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江苏,江苏 合并

盐城房产 盐城房产 2022-11-29 20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拆分江苏,以及江苏 合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拆分江南省的几个原因

说到传说中的江南省,其始建于清初,源于明的南直隶。到了顺治帝时,觉得江南省建制太大、太过富庶,几乎达到了可以与北方相抗衡的地位。所以,清朝为了维护国家平衡,于顺治十八年将江南省拆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安徽巡抚衙门”、“安徽按察使司”、“安徽都指挥使司”驻安庆,但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等方面因素,“安徽布政使司”暂留江宁。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故清后期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地区别于江北地区,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今南京)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但未正式实施。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巡抚衙门”、“江苏按察使司”、“江苏布政使司”、“江苏都指挥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安徽省会。在清朝康熙六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江南、江苏、安徽这三个称谓是并存的,直到中后期“江南省”的称呼才渐渐消失。

说到江南省具体怎么拆分,其中也有十分的奥秘。既然要拆,到底要怎么拆,到底是竖着分还是横着分?清朝皇帝咨询了官员的意见, 大家认为,长江是龙,竖着分可以割断龙脉,破坏气场,此外,江南省是南强北弱, 北方多刁民,南方多才子,横着分形成北部匪气太重,南部才气太重,都不好,竖着分 有利于他们形成内耗。那么竖着分分多少?主要考虑两个原因,一个是分开后的两个省大致相当 此外新的江苏省要和浙江省大致相当,这样再制造一些江浙矛盾,让他们互掐,从此江南平定。

看到这不得不佩服古代帝王的统治之术,但是江南省拆成分的安徽和江苏两省,而后的发展却极不平衡。

江苏与上海的区划调整,当年的10个县,为何分给了上海市?

首先拆分江苏,我们需要聊聊我国东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拆分江苏,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但是历经拆分江苏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拆分江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南北双方的经济比重几乎相当。在宋朝统治时期,连宋朝高官们也承认“朝廷财富,实仰东南。”当时,江南各地区非常富裕。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先后消灭了南宋、大金国、西夏国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不过,由于东南地区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管理东南地区,元朝甚至直接修改了大运河的航道。由于疆域面积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尤其是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州县,元朝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顺便说一点,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等。元朝行省建立以后,各方面的问题很多,管理机构太简单,而且区划太大。因此,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因此,形成了南北两直隶一十三省的区划格局。

当时,北直隶包括了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江苏省、安徽省。其中,苏州府和松江府,承担了全国十分之一的赋税比例,甚至超过了很多西南、西北的省份。朝廷在苏州、松江设立了苏松道,这是一个正四品的官职。但是在吏部的重要程度,超过了很多省份的巡抚和布政使。

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的面积太大,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又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当时,上海县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管理。按照当时的格局,上海县并不起眼。但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不得不开放了各种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上海。

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了一系列的租界,例如法租界、日租界等等。上海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历经了几十年发展以后,20世纪初期,上海市已经崛起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不过,此时的上海仍然隶属于江苏省管理,由上海道负责管理。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各路军阀忙于混战,根本无力调整各地区的区划。

1928年,上海市与江苏省分家,被提升为特别市。当年的特别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不过并不完全一样。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处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上天重之外,沈阳、武汉、广州等城市,都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进入50年代前期,随着战争彻底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和发展建设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陆续铺开。

过于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建设。1954年前后,包括重庆市在内,大部分直辖市都被撤销。只剩下了北京、天津和上海,当时的直辖市,管辖区并不大,仅仅下辖了市区和郊区。50年代前期,上海市的管辖区,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大体上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上海市的外围,则是江苏省松江专区。这样的情况在河北省同样存在,北京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通县专区。天津市的外围,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的天津专区。从上海徐家汇向西,用不了多久,就是松江专区的管辖区。由于自己的管辖区太小,很多项目和工程,根本就无法铺开,限制了经济发展。因此,1954年和1956年,上海市先后2次提出扩大区划。

当时,上海市建议把江苏省松江专区下辖的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和川沙县,划入自己管理,还出现了“嘉宝上川”的说法。不过鉴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要求暂时没有通过。到了1958年,随着上海市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建设,区划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因此,1958年3月,宝山县、嘉定县、上海县被划入了上海市管理。

