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万震江苏,以及南京 万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舟船发展史绵延数千年,最早还得从远古说起。
1.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民们尚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于没有一定的工具,他们无法捕捞深水中的鱼群,无法狩猎河对岸的野兽,不仅如此,如遇洪水泛滥,他们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全。恶劣的环境与求生的本能迫使人类去思考,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浮于水上的工具,以期猎取更多的食物和战胜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么东西能够浮于水面而不沉?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2.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它是一种用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制做过程是: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独木终被“刳”成带槽的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在舵未出现以前,桨还有控制方向的作用。独木舟与桨相配合,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周易注疏》卷4)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3.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这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筏子与独木舟都还不是理想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的干舷非常低,装载量一大,筏子便浸没在水中。而独木舟的大小则受到木材的限制,且要想通过改进舟形来提高行舟速度也很困难。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水上运输活动日渐频繁,而且载重量也日渐增加,筏子与独木舟的“短处”便更为明显地暴露出来。在独木舟的基础上,人们创制出新型的船——木板船。
木板船的问世,在我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代。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均是象形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船的结构:它已不是独木刳成的舟,而是用数块木板组装的木板船。这表明,至迟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木板船的变革,且此时的木板船已具有成熟的形制。
4.当然,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奴隶们长期实践,不断改进,逐渐创新的结果。雏型的木板船是非常简陋的,它无非是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加装木板,以扩大独木舟的装载量。这种改进的独木舟在考古资料中曾有发现。
1975年江苏武进出土了一条汉代木船,船体是用三块木料拼接而成的,它已脱离原始独木舟的形制。以后,人们干脆抛开独木舟,直接用木板造船。
以上为船的发展史。
提起1992年9月22日属相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我是1992年农历9月22日出生的,能不能算出五行缺属什么?五行里缺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1992年农历9月22日出生是什么星座,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农历1992年9月22日生人,属相是什么,五行属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是年农历9月22日晚上十二点出生的,能不能算出五行缺属什么?五行里缺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92年9月22日属相是什么
公历年10月18日0时
农历壬申年九月廿三子时
八字壬申庚戌丁卯庚子
五行水金金土火木金水
纳音剑锋金钗钏金炉中火壁上土
五行统计:1木,1火,1土,3金,2水
此命:五行齐全;五行金旺;日主天干为火;八字偏弱,八字喜木,喜用神属木;建议平时佩戴五行属木的饰品。
友情提示:农历是以23点作为每时的开始的,23点以后算第二天的子时。
金木水火土五行怎么算 出生于江苏徐州 农历年9月22日 是属于哪行?
请说出准确的出生年、月、日、时(注明阴历,阳历),才能推算五行,
农历1992年9月22日生人,属相是什么,五行属什么,…
我是年农历9月22日出生的,能不能算出五行缺属什么?五行里缺什么?
八字:癸亥庚申壬辰丁未
五行:水水金金水土火土
纳音:大海水石榴木常流水天河水
五行分析:
总述:八字偏强,八字喜「木」,起名最好用五行属性为「木」的字。分析如下:
此命五行水旺;五行缺木;日主天干为水(同类为:水金;异类为:火木土。五行统计:0木,1火,2土,2金,3水)
年属猴9月是什么命
猴人生于九月,寒露之时,有才有能,自强心高,但半途挫折失败,是非兼半,吉凶并行,时能发展成功,若事与愿违,一生平凡。
此月生人,前年十二女受胎,寒露节后出生。
智慧锐敏,招四方之财。恐怕聪明自误,有失仁和,宜养温柔之心,自然贵人扶持。
常省过去,奋发向前,趁时乘利,自得。
至四十而大发,子孙兴隆,多多顺利,晚景幸福。才智高且具优秀的头脑,行动活泼好动且伶俐。
好竞争,手腕敏捷有侠义心情,反应快,能见机行事。
社交手腕高明善解人意,热诚待人,很快与人打成一片,但不喜欢被人控制,喜爱追求新鲜事务。
聪明、机智、创新有才华,能言善道,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平常爱说大话,有时有反对人之意见虚语或伪诈行为。
忽略必需遵守全体规范,有点不脚踏实地。
生玩缺乏耐心毅力,眼光看得不远,犯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毛病。依赖心很重,好夸张和爱慕虚荣且喜新厌旧,不管做任何事都不会持续太久。
狡滑伪善,无耐心不忠实狂妄自大,过份乐观,自负心强喜投机。
年9月22日属相是什么:年农历9月22日出生是什么星座
92年九月份属什么星座
8月23日至9月22日是处女座、9日23日至10月23日是天秤座。
年属什么生肖??
