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江苏翰林院,以及翰林院翰林院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江苏在历史上历朝历代中状元总共有六十人。
张损之江苏翰林院,江苏人江苏翰林院,隋朝状元。
归仁泽,江苏吴县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
陆 扆,江苏苏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状元。进士9人。拜相,封吴郡公。后被朱全忠贬为濮州。
归 黯,江苏吴县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状元。
苏 检,江苏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状元。进士韦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归 佾,江苏苏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状元。进士26人。
归 系,江苏苏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进士23人。
卢 郢,江苏南京人,966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元年)状元。充任后主近侍。 入宋后,任全州知州。
吕 溱,江苏杨州人,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状元。进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病逝于任。追赠礼部侍郎。
李 易,江苏扬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状元。进士554人。授左宣义郎。
邵世矩,江苏徐州人,伪齐刘豫(1130-1137)年间状元。
施 盘,江苏吴县人,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吴 宽,江苏苏州人,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毛 澄,江苏昆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状元。
朱希周,江苏昆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状元。
顾鼎臣,江苏昆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状元。
李春芳,江苏兴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状元。
丁士美,江苏淮阴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状元。
申时行,江苏苏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状元。
孙继皋,江苏无锡人,1574年(明神宗万历二年)状元。
焦 竑,江苏江宁人,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状元。
周延儒,江苏宜兴人,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状元。
文震孟,江苏苏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状元。
陈于泰,江苏宜兴人,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状元。
杨廷鉴,江苏武进人,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状元。
吕 宫,江苏武进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后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
邹忠倚,江苏无锡人,1652年(清顺治九年)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
孙承恩,江苏常熟人,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徐元文,江苏昆山人,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马世俊,江苏溧阳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缪 彤,江苏吴县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讲学士。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
韩 菼,江苏苏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后卒于任上。
彭定求,江苏苏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纂修两朝圣训,晋升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潜心学问。
归允肃,江苏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
陆肯堂,江苏苏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胡任与,江苏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状元。
李 蟠,江苏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
汪 绎,江苏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状元。
王式丹,江苏宝应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状元。
王云锦,江苏无锡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状元。
赵熊诏,江苏武进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状元。
王世琛,江苏苏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状元。
徐陶璋,江苏苏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状元。
汪应铨,江苏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左春坊赞善。后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于 振,江苏金坛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曾任河南乡试主考官、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彭启丰,江苏苏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累迁至右中允。
陈 倓,江苏仪征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于敏中,江苏金坛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封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钱维城,江苏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苏江宁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苏武进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病死于任上。
毕 沅,江苏太仓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湖广总督。
