力在近代中国史上的地位就无需赘述,占据了半壁江山。上海战役期间,三野司令部明文规定不能使用重武器,特别是重炮,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上海主体。
其四、人口骤增带来的粮食问题;
1949年,上海户籍人口为502.92万人。截至1958年,上海户籍人口骤增至750.80万人,净增247.88万人,合计增长49.29%。人口骤增带来了粮食供应问题,而上海寸土寸金。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迫切需要土地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江苏省松江专区10县划给上海,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的行政区域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转变而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从1927年设市初始的527.5平方公里(不包括租界地区)扩展到今日的6340.5平方公里。而在这一扩展过程中,1958年国务院将江苏省的上海县、嘉定县、宝山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松江县、金山县、青浦县、崇明县共十县划入上海市,可说是上海市辖域扩展的关键性事件。
通过这一区划调整,上海市的辖域面积由1949年的618平方公里扩大到6185平方公里,不仅帮助上海市解决了当时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空间制约问题,有助于落实中央对上海市发展的新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拓展的制度性选择,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上海市的城市空间重构和城市功能重塑产生了重大且长远的影响。
解放时,上海市政区面积仅636.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仅为82.4平方公里,还集中了大量工业人口,城市空间颇为紧张。“一五”计划开始后,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原本有限的空间更加拥挤,与此同时,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再度膨胀,副食品供应出现短缺,居民的居住条件十分困难。这充分表明,不断增长的空间需求同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上海亟需新的空间补充来解决工业发展、人口疏散、副食品供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工业建设空间不足
经过近百年的工业发展,到1949年,上海地区的工厂数量己居全国之首,工厂分布主要集中在沪南区、曹家渡区、杨树浦区三处,另外徐家汇区、闸北区、吴淞区、浦东区等地方也集中了不少工厂,这些工厂布满了沿河沿江的地段,黄浦江以及苏州河两岸几乎全部为码头、仓库、工厂所占。1949年以后,上海一方面组织工厂内迁,支援内地工业建设,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开始调整工业布局。1950年,苏联专家组提出工业布局应照顾己有工业分布于市区和沿江地区的事实,必要时可在吴淞设立新工业区。
除工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空间补充外,科学技术基地的建设对空间对周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现有市区条件下更加难以满足。一方面,上海市己有的科研院所分散在市区各地,不利于科研协作和产学研的协调发展,需要足够的空间对科研院所、相关工业企业及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而上海市中也城区空间有限,还受到机场、国防、电台等方面的禁建限制,市区范围内己经无法提供充足的适合科研院所布局的场所。如何解决新形势下上海发展所面临的城市空间不足问题,直接关系到上海两个基地建设的成败,也决定了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在上海周边建设卫星城的规划设想被再次提出,而这需要与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区划调整才能实现。
二、人口规模持续膨胀
解放初期,上海市的人口约计502.92万,人口密度为7950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约为418.94万,市区人口密度为50842人/平方公里;到1955年,上海市人口总量为623.1万人,人口密度达到979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密度高达63561人/平方公里;上海市市区人口密度最高是在1954年,竟然达到68802人/平方公里。1956年,市区人口从1950年的418.94万增长到563.48万,市区人口密度达到48347人/平方公里。到1957年,全市总人口为689.69万人,比1949年的人口总量增加186.77万人,增长了37.14%。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等,上海市无论在人口规模还是在人口密度方面,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压为力。
持续膨胀的人曰一方面给上海市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限制上海城市的进一步发展。1958年以后,尤其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步,上海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再次带动周边地区人口向上海流动,即上海市的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膨胀。在这样的形势下,若不进行辖区拓展,上海市的居民住房问题、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势必会更加严峻。
三、副食品供应日趋紧张
由于郊区面积太小,上海市的副食品供应历来啊“吃全国”,依靠其他地区的调剂支持。以蔬菜为例,解放初期,上海市郊区只有菜田8.5万亩,随着±地改革的完成,1952年郊区的菜田增加到16万亩,本地蔬菜的供应量也从1949年的12.6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6.5万吨,占上海市蔬菜供应总量的40%左右,其余60%的蔬菜供应依靠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山东等地的客菜补充。
在生产建设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上海市的副食品供应情况却很不稳定,这引发了市民的不满;而且,根据中央制定的大城市要逐步实现副食品供应自给自足的政策,上海必须尽快改变依赖外地调拨副食品的状况,扩大本地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市领导开始酝酿扩大郊区,向中央争取土地,建设“自己的菜田”