属猴(农历壬申年,阳历年2月4日-年1月22日)
猴是中国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动物,对应地支为“申”。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俗称猴年,最近几个猴年对应的公历年份是年、年、年、年、年,加或减12。
中国正式使用干支纪年始于东汉时期,以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联系人的生年最晚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农历丙申猴年是一个平年,包括7个大月(30天)和5个小月(29天),有天。
判断方法——
以公元纪年年号判定猴年的方法是: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无余数。
例如:÷12=商,所以年是猴年。
猴年文化——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除了谐音取意吉祥外,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子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在中国古诗里,猴的形象也经常出现,最为流传的应该是诗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啼,已经成为古诗的一种意象;猴子活泼,但猿啼浸染了浓浓的乡思和凋零孤独之感。
古诗里的猿啼,带来了一丝古意,合着水墨渐远的意境,掠过一点怅惘。涉及猴的赋、笔记、长篇也为数不少,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朝巨著《西游记》,三国东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西晋著名诗人傅玄的赋《猿猴赋》、史学家干宝的《》、张华的笔记体《博物志》,南朝宋名家刘义庆的笔记体《世说新语》等都有过关于猴的描写和故事。
以上就是与我是年农历9月22日晚上十二点出生的,能不能算出五行缺属什么?五行里缺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我是1992年农历9月22日出生的,能不能算出五行缺属什么?五行里缺什么?的分享。看完1992年9月22日属相是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西元229-252年在位。据说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大约在建安七八年个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一拓开屯田只孙权回报说:“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又于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下令说:“军兴日久上民离农畔,父子夫妇只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人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其后,于黄龙三年(公元231年)正月下诏:“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并不要再征租赋,又于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正月下令禁止“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以保证春耕正常进行。
编辑本段对航海事业的经略和认识
孙权为扩大势力,曾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245~251),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这是研究东吴与外国交往的重要资料,可惜二书均已遗佚,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残存一些片断引文。 在吴韦昭的《吴鼓吹曲·章洪德》中,对当时东吴和南海诸国的来往有如下描述: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上,相去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壤。东吴时代,南海诸国和东吴的海上贸易络绎不绝,东吴的船只“弘舸连舳,巨舰接舻,飞云盖海,制非常模,叠华楼而岛跱,时仿佛于方壶。”各国商船往返两地,可以说是东吴航海获利最大之处。据万震《南州异物志》上记载,当时在南海上还有波斯(伊朗)、天竺(印度)大海船远来贸易,而在吴“黄武五年[应为嘉禾三年至六年(公元234-237年)],有大秦(古罗马)贾人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方土谣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权以男女各十人,差使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论乃径还本国”。孙权既然能派遣使者送秦论回国,则表明东吴也有能力到达大秦,而且康泰《吴时外国传》也记“从加那调州,乘大海船,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大秦是位于欧洲地中海的古老帝国,可见孙吴的泛海远航已影响到欧洲。三国之世,东吴海军南至南海诸国、北达辽东朝鲜、扬威亚欧、享誉海内外。
编辑本段对台湾的经略和认识