换而言之,上海市要求划入的4个县,已经划入了3个。仅仅半年以后,江苏省南通专区下辖的崇明县,和苏州专区下辖的奉贤县、青浦县、南汇县、松江县、川沙县,总计7个县划入了上海市。上海市的管辖区,扩大到了60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管辖区扩大了10倍。就在同一年,鉴于下辖的各个县,已经全部划入了上海市,松江专区被撤销。

10个县划入上海市的初期,仍然是各个县的名称。后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市下辖的各个县,陆续更名为区。不过,一些老人的观念,仍然改不过来,把进入上海市区,称之为“进城。”关于我国各地一系列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江苏真有“苏中”这一说法吗?你怎么看?

江苏一共13个城市。苏南就是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城市,这没有歧义。苏北在过去常被指称长江以北的8个城市,这种叫法既有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有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因为苏南五市经济明显比长江以北的好。

但是,最近十多年来,沿长江北岸的南通、泰州和扬州三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其中经济总量上南通已经超过常州和镇江。所以,现在一般把这三个城市叫苏中。这个叫法过去也有,比如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就发生在南通泰州一带。

这样一来,苏南依然是江南五市没变,苏中是南通泰州和扬州三市,苏北则指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和宿迁。这五个城市要么在淮河以北,要么位于淮河两岸,根据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称为苏北也很恰当。

顺便提一下,位于苏北地区的徐州、盐城等城市,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大大提速,已经不亚于苏中。所以,从长远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叫法主要是依据地理位置,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我是俺们宿迁,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江苏省的地理划分是这样的——长江以南是苏南;淮河以北称为苏北,而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则属于苏中地区。长江以南,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城市,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 是江苏乃至全国一个重要的地区。特别是扬州, 历史 上曾有过几度辉煌,隋、唐、明、清时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现在不行拆分江苏了。

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市县。苏北人杰地灵,内敛温健,外放直率。就是有点穷。

一般情况下,苏南人瞧不起苏北和苏中人。

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儿,充分说明了苏南苏北最大的区别。某知名大学宿舍,住着俩苏南姑娘和俩苏北姑娘,一共四个大美女。立秋后,苏北姑娘买回一个大西瓜,切成四块,每人一块;苏南姑娘买回个柚子,去了柚子皮,小心冀冀地取出一牙牙儿,切成四份。其余的柚子收藏起来。

秋天,西瓜多少一斤?柚子多少钱一斤?价格无法相比呀。

不管别人同不同意,我把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就放在我们海安。因为别人一听就知道方位,如果以长江为界,就不需要这么分,完全可以叫江南江北。如果以苏子开头就得分苏南苏中苏北,因为不分苏中,苏北就太大了。而且生活习性本身就不同。这当然不是歧视,而是气候,语言,生活方式。打个比方,以徐州和南通为例,徐州是中原人为主,汉文化的发祥地,而南通是吴(侬,阿拉)楚(江淮官话)之地。南通至今方言也是这两种风格,只不过是江淮居多。而徐州(我-俺)。吃饭更是不一样,苏中普遍都是种种水稻吃大米,而徐州都是旱地多,以面食为主。当然了,这以后有些东西会同化的,民族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就像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如果不是汉族四百年的容和我们也成不了一家人,区域划分只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完全不需要纠结什么!我在福建还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从来不曾听福建人纠结过……不知我们有些人为什么放不开拆分江苏?真好笑……

江苏省,以江宁府、苏州府合并而得名建省。

历史 上、习惯上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北地区。

近代又增加划分出苏中地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按照当时的 历史 形势、稳定巩固政权的需要,曾经不仅将江苏省拆分,而且还有将四川省、安徽省拆分,设立若干省级行署区。

四川省拆分设立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署区。

安徽省拆分以长江为界设立皖南、皖北行署区。

1949年,针对江苏省的 历史 、现实情况,主要以新、老解放区来划分,将江苏省拆分,设立两个省级行署区,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以及华东大区人民政府直辖的南京市。

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既是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的,也就是习称的苏南、苏北地区。