张书勋,江苏吴县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状元。任顺天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陈初哲,江苏吴县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钱 棨,江苏苏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状元。
胡长龄,江苏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状元。
石韫玉,江苏吴县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状元。
潘世恩,江苏吴县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状元。
顾 皋,江苏无锡人,1801年(清嘉庆六年)状元。
吴廷琛,江苏吴县人,1802年(清嘉庆七年)状元。
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吴县,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状元。
吴钟骏,江苏吴县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状元。
李承霖,江苏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状元。
陆增祥,江苏太仓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1856年(清咸丰六年)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
翁曾源,江苏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状元。
洪 钧,江苏吴县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学政。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
陆润庠,江苏吴县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黄思永,江苏江宁人,1880年(清光绪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张 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傅善祥,江苏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国三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任东王府东殿女簿书,仕至丞相。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扩展资料
状元制度的由来。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龑(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状元
常熟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人才荟萃。古有钱谦益、柳如是、孙承恩、汪应铨、翁同龢、翁曾源等,现代有张光斗等一批院士。这里主要介绍几位常熟的院士。
张光斗(1912—2013),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工程,参与葛洲坝、三峡等工程设计工作,出版《水工建筑物》、《专门水工建筑物》等学术著作。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参与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张青莲(1908—2006),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研究有重要作用,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著作有《重水之研究》论、《无机化学丛书》等文集、《无机化学丛书》等。
时钧(1912—2005),江苏常熟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创建高校硅酸盐(水泥)专业,在低温煅烧矾土水泥、湍流塔、填料塔等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主编有《传质》、《膜技术》、《化学工程手册》、《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种书籍。
戴松恩(1907—1987),江苏省常熟人。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在小麦、玉米、烟草和油菜育种等研究硕果累累。代表作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我国农业研究方向”等。
常熟还有范滇元、吕达仁、田禾、徐义刚等院士。
江苏 常熟 历史 上 的 名人 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在此仅将略知的 历史 上 的 常熟40个名人 展示,以飨读者。
1. 瞿景淳 (1507年~1569年)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明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等。
2. 邵圭洁 ,字伯如,明常熟人,人称北崖先生,有《北崖集》作品。
3 .王毅 ,字叔远,号初平山人。明常熟人,擅长微雕,作品有用桃核雕成的《游赤壁图》等
4. 赵琦美 (1563年~1624年)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编著有《脉望馆书目》,《洪武圣政记》,《伪吴杂记》,《容台小草》等作品。
5. 魏浣初 (1580年~1638年)字仲雪。常熟人.诗人,诗作有《四如山楼集》,剧《八里记》,《七江记》,《诗经脉》等重要著作。
6. 钱仁夫 (1442年~1526年)字士弘,号东湖居士。常熟古里人,著有《归闲文纂》,《水部诗历》,《和高季迪呈中百咏》,《鸣鹤余音》等。
7. 杨仪 (1488年~1558年)字梦羽,号五川,常熟人,有小说《金姬传》,杂著《高坡异纂》,《螭头密语》,《陇起杂事》等作品。
8. 季篪 ,字仰怡,号友梅,明初常熟人,参修《永乐大典》,修昆山,崇明二县志。
9. 匡愚 (约1380年~1460年),字希颜。常熟人,随郑和二次下西洋,写有《华夷胜览》一书。
10. 蔡思诚 (?~1473年)明代著名工匠蒯祥之师,常熟人。主持建造明故宫。
11. 张金吾 (1787年--1829年)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刻书家。字慎旃,号月霄。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校《太平御览》、《学津讨原》诸书。主要作品《释龟》,《广释名》等。
12. 钱谦益 (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年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著有《牧斋集》,《初学集》,《有学集》等。
13 .王翚 (1632年~1717年),清代著名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有"清初画圣"称号,江苏常熟人。有《康熙南巡图》,《秋山萧寺图》,《芳洲图》,《秋树昏鸦图》等,著有《清晖画跋》作品。
14. 邵亨豫 (1818~1883)字子立,一字汴生。常熟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愿学堂诗集》22卷。
15. 翁同龢 (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是清同治,光绪皇帝的两代帝师。著有《翁文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16 .张旭 (675年~750年)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7. 吴历 (1632年~1718年)本名启历,号渔山,"清初六大家"。江苏常熟人,作品有《湖天0图轴》,《竹石图轴》等。