根据可靠记载,到了三国时代,台湾明确称为夷洲。三国时的吴国立国于江南,领域包有会稽及东南滨海地带,和海外的关系极为密切,造船事业与海上交通的发达都超过了前代,所以孙吴政权对于海上经营颇为注意。据《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正月,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由于亶洲绝远,没法到达,只到了夷洲,并俘数千人而还。此役是大陆王朝开始经略台湾的一件大事。又《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记载,此役历时“经年”,士卒多染疾病,死者十有八九。由于上万甲士到达夷洲,而且停留将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吴人对夷洲的知识。 夷洲所以能确定为台湾,有赖于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所作《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卷780所引)关于夷洲的记述。《临海水土志》记载说:“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吴国临海郡的地域,大约北起今浙江宁海、天台,南迄福建闽江入海口以北沿海一带,所谓夷洲“去郡二千里”,这与台湾的方位正相符合。至于夷洲的气候、地形、山夷等,也皆与台湾相同。《临海水土志》又记述夷洲物产及山夷居住、饮食、嫁娶、穿耳、凿齿、猎首等习俗,所述情形都可以在明清时人关于台湾的著述里找到对证。只是《临海水土志》说到山顶有越王射的之白石,在明清时代的台湾已无迹可寻,大概是由于时代久远不存了。又说到山夷处于石器时代,使用青石做成的箭头、刀斧等,这种情形在明清时代的台湾也不见了,这是由于台湾番族已脱离了石器时代。 沈莹于吴主孙皓在位期间(164—280年)撰成《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具体翔实,有如亲历目睹,学者们推测沈莹可能参与黄龙二年夷洲之役,至少也应是接触过夷洲之役归来将士。由于《临海水土志》所提供的记述,绝大多数学者都以为夷洲确是台湾,今日已成为定论。
编辑本段经略辽东历史意义
孙权通辽东一事,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裴松之认为“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表现了孙权的“愎谏”和“昏虐”。后世学者也往往以“刚愎自用”评论此事。近年来肯定孙权历史功绩的文章多起来了,但对于此事亦多避而不论。但是,如欲更全面地评价孙权,这桩历史公案似不能回避。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自建康出大江至于海,转料角至登州大洋;东北行过大谢岛、龟歆岛、淤岛、乌湖岛三百里,北渡乌湖海,至马石山东之都里镇”(《通鉴》卷96)。具体来说这条航线是: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这条海道的开通,大大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史称“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此后,历东晋南朝,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出现了“乘舶泛海,使驿常通”(《南齐书·东夷高句丽传》)的情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南朝时期,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又各以“方土所出”进行互市。孙权 “比年已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诳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迂有无”(《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略》)。双方还互赠特产,辽东方面向孙权“献貂马”(《吴志·孙权传》)。孙权也以“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公孙)渊”(同上)。高句丽也曾向孙权“贡貂皮千枚,鸡皮十具”,孙权则向高句丽“赐衣物珍宝”(《吴志·孙权传》注引《吴书》)。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晋书·孙楚传》)。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先是,辽川无桑,及(慕容)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州之桑,悉由吴来”(《太平御览》卷955引《十六国春秋》)。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与其浮海求夷洲一样,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历史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是郑和。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 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 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 非、红海。
【名称】:昆仑
【拼音】:kūn lún
【注音】:ㄎㄨㄣ ㄌㄨㄣˊ
【解释一】:
1.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万震江苏?”