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江苏省与周边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之间的区划调整。今天,我们做一个收尾,聊聊江苏省与邻居上海市之间的区划调整。1958年,在1年时间里,江苏省东南部的10个县,被划入了上海市,形成了上海市外围的主体部分。那么,江苏省的10个县,为何要划入上海市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上海地区的历展。13世纪后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朝。元朝统一天下以后,由于疆域面积非常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为了管理具体方便,巩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成了10个行省,例如江南行省、浙江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但元朝的行省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各方面规划并不完善,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由于对地方上放权太多,元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情况。
1368年,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统治以后,继承了行省制度,但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认真的说,在明朝统治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内陆各个省份的大体区划。例如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江西省等省份的区划,当时已经基本形成了。明朝在名义上拥有南京和北京两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北直隶和南直隶两个直隶地区。其中,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京津地区和河北省。东北地区的清朝入关以后,在10多年的时间里,确立了自己对各地区的统治。
由于清朝的首都确定在北京,北直隶改名为直隶省,南京的地位下降。南京改名为江宁府,南直隶先是改为了江南省,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又分成了江苏省和安徽省。在明清时期,上海地区隶属于松江府,松江府隶属于江苏省。当时,苏州府和松江府属于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没有之一,两个府每年上缴的赋税,占全国的10%左右。当时,在江苏省东南地区设立了分守苏松道,由于岗位至关重要,在朝廷的眼里,这个官职与各省巡抚的地位相当。至于上海,在那一阶段仅仅是上海县,以传统的农耕为主体。
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无力威胁,清朝不得不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割让了大片的土地。当时,地理位置极佳的上海,就是通商口岸之一,依靠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再加上租界的影响,上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截止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在不到20年时间,上海地区在各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上海市的概念。那个时候,上海地区分成了好几个租界和上海县城,仍旧隶属于松江府管理。在20世纪初期的几年,上海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被称为“东方巴黎”。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由于各地军阀忙着打仗,当时的形势非常混乱。在这一阶段,上海地区的经济虽然繁荣,但行政地位并不是很高。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政权,终于腾出手来处理上海的区划地位问题。1928年,上海被提升为特别市。那个年代的特别市,地位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但又不完全一样。当时,上海市的管辖区面积比较小,仅仅包括了上海县和宝山县的部分地区,管辖区面积只有490多平方公里,还不如现在的10%。
除了上述地区之外,外围其他地区则仍隶属于江苏省管理。在二三十年代,北方的北平市、天津市的情况,与上海非常类似,管辖区仅仅包括市区。对于青浦县、金山县、嘉定县等地的老人来说,进一次市区称为“进上海。”一转眼到了50年代初期,随着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阶段。起初,由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传统直辖市以外,武汉、广州、南京、沈阳等城市,也都曾经是直辖市。在50年代中期,这些直辖市才逐步撤销。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之一,但管辖区并不大。
截止1952年,上海市的管辖面积,只有610多平方公里。换而言之,基本上就是现代上海的几个核心区。从著名的徐家汇往西出发,走一段距离就是江苏省松江专区的辖区(专区属于五六十年代的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但专区的面积比较大,当时的专区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地级市)。上海市一直感觉自己的管辖区面积太小,不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因为城市规划,一旦出了自己的辖区,就需要和周围兄弟省份商量,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
上海市曾经要求把嘉定、宝山、上海和川沙4个县划分给自己。因此,当时还出现了“嘉、宝、上、川”的说法。鉴于各方面的考虑,上海市的要求一直没有被通过。时间进入了1958年,鉴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1958年春天,宝山县、嘉定县和上海县等3个县被划入了上海市管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同年11月,江苏省松江专区的南汇县、松江县、金山县、奉贤县、青浦县等6个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总计7个县,被划入了上海市管理。
加上同年春天已经划入的3个县,江苏省东南部的10个县,在1年时间内,被划入了上海市。由于自身管理的9个县全部划入了上海市,松江专区被撤销,并入了苏州专区。截止1959年,上海市的管辖区面积,达到了6200多平方公里,比1952年的面积扩大了10倍。10个县陆续被入上海市以后,起初仍旧是各个县的名称。随着上海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个县陆续改成了区,例如青浦区、嘉定区、金山区、宝山区等等。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我国东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但是历经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南北双方的经济比重几乎相当。在宋朝统治时期,连宋朝高官们也承认“朝廷财富,实仰东南。”当时,江南各地区非常富裕。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先后消灭了南宋、大金国、西夏国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不过,由于东南地区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管理东南地区,元朝甚至直接修改了大运河的航道。由于疆域面积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尤其是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州县,元朝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顺便说一点,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等。元朝行省建立以后,各方面的问题很多,管理机构太简单,而且区划太大。因此,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因此,形成了南北两直隶一十三省的区划格局。