18 .归允肃 (1642年~1689年)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著有《惺崖文集》,《归语詹集》四卷,《笔诠》二卷。
19. 言偃 (前506年~443年)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江苏常熟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20. 黄公望 (1269 1354),原姓陆,名坚,平江路常熟人,著有《富春山居图》,《画山水诀》、《大痴山人集》等。
21. 王玖 ,字次峰,号二痴,又号逸泉主人,海隅山樵,江苏常熟人,有清代"画坛小四王"之称,传世作品有《仿元人山水册》,《红树秋山图》,《纫香环翠图》,《苍石蒲草图》等。
22. 瞿式耜 (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民族英雄。
23. 翁同书 (1810年~1865年)字祖康,号药房,又号和斋,江苏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著有《药房诗文集》,《文勤杂著》等。
24. 蒋溥 (1708年~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画家,善画花卉,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
25 .席佩兰 (1760年~1829年)清代女诗人,名蕊珠,字韵芬,一字遗华,号浣云,道华,佩兰等,江苏常熟人,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等。
26. 缪希雍 (1546年~1627年)字仲淳,江苏常熟人,撰有《先醒斋医学广纪》等多部医学典籍。
27. 陆绾 ,字权叔,一字伯厚,本名绛。北宋常熟人,著有《春秋新解》,《易学杂说》,《听琴歌》等诗作。
28. 王峻 (1694年~1751年)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著《水经广注》,《艮斋诗文集》及《汉书正误》四卷等。
29 .邵文焘 (1718年~1769年)字荀慈,常熟人,清代主持常州龙城书院,著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等。
30 .顾镇 (1720年~1792年)字备九,一作佩九,号虞东,又号古湫。常熟人,以经术文章著名,著有《国风》5卷,《小雅》3卷,《诗经注》,《明文观》,《周礼仪记》,《虞东文集》8卷等。
31. 钱陆灿 (1612年~1698年)诗人,字尔弢,号湘灵,又号圆沙。常熟人,著有《调运斋集》,《圆沙和陶诗》,《再生录》等作品。
32. 翁叔元( 1633年~1701年)字宝林,号铁庵,常熟人,清授编修,有《铁庵文稿》,《梵园诗集》等。
33. 严虞惇( 1650年~1713年)字宝成,号思庵。常熟人,清翰林院编修,有《严太仆集》,《诗经质疑》等作品。
34. 赵用贤 (1535年~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
35. 翁咸封 (1750年~1810年),字子晋,号紫书,著《潜虚诗钞》。
36. 汪绎 (1671年~1706年)清代诗人。字玉轮,号东山,常熟人。著有《秋影楼诗》。
37. 常达 (801年~874年)唐诗僧。俗姓顾,字文举。常熟人,著有《常达诗集》。
38. 鱼侃 ,字希直,晚号颐庵,常熟人,明朝永乐进士。
39. 周章 ,周朝诸侯国吴国笫五代国君。
40. 仲雍 ,又称虞仲,吴仲,孰哉。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由陕西岐山到无锡,常熟断发文身与民同耕,当地民众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逝后,仲雍继位勾吴之主。
吴铨叙,江苏常熟支塘镇北街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39年出生,1954年10月沈阳炮兵学校毕业。历任任第一集团军政治委员、集团军军长、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等职务,2000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
温熙森,江苏常熟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5年出生,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务部教务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200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顾惠琪(1946.1—),江苏常熟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港边防检查站站长,任武警江苏总队任总队长,并授予少将军衔。
方金祥,江苏常熟人。空军少将军衔。1942年生,1962年苏州医学专科学校,同年11月入伍。历任空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空军后勤学院院长。1995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常熟籍少将以上军官很多,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常熟,家有子女在此工作,尽管我是常来常熟,只是知道她是"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南福地,只是知道她 历史 悠久厚重,人才荟萃辈出,她的历代名人叫我一个外乡人,尽数道来确是难事。
还好,孩子家就居住在风景如画的虞山角下,去多次,我对虞山山上埋葬的众位名人略知一二。有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南方夫子"言子;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元代大画家、著有《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明代抗倭名臣王扶;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钱谦益;女才子"河东君"柳是如;清代大画家王石谷;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戊戌变法的赞助者翁同(龠禾);清未民初慕名文学家曾朴……
以上所列,算是常熟 历史 名人的缩影,一小部分。
1.翁同龢
“状元宰相”、“两代帝师”。晚清政治家,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
2.鱼侃
鱼侃(生卒年不祥),字希直,晚号颐庵。常熟人。明永乐进士。先后任刑部、工部主事,随都御史王监督漕运。因河道时有淤浅,航行不便,奏请创设“浅浦夫”(撩浅),随时疏浚,以保畅通,被时人称颂。任开封知府时,审理案件不受请托,人称誉为耿直刚正可比包公。母死,不取官府一物,弃官返里,生活贫苦,雨天屋漏,寒冬被褥单薄,甚或无米下锅,仍怡然自得。殁后,里人纪念他,立祀于乡贤祠。墓在报慈里。崇祯年间,巡按路振飞为他书写出墓碑,称为“第一清官”。
3.张光斗
1912年生,出生于江苏常熟,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
4.王淦昌
著名核物理学家。他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被公认为“两弹元勋”。作为常熟人民的骄傲,从2000年起,常熟市档案馆多次上门进行了征集,至2006年,共有 295卷500多件论文手稿、信函笔记、证书证章等档案陆续征集进馆 成为常熟人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5.张青莲
著名化学家。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化学元素的自然常数测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常熟档案馆每次上北京开展征访活动,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征集对象,在张青莲院士的关心支持下,共有162件档案收藏进馆,其中的科研论文、来往信函 “何梁何利”基金奖章等一批材料弥足珍贵。
6.时钧