二、1952年,国内形势已经稳定,中央政府决定撤销苏南、苏北行署区。

以苏南、苏北行署区,加上南京市,恢复江苏省建制。

但是,江苏省长江以北的地区,既苏北地区,地域较大,所以,长江以北,现在人们习惯上又划分为苏中、苏北地区。

其实,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苏中的提法就已经出现了。

仅供参考。

江苏有没有“苏中”这一说法呢,肯定是有的,无论从报纸上、电视上、政府正式文件上,都有这一说法。

通常意义上“苏中”指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但是对“苏中”这一说法,很多网络喷子们吃饱了撑着,肆意否认,甚至攻击。

有一点笔者搞不懂,无论苏南、苏北,还是苏南、苏中、苏北,跟拆分江苏你们这些网络喷子有何相干?

无论哪个地域都有富人和穷人,苏南有富人,也有穷人,苏北有富人、也有穷人,网络喷子们,你在你生活的地域是富人还是穷人呢?地域划分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

富人还是富人,穷光蛋就是穷光蛋,决不可能因你生活的地域而改变,网络喷子们,你有哄事的劲头,不如把精力用在你家庭的发家致富上。

我们扬州人对地域如何划分无所谓,也不感兴趣,以扬州的知名度,并不亚于苏南的城市,甚至比苏南的一些城市还要响亮,没必要计较“苏北”还是“苏中”的叫法。

扬州这两个字还不够响亮吗?喷子们你们去吵吧,我们扬州人不参与,我们以“扬州人”为自豪,“扬州”两个字对扬州人来讲足够了。

江苏省以长江为界,江南称为苏南。江北称为苏北。原本没有苏中一说。(地理上习惯以江为界,江南为苏南,江北为苏北),但同为江北的南通,扬州,泰州为与经济欠发达同为江北的另外五地市徐州,盐城,谁安,连云港,宿迁分割,不愿为苏比穷背锅,自称南通,扬州,泰州为苏中。其实是自欺欺人,再分割都无用的江北就是江苏一一苏北。扬州市医院号称一一苏北人民医院。充分证明了杨州是正经的苏北。其实苏北的盐城已超扬州,泰州,经济排各江苏第七位。苏南,苏北这是地理上的习惯叫法。穷与富不是必然的。宏观上国家将苏北定位为商品粮綦地。将大型工厂都建在交通更为发达的苏南区,加上上海市强大的经济辐射,苏南超强,超速的发展速度,(苏南成为上海工业基地),不仅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更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头羊。随着苏北交通(高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苏北经济快速发展不是梦想!事实上苏北诸市在全国排名,全部达到百强市。穷是相对的。而苏北干群知穷而后勇!必将奋起直追!苏北必将成为江苏乃至上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

苏中应该有。经济上,三个地区,显而易见。苏中苏北的差距比之苏南苏中更大。苏中的所有县级单位全部百强县,而苏北稀稀拉拉。地理上,通泰扬地区在江苏中南位置。说苏中不为过。文化上,杨泰江淮文化,南通吴淮过渡区。跟苏北文化的代表徐州宿迁根本不在一个概念里。硬是睁眼瞎话,这两种文化扯一块。 历史 上,通泰扬地区有在苏北一段时间,集中在解放前国共内战,但同时,这段时间也有苏中战役,扯平不说,扬州几千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江南文化,南通还有一半江南移民,跟江南同种同音。整个常州江南人口加起来也不过跟南通吴语人口相当,更别说镇江南京这两个伪苏南。好意思在南通面前提苏南。

从区域地理位置上看这样的地理划分是正常的丶而且也是合理的,就好比中国的区域版图分华南、华中、华北一样,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对于江苏这个省份来说,苏中应该就是指的江苏中部的意思,当然这是外地人的第一反应,究竟答案是不是这样,请看下文分解

苏中是江苏省中部区域简称,苏中区域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及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海安、启东、泰兴9个县级市,如东、宝应2个县,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港闸区、通州区、崇川区9个市辖区。土地面积2.09万平方公里,2017年苏中区域常住人口1646.07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江苏省的20%、20.6%