当时,北直隶包括了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江苏省、安徽省。其中,苏州府和松江府,承担了全国十分之一的赋税比例,甚至超过了很多西南、西北的省份。朝廷在苏州、松江设立了苏松道,这是一个正四品的官职。但是在吏部的重要程度,超过了很多省份的巡抚和布政使。
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的面积太大,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又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当时,上海县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管理。按照当时的格局,上海县并不起眼。但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不得不开放了各种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上海。
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了一系列的租界,例如法租界、日租界等等。上海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历经了几十年发展以后,20世纪初期,上海市已经崛起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不过,此时的上海仍然隶属于江苏省管理,由上海道负责管理。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各路军阀忙于混战,根本无力调整各地区的区划。
1928年,上海市与江苏省分家,被提升为特别市。当年的特别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不过并不完全一样。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处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上天重之外,沈阳、武汉、广州等城市,都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进入50年代前期,随着战争彻底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和发展建设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陆续铺开。
过于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建设。1954年前后,包括重庆市在内,大部分直辖市都被撤销。只剩下了北京、天津和上海,当时的直辖市,管辖区并不大,仅仅下辖了市区和郊区。50年代前期,上海市的管辖区,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大体上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上海市的外围,则是江苏省松江专区。这样的情况在河北省同样存在,北京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通县专区。天津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天津专区。从上海徐家汇向西,用不了多久,就是松江专区的管辖区。由于自己的管辖区太小,很多项目和工程,根本就无法铺开,限制了经济发展。因此,1954年和1956年,上海市先后2次提出扩大区划。
当时,上海市建议把江苏省松江专区下辖的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和川沙县,划入自己管理,还出现了“嘉宝上川”的说法。不过鉴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要求暂时没有通过。到了1958年,随着上海市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建设,区划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因此,1958年3月,宝山县、嘉定县、上海县被划入了上海市管理。
换而言之,上海市要求划入的4个县,已经划入了3个。仅仅半年以后,江苏省南通专区下辖的崇明县,和苏州专区下辖的奉贤县、青浦县、南汇县、松江县、川沙县,总计7个县划入了上海市。上海市的管辖区,扩大到了60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管辖区扩大了10倍。就在同一年,鉴于下辖的各个县,已经全部划入了上海市,松江专区被撤销。
10个县划入上海市的初期,仍然是各个县的名称。后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市下辖的各个县,陆续更名为区。不过,一些老人的观念,仍然改不过来,把进入上海市区,称之为“进城。”关于我国各地一系列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江苏南通市要并入上海确有此事。
2016年8月22日面世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规划”)划定江苏苏州、无锡、南通3市进入上海大都市圈,突显同城效应,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
进入21世纪以来,南通提出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均与上海此番公布的规划相吻合、相适应。
江苏这3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此前也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均提及应加强与上海或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希望进一步强化双方之间的同城效应。上述3市与上海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借助这次机会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同时也要缩小南通与苏州及无锡之间的差距,才能更好地与上海贴近并无缝对接。
近几年来,随着江苏与上海交通体系的完善化,特别是沪通长江铁路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南通、苏州、无锡及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三市在近年来不断放大“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南通已经逐渐成为上海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南通市政府2017年5月22日对外公布了江苏省政府对《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的批复。
根据方案,经过3-5年的努力,南通将基本建成一个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
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介绍,南通将构建以“三港三城三基地”为重点的全市域对接服务上海空间格局,加快把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
江苏被划给上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苏被划给上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