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他在化工热力学、干燥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是中国化工教育的一代导师。
7.范滇元
著名激光物理学家。作为高功率激光装置的研制及运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先后参加及负责研制 “神光I号,II号、III号”等大型激光装置,并成功地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高压状态方程等前沿物理研究,产生一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006年8月15日,常熟市档案馆征集人员前往上海,拜访了这位在中国激光聚变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常熟籍科学家,向他征集到了论文、演讲稿、证书、聘书、照片、评介、自述等材料共计1060件,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
8.言偃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孔子学生,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等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去过常熟,特意去看了下翁同龢纪念馆,这个显然是常熟比较有名的名人了。常熟翁氏,其实不仅仅只有翁同龢,还有好多,如翁同龢父亲翁心存之类。常熟和江南很多其他县市一样,一个家族里能出很多名人。
另外呢,就是钱谦益和柳如是都是常熟人,这两位可谓是南明风云人物。
由此想到了戴逸先生,也是常熟人,著名的清史专家。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
钱谦益,晚明明士,明朝灭亡,自杀殉国,又嫌水凉,留下笑柄。
常熟 历史 人物介绍2
马元驭 清 (1669 1727)
马元驭(1669~1727)字扶曦,号栖霞。常熟人。年少聪敏,读书不倦,随其父习花鸟画。王翚曾称其画“神韵飞动”。又与恽寿平结为忘年交,切磋画艺。蒋廷锡曾从其学笔法。……
杨晋 清 (1664 1728)
杨晋(1664~1728)字子鹤,号西亭、鹤道人。常熟人。为王翚高足。工山水、人物写真及花鸟,尤以画牛著称,蹄角生动,不减唐代韩滉。仿王翚画,极其神似。王翚出游,杨晋常陪侍。王作画时,凡画有人物、舆桥、马牛羊等点景之物,辄命杨补绘。奉诏随师……
马荃 清
马荃,女,字江香。常熟人。马元驭女。与夫龚克和并工画。画花卉妙得家法。夫妇偕游京师,以绘事自给。夫亡归里,更勤于绘画,声名日高。四方求画者甚众。其时,常州恽冰(恽南田女)的画以没骨出名,马荃以勾染出名,江南人谓之“双绝”。……
王峻 清 (1694 1751)
王峻(1694~1751)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少年受业陈祖范。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一统志》纂修官。历典浙江、贵州、云南乡试。乾隆初改任御史。拜官之日,劾左都御史彭维新品行卑鄙,直声震动京城。后因母去世归里。杜……
邵齐焘 清 (1718 1769)
邵齐焘(1718~1769)字荀慈,号叔宀。昭文(今常熟)人。清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两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年三十六即罢归。三十年(1765年),清高宗南巡,召试,以母老辞。主持常州龙城书院,黄景仁、洪亮吉出其门下。以……
邵齐然 清
邵齐然字光辰,又字光人,号闇谷,榜名焕。清昭文(今常熟)人。邵齐焘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选庶吉士,以部郎历官杭州知府。修学校,纂志书,文教一新。因与巡抚监司龃龉,忿恚而卒。兄弟五人,先后登科入馆阁,而齐然尤以风度胜,京师名人交……
蒋元枢 清 (1738 1781)
蒋元枢(1738~1781)字仲升,别字香岩。常熟人。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为清大学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举,循例以知县分发福建惠安、仙游,旋授崇安知县;调建阳、晋江,升同知,驻防厦门。乾隆四十年春任台湾知府,翌年兼任学政。在台……
顾镇 清 (1720 1792)
顾镇(1720~1792)字备九,一作佩九,号虞东,又号古湫。常熟支塘人。曾随陈祖范受教,传其学。清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十九年考中进士,任宗人府主事。二十八年引疾告归。适值支塘社学改建为正修书院,曾出掌书院教席。以经术文章著名,历主……
钱陆灿 清 (1612 1698)
钱陆灿(1612~1698)字尔弢,号湘灵,又号圆沙。常熟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后,因奏销案除名。客金陵、扬州30余年,以授徒为生,弟子甚众。晚年居虞山北麓,从之取科名者颇多,被尊为圆沙先生。为钱谦益之后虞山诗派的中坚人物。学古……
翁叔元 清 (1633 1701)
翁叔元(1633~1701)初名栴,字宝林,又字静乡,号铁庵。常熟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工部、刑部尚书,曾主山东乡试,取赵执信等。以病致仕。先后从孙永祚、陈瑚学。未第时即以文章名海内,有《铁庵……
严虞惇 清 (1650 1713)
严虞惇(1650~1713)字宝成,号思庵。常熟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年顺天科场狱兴,以子侄连中,考官皆其同年友,涉嫌去职。起补国子监丞,转大理寺副,典四川、湖广乡试,累迁至太仆寺少卿。其学厚,通经史……
瞿景淳 明 (1507 1569)
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
邵圭洁 明
邵圭洁字伯如,明常熟人。学于唐荆川,与瞿景淳、严讷结 社会 文,时称“十杰”,圭洁为领袖。工古文辞,不斤斤绳削,而参轨名家。曾任浙江德清县教谕。明嘉靖间倭寇入侵常熟时,县令王鈇登门拜访问计,邵献筑城四策。居虞山北麓,人称北崖先生。有《北崖集》。……
周之冕 明 (1521 1600)
周之冕(约1521~约1600)字服卿,号少谷。常熟徐市人,后居长洲(今江苏苏州)。擅花鸟,常观察所养飞禽动态;花卉多用钩花点叶法,设色鲜妍。代表作为《墨花卷》,画鸡冠、芙蓉、桂花、菊、水仙、灵芝、梅花、秋葵等,清雅纯朴。时人据其在绘画史上……
钱希言 明 (? 1613)
钱希言(?~1613后)字简栖。常熟人。少遇家难,迁居吴门。性孤高耿介,好诋呵人事而不屑于谒贵人之门。游浙东、荆南、江西,与王伯谷、屠隆、汤显祖交。卒以穷困。生前博览好学,诗词笔记均有撰作。《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著录有其《剑策通记》、《戏瑕……
王毅 明
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明常熟人。擅长微雕,善于根据原材料形状,巧为设计,所雕人物栩栩如生。其代表作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秋,用桃核雕成的《游赤壁图》。核上刻有首尾8分多长、约两黍粒高的船一只,船上有篷、橹及扇子、火炉、茶壶等,形象逼真……
赵琦美 明 (1563 1624)
赵琦美(1563~1624)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人。赵用贤子。以父荫,官至刑部郎中,授奉政大夫。天生聪颖,博闻强记,损衣削食,搜集元、明杂剧200余种,整理校勘,成《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其藏书处即脉望馆,编著有《脉望馆书目》、《洪武……
顾大章 明 (1576 1625)
顾大章(1576~1625)字伯钦,常熟古里人。东林党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任刑部员外郎署山东司事。因刚正不阿,为魏忠贤阉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天启五年,起官任礼部郎中、陕西按察使。后阉党擅权……