但是在江苏本身,人们可不一定这么想身

现在很多扬州,泰州,南通的人都自认苏中人。不承认自己也是苏北的一部分。尤其是90后00后的群体,在百度的江苏吧,华吧中很多人只要有人说这三市是苏北,立刻就有人纠正咱们是苏中,不是苏北。还说这是省府定的,不服找省府闹去之类的话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我们暂且将上海人、苏南、苏北、苏中的争议搁一边,我问下大家:你家祖上干什么的?往上三代估计基本面朝黄土背朝天,基本都是农民;尊重一下 历史 :抗战前以长江为界习惯分苏南苏北,抗战期间有苏中地区之分,但苏中的地域有东台(盐城南部)、兴化及扬州北面的邵伯及现在所淮安南侧的一部分,为新四军北撤活动区域;其它为苏北;但苏北己经是解放区,而当时苏北的徐州还是山东管辖的(军管);所以说不要为苏南、苏中、苏北去争, 历史 上有这么一说,只不过时间跨度并不长,上海300年前也不过是个小渔村(几代人?);现在那儿还都有穷也有富,为了那点虚荣去争的面红耳赤没必要。

江南省为什么在清朝被拆分成江苏和安徽

一、江苏和安徽本来是一个整体

公元1368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长达200多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将首都选在了南京,但作为一个安徽人,朱元璋对自己的老家凤阳格外照顾。因此,安徽和江苏大部分地区属于直辖区,也就是直隶地区。但是朱元璋去世之后,其子朱棣造反成功。为了方便自己统治,朱棣将首都迁移到了北京。就这样,明朝在名义上有两个首都,这边是南京与北京。河北地区被称为北直隶,而江苏、安徽地区则被称为南直隶。终明朝一朝,一直延续这个模式。请注意,南直隶地区是明朝的财政中心、赋税重地,这一地区的经济实力十分强悍。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军队攻入了北京,明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可是李自成也并没有高兴太长时间,随后不久,多尔衮便率领满洲八旗入关,确立了清朝的统治。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清廷与南明政权反复拉锯,经过几轮折腾以后,清廷最终统一了全国。清朝的首都是南京,因此北直隶改称为直隶。至于南直隶则被改为了江南省,不得不说,这是清朝的第一大省。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是全国第一,在清朝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考虑分割这个全国大省。江南省经济十分富庶,再加上遗老遗少们的支持,如果出现强悍的牛人,完全有机会割据江南。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朝决定对江南省进行分割。不过这需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在公元1661年,清朝设立了江南左右两位布政使,这就是分化江南省的开始。其他省份都是只有一个布政使,清朝此举的行为非常明显。到了1667年,清朝感觉时机一到,正式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二、江苏和安徽的由来很有意思

既然是分家,那原来江南省的名字自然是不能沿用。给新诞生的省份起名字,这难为住了清朝高层。为了简单方便,干脆一城市简称代替。江宁和苏州并在一起,就成了江苏;而安庆和徽州加在一起,则成了安徽。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而徽州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按照道理来说,各个省份的省会都应该建在自己的辖区。可是安徽是一个例外,从康熙初期开始,一直到乾隆中期的这将近100年时间里,安徽的省会一直在南京,而江苏的省会则在苏州。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前往江宁找江苏巡抚李卫。他如果能找到就怪了,在江宁,他只能找到安徽巡抚。当时李卫应该在苏州,这是这部大剧的一个瑕疵。自己的省会建在别省的辖区内,这可真是奇哉怪也。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什么时间呢?这一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公元1760年。这已经到了乾隆在位的中期,到了这个时候,安徽和江苏才彻底分清。安徽的省会从南京迁移到了安庆,而江苏省会从苏州迁移到了南京。所以在清朝的历史上,南京真的曾经是安徽的省会。我们接着说安徽的省会安庆,安庆和芜湖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位,当时袁世凯主张将安庆打造为仅次于南京和武汉的大城市。但是由于军阀混战,这一局面未能实现。安庆虽然经济发达,但是位置过于偏南。合肥处于安徽的中心位置,再加上铁路的便利条件。最终,合肥战胜了安庆,成为了安徽省的新省会。

关于拆分江苏和江苏 合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