(2).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仑单舸接得阳迈。” 唐 张籍《昆仑儿》诗:“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4).“ 昆仑奴”万震江苏的省称。
唐 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仑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昆仑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昆仑奴”。
(6).特指昆仑奴磨勒。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万震江苏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昆仑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参见“昆仑奴”。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阎氏,体黑麻面,故谓之阎昆仑。”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
(9).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仑。”原注:“酒名。”参见“昆仑觞”。
(10).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昆仑。”《云笈七签》卷十七:“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11).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
【解释二】:
(1).山名。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高诱 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昆仑山颂》诗:“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汉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史记·孝武本纪》:“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1] 参见“昆仑道”。
(3).古障塞名、一名昆仑障。西汉置。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南朝时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
《南齐书·王琨传》:“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按,昆仑,同“昆仑”。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中国古代泛称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以至东非之人为昆仑。
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
《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
《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8).广大无垠貌。昆,通“浑”。
汉 扬雄《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万震江苏;仑,卢昆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万震江苏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解释三】:
1.昆仑历史原型
昆仑原型在江南昆山,由越王勾践嫡长子越王寿首次创造。公元前459年壬午年,越王寿替代勾践幼子越王鼫在江南昆山掌握越王政权。越王寿首次设置昆仑地名,昆仑是以昆山为中心,五十里半径顺时针圆周排列数级地名,个十百千万亿兆太。如今能够查找到的地名是:1.嘉定(属上海)可以解释为过元之出发点。2.十位数地名缺失。3.白鹤(属上海)。4.千灯(属江苏)5.张万泾(江苏)古镇不在。6.正亿(江苏),陷入阳澄湖之中。7.兆良(江苏)古镇不在。8.太仓(江苏)。
又到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北方的山林田野草木萌发,依依烟柳,萌萌新绿。南方的春雨不期而至,丝丝缕缕,缠缠绵绵。一幅幅芳草萋萋、春色旖旎的迷人画卷牵动着人们踏青访春的步履。翘首以盼,疫情过去,我们一起爬青山、听箫鼓,赏烟霞。
↑2020年3月24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航拍的松林景观。CICPHOTO/褚福超 摄
↑2020年3月23日,辽宁省鞍山市鸽子山公园里的一棵柏树发出了新芽。CICPHOTO/舒阳 摄
↑2020年3月26日拍摄于北京西二环护城河畔。CICPHOTO/朱霖 摄
↑2020年4月4日在河北省任县邢州湖拍摄的美景。CICPHOTO/宋杰 摄
↑2020年3月28日在江苏省泰州市石羊农庄拍摄的春景。CICPHOTO/李萍 摄
↑2020年3月27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闸旁拍摄的水杉林。CICPHOTO/万震 摄
↑2020年4月4日,市民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金匮公园晨练。CICPHOTO/还月亮 摄
↑2020年3月25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白堤景区春景如画。CICPHOTO/陈中秋 摄
↑2020年3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白堤景区春景如画。CICPHOTO/陈中秋 摄
↑2020年4月4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旁山脚下,一滴雨水挂在绿意盎然的枫叶上。CICPHOTO/李肃人 摄
↑2020年4月4日,在上海市金山新城区拍到的满目葱茏的景象。CICPHOTO/庄毅 摄
↑2020年3月23日,河南省许昌市灞陵桥景区灞陵河河水碧绿,河岸杨柳依依,一叶扁舟划过,宛若一幅绝美的春色画卷。CICPHOTO/牛书培 摄
↑2020年3月29日,在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南麓,一枝海棠花在雨中盛开。CICPHOTO/杨继红 摄
↑2020年3月27日,在安徽省临泉县吕寨镇吕寨村,雨后的麦苗落满雨滴。CICPHOTO/卢启建 摄
↑2020年3月25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300亩生态白茶园内,茶农在采摘白茶,赶在清明前采制优质茶叶供应市场。CICPHOTO/陈晨 摄
↑2020年4月4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板石岭罗汉山拍摄的翠竹。CICPHOTO/洪星 摄
↑2020年3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江安河畔,一名小朋友在河边玩耍。CICPHOTO/孙启原 摄
↑2020年3月25日,湖南省郴州市市民在北湖公园漫步休闲,尽享春光。CICPHOTO/贺茂峰 摄
↑2020年3月29日,重庆市南川区上海城小区草木吐新绿。CICPHOTO/瞿明斌 摄
↑2020年4月1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雨后初霁,晨曦中青岗岭万亩生态茶园绿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CICPHOTO/杨威 摄
↑2020年3月31日,茶农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五道岭村茶叶基地采摘茶叶。 CICPHOTO/曹忠宏 摄
↑2020年3月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乡拍摄的如画美景。CICPHOTO/李艺爽 摄
↑2020年3月26日,贵州省仁怀市街边,小鸟在树枝上嬉戏。CICPHOTO/陈勇 摄
↑2020年3月26日,游客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山公园榕树下休闲。CICPHOTO/杨烨 摄
↑2020年3月2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的灯都生态湿地公园内,一只豆娘停靠在植物上。CICPHOTO/关煜柔 摄
↑2020年3月25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城郊,公路掩映在绿油油的树丛中。CICPHOTO/蒙钟德 摄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万震江苏和南京 万震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