魏浣初 清 (1580 1638)
魏浣初(1580~1638)字仲雪。常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嘉兴府教授,常集诸生讲学,文名大振,后终老于广东提学任上。为政清廉,声誉颇佳。诗作甚多,有《四如山楼集》,并作传奇剧《八里记》、《七江记》。还著有《诗经脉》,……
孙承恩 清 (1620 1659)
孙承恩(1620~1659)原名曙,字扶桑。常熟人。自幼好学,在里中颇有文望。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明经魁顺天乡试,复以戊戌科(1658年)会试,以第一及第,为清代苏州府的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帝常召至宫中咨询政事,文工六朝,诗……
元四家之一的大画家黄公望,晚清光绪帝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科学家王淦昌。
汗,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苏设有两布政使,一在江宁,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一在苏州,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
地位品级:
从二品,掌一省之政
历代变迁:
明太祖洪武初罢元代的行中书省,至宣宗时,除南北两京外,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加强统治,设置总督、巡抚等官、布政使权位乃轻。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司一省财赋及人事,与专司刑名的按察司并称两司。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又改变明代做法,于直隶亦设布政使,江苏则设二员,分驻于江宁与苏州。别称“藩台”、“藩司”。
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
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初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起草诏制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唐玄宗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乃一度挑选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翰林院待诏 ,以备起草急诏( 兼撰拟诗文 )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 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秩品 。初置时并无员额,后来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安史之乱以后,军事频繁,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不但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也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 。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学士院有两名由宦官充任的学士院使(或称翰林院使),在皇帝与翰林学士间起传达联 系 的作用 ,在政治上 有很大影响 。后晋天 福五年(940)曾宣布废除翰林学士,将草拟 诏制之权归还中书舍人,但不久又恢复。
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西夏设翰林学士院,官员有学士等。辽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置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掌起草诏书等事。
元代设翰林兼国史院及蒙古翰林院,官员与金代同,分掌制诰文字、纂修国史及译写文字 。
明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入翰林院者官品虽低,却被视为清贵之选。明朝翰林若得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更是贵极人臣。
清因明制,设翰林院。置掌院学士两人,满、汉各一人,从二品。清掌院学士无文学撰述之责,是侍读学士以下诸官的名义长官,与唐宋之翰林学士有所不同。但仕为翰林官者不仅升迁较他官为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优待厚遇 。
有。镇江翰林院是14层江苏翰林院的楼江苏翰林院,国家规定6层以上都要安装电梯江苏翰林院,所以该小区有电梯。镇江江苏翰林院,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江苏翰林院,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王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翰林学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
翰林院
金天德三年(1151),置翰林学士院
江苏在历史上历朝历代中状元总共有六十人。
张损之江苏翰林院,江苏人,隋朝状元。
归仁泽,江苏吴县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
陆 扆,江苏苏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状元。进士9人。拜相,封吴郡公。后被朱全忠贬为濮州。
归 黯,江苏吴县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状元。
苏 检,江苏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状元。进士韦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归 佾,江苏苏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状元。进士26人。
归 系,江苏苏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进士23人。
卢 郢,江苏南京人,966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元年)状元。充任后主近侍。 入宋后,任全州知州。
吕 溱,江苏杨州人,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状元。进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病逝于任。追赠礼部侍郎。
李 易,江苏扬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状元。进士554人。授左宣义郎。
邵世矩,江苏徐州人,伪齐刘豫(1130-1137)年间状元。
施 盘,江苏吴县人,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吴 宽,江苏苏州人,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毛 澄,江苏昆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状元。
朱希周,江苏昆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状元。
顾鼎臣,江苏昆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状元。
李春芳,江苏兴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状元。
丁士美,江苏淮阴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状元。
申时行,江苏苏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状元。
