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2015年江苏财政收入的词条

盐城房产 盐城房产 2022-12-08 29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5年江苏财政收入,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2015年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速是:

2015年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速是:. A.8.0%. B.8.5%. C.9.4%. D.10.2%. 根据材料可得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比重分别为:5519.5、8082.6、4809.5、2544.1,直除首两位分别为0.88、0.86、0.81、0.76。

2021年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速29.4%,前值42.4%,两年平均同比增速4.9%,前值2.6%;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增速-3.4%,前值0.2%,两年平均同比增速1.9%,前值-4.7%。全国税收收入当月同比增速33.3%,前值48.5%,两年平均同比增速5.0%,前值0.3%;非税收入当月同比增速3.3%,前值26.0%,两年平均同比增速3.8%,前值11.1%。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9.2%,两年平均同比增速3.8%,前值11.4%;政府性基金支出当月同比增速-0.1%,两年平均同比增速29.7%,前值18.7%。

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4月财政收入增速加快,支出增速显著回升,但整体支出进度偏慢。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土地成交降温影响大幅回落,而支出增速由负转正,新增专项债的增加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加速恢复,主要税种加速增长

2021年4月份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速29.4%,前值42.4%。尽管受基数影响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上升至4.9%,较上月提高2.3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收入恢复加速。其中,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速5.0%;非税收入两年平均增速3.8%,经济恢复情况下税收收入拉动作用显著。

在税种结构方面, 4月主要税种中企业所得税增速由负转正,个税保持较高增长,增值税及消费税仍恢复较慢。在直接税方面,个税当月同比增速42.2%,两年平均增速15.2%,前值为16.3%,仍保持高增状态。个税两年平均增速较高一方面反映了居民收入的恢复及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2019年个税改革下低基数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显著,当月同比增速录得51.8%,前值为8.5%,两年平均增速为13.3%,前值为-20.4%,对财政收入拉动作用明显。4月工业企业利润恢复加速,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部分企业利润起到带动作用,进而拉动企业所得税增长。在间接税方面,消费税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但仍为低增状态。增值税两年平均增速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值,录得-3.6%。由于2019年4月增值税税率下调,导致基数偏低,增值税整体仍处于缓慢恢复状态。4月进出口的超预期增长拉动进出口相关税种两年平均增速均有明显提升。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哪些

一、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

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二、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拓展资料:

一、地方财政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后的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另外,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以后逐年还要调整分配比例,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口径变化。

二、地方财政现状

1.地方财政收入冷热不均 多省份下调目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上海、江西、广东等在内的近20个省份公布了2014年财政收入。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总额来看,收入差距较大,广东夺魁,排在第二位的是江苏(约7233亿元),第三位是山东(502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上海(约4586亿元)、浙江(约4121亿元)、北京(约4027亿元)、天津(约2390亿元),陕西、重庆等地为1900多亿,其余地区均超千亿。

2.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或继续放缓,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以及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减少。而各地也出现下调2015年财政收入目标的苗头,如河北省将其财政增速目标下调至7.5%,相比2014年的降低了1.7个百分点。专家预计,多数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目标都会下调。

比较一下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的经济

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的经济。

福建

2014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525.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472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828.0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62.29亿元;公共财政支出3300.70亿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1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

浙江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江苏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秦统一中国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与中国一样,经济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历史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自身特点。 历史上,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苏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早期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兴办的大量厂矿,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江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创业创新创优”为载体,“争先领先率先”为动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江苏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中国率先实现初步现代化。“十一五”期间,GDP连续跨过2万亿、3万亿、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处于前列。201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8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05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6.5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1874元。

江苏县域经济发达,2013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江苏占据18席,其中5个居百强前10位。

截至2013年底,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总量达38个,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达21个,江苏继续保持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发展最好的领先优势。

2014年,江苏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0396.5亿元,占GDP比重达46.7%;建筑业总产值2459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3.1亿元;进出口总额5637.6亿美元。

2014年,江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552.8亿元。

2014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5.2%。

2015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蓝皮书显示,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中国第一位。

山东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4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94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0879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11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2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965.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75.9亿元。

辽宁

2011年辽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1.6%。

2013年辽宁生产总值270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269.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6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7∶53.2∶38.1变为8.6∶52.7∶3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6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8.6%。

江苏人的富裕情况

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实力,GDP与财政收入是主要指标,但对于普通人富裕程度与快乐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与幸福因人而异,无法以数据进行量化,但富裕程度可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富裕程度最好的体现,是最重要指标。

一、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国内地情况

在刚刚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大陆公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中,江苏以15500元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的21548元,北京的19585元和浙江的18263元。江苏大幅度领先于一季度全国平均数9730元。

时间拉长至一年,2020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390元,依然位列第四,也依然仅次于上海,北京与浙江,还依然大幅度领先于全国32189元的平均数。

将时间拉长5年,因有些省未公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城镇居来替代。

2015年江苏城镇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173元,2020年为53102元,五年增长率为42.9%,与浙江处于同一区间内。

二、省内各市情况

因南京均为市区,取各市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苏州70966元排第一,大陆城市仅次于上海的76437元,北京的73849元,进入前三甲。

南京67553元位列第二,大陆城市排第7,高于深圳,低于第5广州的68304元。

无锡64714元排第三,大陆城市排第10,低于第9深圳的64878元。

第4-13依次为常州60529元,镇江54572元,南通52484元,泰州49103元,扬州47202元,盐城40403元,淮安40318元,徐州37523元,连云港37159元(估值),宿迁32015元。

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平均数为43834元,江苏为53102元。

再将时间拉长至5年,南京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为46104,2020年67553元,5年增长率为46.5%,南通5年增长率为44.7%,泰州,连云港,宿迁均为44%,淮安43.5%,盐城与扬州44.3%,无锡43.4%,徐州43.1%,常州41.7%,镇江41.1%,苏州40.8%。

三、分析总结

1.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先广东,是因为江苏各市相对均衡。广东省头部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尾部梅州近3倍,江苏头尾2倍不到,广东头尾严重失衡,拉低了平均水平。同样浙江之所以领先江苏是因为浙江较江苏更为均衡,浙江2020年头部杭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8666元,是尾部丽水48532元的1.4倍。所以就民富来说,一个省一味做大一两座城市并不利于全省的民富均衡。

2.江苏民富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省内民富水准依然不均衡。近5年苏中,苏北居民收入增幅稍高于苏南,但还不够。苏中与苏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均低于全省平均数,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数,苏中崛起,苏北加速很急迫,协调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苏中,苏北转移。随着苏中,苏北铁路交通短板的补齐,苏中,苏北应主动对接苏南,上海,甚至杭州争取更多项目落地。

2015年江苏财政收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5年江苏财政收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