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人均收入排名江苏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江苏人均纯收入排名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2020年因为疫情关系,各地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都会有点影响,所以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几十年以来的最低。但对于全国前20城市的排名影响不是太大,与2019年相比只是湖州反超长沙进入前20。然后其中城市受影响不同,而导致有一定换位而已。
我们下面就来看下我国城市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个城市是哪些。
整体来看,进入20强城市的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无一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而且主要还是集中在浙江、广东和江苏三省,福建也有厦门入围。而另一个经济大省山东无一城市可以上榜,这也是合乎经济发展强度的,山东经济规模大,但发展水平确实不及粤苏浙的。
其中除了上海北京两大直辖市,广东省入围的6个城市全是以深圳和广州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六市,广东省第七高的城市惠州要在全国城市排名46位左右了,非珠三角那就更低了,这也是广东省一直以来被外界诟病的一点,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悬殊了。
江苏省上榜了4个城市,是除了镇江之外的苏南四城,苏锡常宁,镇江排名全国26位,也不算差。毕竟镇江的经济底蕴还是有的,虽然这些年发展相对缓慢,但民生水平还是保持不错的。江苏的江北地区城市排名要偏低不少,但相对广东省的差距要小一些。
浙江省被戏称为浙大富,上榜前二十强的城市确实也是最多的,共有7个城市入围。台州和金华市未能进入前20位,但也排在了全国的第22和23位,也算比较优秀的。
而且浙江省的显著特征就是均衡,这是因为浙江省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和产业协作等带来的效应。丽水衢州两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排名较高,分别在全国56和55位。
上海排名全国第一,而且跨上了年人均收入7万元,是国内首个。北京市应该是被农村居民收入拉低了,毕竟北京郊区的发展水平要比上海差远了,所以全体居民人均收入相差上海还是有点距离的。
深圳和广州分别占据第三和第四,两大都市的发展和民生水平还是要高于国内一般城市的。要不是深圳的转移净收入是负的,人均收入会更高。因为深圳老龄化极低,所以养老金收入很少,但社保和个税支出较多,一来一回深圳的转移净收入负3000多元,而其他城市都是在一万元左右的。
20强城市中稍有变化的是,在2020年东莞反超了佛山,排名上升一位到第12位;珠海反超舟山,排名14位。这是因为各地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不同,收入项目有部分调整,这属于正常现象吧。
其他城市的排名和2019年没有什么变化,保持位次。
具体数据请看下表:
40城市人均收入排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就是居民可以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居民的现金收入,和食物收入。
纵观整个榜单,会发现榜单前10名,会发现,都是一些很熟悉的名字,相比上一年,前十位的排名变化并不大,依然是一些实力大省和直辖市。在31省的这份榜单中,7万元、6万元、5万元三大“阶梯”俱乐部成员分别对应一个城市,为上海,北京、浙江。
排名第一的是上海这个直辖市,以人均收入72232元高居榜首,魔都成了最有钱的城市。
北京紧随其后,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34元,和上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也是唯一“6万元俱乐部”成员。
第三名是浙江。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7元。除去上海和北京这两个直辖市,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所有省份的排名中位列第一,并且浙江已经连续30年位列第一了。浙江当之无愧是全国最有钱的省份,连续霸榜30年,可见其民富程度有多高。接下来是“4万元俱乐部”的成员,
分别是天津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4元,江苏为43390元,广东为41029元。这九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
本来2020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全球经济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依然实现了增长。
在2019年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预期的增长。南北差异问题也依然存在从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看,除了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外,虽然山东和辽宁冲进了榜单前10,但是相比南方城市,差距也是很大。
2021年江苏各市GDP排行榜 苏州排名第一 南京排名第二
2021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77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866.4亿元。
苏州市以GDP总量22718.34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GDP总量的19.4%,GDP增量2547.89亿元,名义增速12.63%。
南京市以GDP总量16355.33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占全省GDP总量的13.96%,GDP增量1537.38亿元,名义增速10.38%。
无锡市以GDP总量14003.24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占全省GDP总量的11.96%,GDP增量1632.76亿元,名义增速13.2%。
10000亿级别的城市还有南通市,8000亿级别的城市有常州市和徐州市,6000亿级别的城市有扬州市、盐城市和泰州市,4000亿级别的城市有镇江市和淮安市,3000亿级别的城市有连云港市和宿迁市。
其中宿迁市名义增速14%排名全省第一,南通市名义增速9.87%排名全省最后。
各个城市的数据差异非常大,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北上广深处于前列。
每当我们提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数据的时候,这些数据总能反映出区域性质的特征。除此之外,我个人其实并不看好这些平均数据,因为这些平均数据并不能代表大家的真实情况,我个人会更加相信中位数数据,所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其实并不准确。
一、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是国家统计局更新的2021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详细数据,在所有的省份当中,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2万元以上,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更是高达人均7万元以上。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非常好,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中西部省份的人均可收入数据并不高。
二、北上广深的数据非常好。
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5,000元,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8,000元。广东省和浙江省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是44,000元和57,000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经常所说的北上广深的居民收入情况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比较高,其他成分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并不理想,很多省份甚至刚刚突破2万元。
三、大多数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高。
在所有的省份当中,10多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刚刚突破2万元。虽然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以上,折合成人民币6万元以上,但是均可支配收入仅仅在2万左右徘徊。与此同时,因为人均收入本身就已经高于平均水准,所以很多省份的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会更低,有些地方甚至可能1万年都没有达到。总的来说,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并不理想。
2022年一季度我市居民收支“稳”字当头、压力犹存
2022年一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1元,同比增长5.6%,高于苏州大市0.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苏州首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7元,同比增长5.1%,高于苏州大市0.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苏州四县一区(吴江区)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3元,同比增长6.8%,高于苏州大市0.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苏州首位。
查看更多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人均收入排名江苏和江苏人均纯收入排名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