孙继皋,江苏无锡人,1574年(明神宗万历二年)状元。
焦 竑,江苏江宁人,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状元。
周延儒,江苏宜兴人,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状元。
文震孟,江苏苏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状元。
陈于泰,江苏宜兴人,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状元。
杨廷鉴,江苏武进人,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状元。
吕 宫,江苏武进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后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
邹忠倚,江苏无锡人,1652年(清顺治九年)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
孙承恩,江苏常熟人,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徐元文,江苏昆山人,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马世俊,江苏溧阳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缪 彤,江苏吴县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讲学士。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
韩 菼,江苏苏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后卒于任上。
彭定求,江苏苏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纂修两朝圣训,晋升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潜心学问。
归允肃,江苏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
陆肯堂,江苏苏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胡任与,江苏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状元。
李 蟠,江苏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
汪 绎,江苏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状元。
王式丹,江苏宝应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状元。
王云锦,江苏无锡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状元。
赵熊诏,江苏武进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状元。
王世琛,江苏苏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状元。
徐陶璋,江苏苏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状元。
汪应铨,江苏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左春坊赞善。后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于 振,江苏金坛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曾任河南乡试主考官、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彭启丰,江苏苏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累迁至右中允。
陈 倓,江苏仪征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于敏中,江苏金坛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封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钱维城,江苏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苏江宁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苏武进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病死于任上。
毕 沅,江苏太仓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湖广总督。
张书勋,江苏吴县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状元。任顺天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陈初哲,江苏吴县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钱 棨,江苏苏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状元。
胡长龄,江苏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状元。
石韫玉,江苏吴县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状元。
潘世恩,江苏吴县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状元。
顾 皋,江苏无锡人,1801年(清嘉庆六年)状元。
吴廷琛,江苏吴县人,1802年(清嘉庆七年)状元。
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吴县,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状元。
吴钟骏,江苏吴县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状元。
李承霖,江苏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状元。
陆增祥,江苏太仓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1856年(清咸丰六年)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江苏翰林院的老师。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
翁曾源,江苏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状元。
洪 钧,江苏吴县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学政。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
陆润庠,江苏吴县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黄思永,江苏江宁人,1880年(清光绪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张 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傅善祥,江苏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国三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任东王府东殿女簿书,仕至丞相。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关于江苏翰林院和翰林院翰林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