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江苏海门名人,以及海门的名人叫张什么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钱塘江大潮的名人名作:
1、《青玉案·钱塘江上潮来去》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三竺三茅钟晓暮。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他谁做得愁如许。平地波涛挟风雨。往事凄凄都有据。月堂笑里,夕亭话後,自是无人悟。
2、《钱塘江潮》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钱塘江待潮》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4、《过钱塘江迎潮》
年代: 宋 作者: 杨时
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骞海波击。
涌云噫气声怒号,万马驰车随霹雳。
低昂上下如桔槔,顷刻性命轻鸿毛。
赍囊负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肠盘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独处有万险,岂必此地多风涛。
愿言夷险不须问,莫负对酒持霜螯。
5、《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年代: 元 作者: 方行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6、《忆钱塘》
年代:唐 作者:李廓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杂曲歌辞·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横江词
唐·李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秋过钱塘江
五代·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宝应县始建于秦江苏海门名人,古称安宜江苏海门名人,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称号。
宝应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特别是近几年,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形象产品,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全县拥有省级企业集团14家。宝胜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苏省16个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跻身于国家大型企业行列。电工电器行业以宝胜集团公司为龙头,以菲达宝开集团、科龙直流电机公司、仁恒实业公司、电器厂、亚宝绝缘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品质量、销售在全国同行业中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燃气具行业以钢瓶为主体,厨具等产品与之配套,全行业年产钢瓶能力达500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瓶生产基地。食品行业以五琼浆系列白酒、荷藕制品、麦芽为主体。永顺泰麦芽年产销4.5万吨,企业综合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纺织行业以江苏银宝集团、金夏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了花、纱、布一条龙生产。玻璃及工艺品行业是宝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销以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宝应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县有外商投资企业5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美国德州仪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业已落户宝应,并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此外,扬州美瑞华公司、蓝宝石公司等一批独合资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宝应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常年有2.5万人的建筑队伍征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层建筑,先后获得了鲁班奖、白玉兰奖,成为宝应建筑业的形象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宝应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在诞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的宝应大地上,古代文化的遗存和现代文明的风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京沪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宝应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时空距离。
********************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南北,运河大桥、湖区漫水公路和高邮、珠湖船闸连接运河东西。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商业繁荣、人文荟萃、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现正在建设成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
高邮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市、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多项称号。2007年到2010年高邮连续四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其中2010年高邮市名列“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89位,“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71位,分别比上年晋升2位和7位。第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7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4%、15.8%、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22142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4288元。 财政收入再上新水平。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突破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人均财政收入2687元,比上年增加580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5%。金融业务健康发展。金融部门大力组织资金,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16亿元,比年初增加31.33亿元,比上年多增15.5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2.29亿元,比年初增加22.65亿元,比上年多增15.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59亿元,比年初增加13.94亿元,比上年多增3.99亿元。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引进江苏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504元,比上年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9元,比上年增长16.9%;人均消费性支出9684元,比上年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6941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56元,比上年增长10.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混结构住房面积40.1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和1.2平方米。
***********************************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是扬州地区经济的领头羊,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列扬州市第一位,与靖江启东海门并称“江北四小龙”,在未来的数年里,江都将会在苏中地区迅速崛起。四个千亿产业群也在迅速发展,沿江开发如火如荼,可以说,追赶苏南的脚步正在加快。
2010年,江苏省江都市与上海市黄浦区共同申报的“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13。
**********************
仪征市是扬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长江岸线27公里,直顺稳定、深泓临岸是理想的建港岸线,长江、运河两条大动脉以及贯穿市区北部的宁通高速公路,组成了水陆交通网,并随着镇扬大桥和宁启铁路的兴建,仪征与上海、南京、扬州、镇江等大中城市的距离近在咫尺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江苏省五大重点经济发展带之一。
仪征,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公元前1066-771年西周时期就有了建制。唐宋时已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这里历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古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仪征这块“宝地”更加风姿娇娆,光彩照人。
一、姓氏源流
东(Dōng 东)姓源出有三:
1、出自舜有七友东不訾之后为东氏。据《集韵》载,舜帝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一作东不识)、秦不虚、灵甫。《尸子》云:“舜士友有东不识,《广韵》作东不訾。”东不訾的后代,有的就用“东”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东姓。
2、出自风姓,太昊伏羲之后有改姓东氏。据《路史》载,伏羲氏之后东蒙氏之后人有居于东方者,以居地为氏,后改东氏。
3、汉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等复姓,后有改东氏者。
东姓始祖:东不訾。据《通志·氏族略》上说,东氏是舜七友东不訾的后代,望出平原。而《姓氏考略》上说东氏是伏羲之后,望出平原。另《尸子》上记载:“伏羲之后,舜七友有东不訾。”由此看来,东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推算起来,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东氏后人奉东不訾为东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伏羲氏为东方部族的首领,而他的部落的发展最为迅速,生产方式最先进,伏羲的部落在华夏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绩,他的后代中就以东为姓,借以纪念他在东方部落的贡献。而在先帝舜时,他有七友,其中之一名为东不识(或东不訾),他的后代都用东为姓。
三、历史名人
东 郊:明朝官御史,巡按应天,行部过常州,会武宗南巡,时遇江彬纵其党,横行州郡。推官张曰韬上书于东郊,东郊命登己舟,在危急时救护了明武宗。
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时,遇红巾军作乱,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时,他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在他忠勇的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堂号
友舜堂:古时东不识是舜的朋友。
玉林堂:明代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4子,3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
【东姓宗祠通用对联】
〖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关中华胄;
明代玉林。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巩昌人东良会,以总管守商州,红巾军起义时,命他两个儿子携家出逃,一个居华州,一个居朝邑。后来,两地的后代繁衍兴盛,成为关中大族。下联典指明代人东升,博学能文,为官多有惠政。四个儿子有三个中进士,人称“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虞廷宾友;
汉室中郎。
——佚名撰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姓的始祖东不识,传说中的虞舜七友之一东不识(一作东不訾)。《战国策齐策四》:“尧有九佐,舜有七友(七个友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虚、灵甫)。”下联典指汉代泾州人东富,官中郎将。
============================================================
附录:【东姓典故、趣事】
〖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源于《庄子·天运》。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庄子》里面记载道:有一次西施害心病而捂着心口,皱眉戚额地走路。村子里有一个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的女子看见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额地走在村庄里,想增加自己的美貌,博得别人的赞叹。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好那种怪模样,赶紧把门关上,不愿见她,即使见了她,也避得远远的。她只知道西施眉蹙额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蹙额就非常好看。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一、姓氏源流
蒙(M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山名、官名为氏。周朝江苏海门名人的时期江苏海门名人,有官职名为东蒙主江苏海门名人,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2、来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3、为他姓所改:
① 有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② 元朝时有复姓蒙古氏,后来其子孙逐渐以单姓“蒙”为氏。
③ 南诏国姓蒙,居于蒙舍州,其后进入中原,定居于安定(今甘肃省定西一带)。
蒙姓始祖:蒙双。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是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秦时有将军蒙骜。而《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现在的甘肃省固原县。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
二、历史名人
蒙 觳: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 恬: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蒙 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是蒙毅。
蒙古纲:女真进士,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罗噶,原作胡里纲,金咸平(开原)路人。承安五年进士。累官东平府事、拜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贞祜四年,益都张林侵东平,蒙古纲派遣行枢密院事王廷玉讨擒之。后改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纲为人御下严信,赏罚必当。后来发生兵变,其为经略使禄格所杀。
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终年55岁。
历史名人
但钦
但钦(?-13),汉将领。平帝元始中任西域都护,其时西域诸国频受匈奴攻袭,多次向他求救,他先后向朝廷伸援。其间,因公元6年,平帝病逝,王莽辅政,外戚专政西汉朝局已每况愈下。当时的西汉朝廷已没有精力来援助西域都护府。之后车师后国及胡去来王等遂相继亡降匈奴。王莽称帝后,派人更换匈奴单于印玺,匈奴益怨,时发兵攻掠汉边郡与西域诸国。王莽始建五年(13),西域焉耆等国叛汉归附匈奴,攻没西域都护,遂被杀于轮台。
但望
但望,生卒年不详。字伯阖,东汉泰山(今山东泰安市)人。东汉桓帝时(147—167)由并州刺史升为巴郡太守,在任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广受当地百姓好评。曾请子代侄罪和请分巴郡,《华阳国志·巴志》存有《请分郡疏》。由下而上要求分郡第一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评价道:“分郡之议,始于是矣”。
但元行
但元行,明湖广安陆人。洪武中曾任武陵知县。在任率民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民赖之得利。(《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存学
但存学,明湖广蒲圻人,字宗儒。威化二十二年举人。授叙州府推官。在任礼仕恤民,屡辨疑狱,自持严正。迁重庆府通判。承办采木之役。亲历险阻,调度有方,民德之。(《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应隆
明湖广蒲圻人。国初以功擢指挥。从太祖征陈友谅于鄱阳湖,叙功不及,逃去山中,如芥子推故事。后御史罗洪论列其功,乃拜武德将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明伦
(生卒年待考),字云湘,河南广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间任两淮盐运使,有政绩。
公元1842年7月,鸦片战争时期,英舰沿江而上,进攻镇江,威胁扬州。这时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的但明伦,积极领导和组织防卫力量,随时准备打击侵略者。8月,《中英南京条约》被迫签订,英舰撤出长江,扬州始安。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江苏海门名人和海门的名人叫张什么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